山东省平度市云山小学 266700
摘 要:小学生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作文的内容是生活的映照。只有让学生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催生写作激情,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新理念。目前普遍存在学生作文真情实感不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深入;而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读写结合引导不理想,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指导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现实教学中不少学生听说作文就“头疼”,对作文“厌倦”。因此,培养学生喜欢写作十分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一、引导观察,丰富生活,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在作文中感到无话可说,没真情实感,主要是不善于观察,没有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所见的景、物、事之中,而细心的观察是向生活索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1.以大自然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飞禽走兽等,从中获取作文的题材。如笔者所在地区每年深秋初冬常有大雾出现,学生都知道雾景幽美,但美在何处,却理屈词穷。课后,老师和同学们交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没有对雾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经过老师指导,学生做了生活的有心人,能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了,学生也开始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了。
2.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及街头巷尾的见闻,捕捉一些细小平凡的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表明自己的见解。
3.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在活动中留意观察,积累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跳花样皮筋”、“盲人画人头像”、“辩论赛”、“古诗游戏赛”,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又调动了观察的兴趣,积累了写作素材。这时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就会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而抒,主动作文就会声情并茂了。
二、授之以渔,循循善诱,变“难”为“易”
1.分析题目,注意恰当地选材。要使学生的选材切合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题目是很重要的。作文命题后,教师首先引导写生分析题目所有的要求:是规定了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物体(如《晚饭以后》、《上学路上》、《我的同桌》)等,或是规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选班长引起的风波》),还是规定了事情的结果(如《我终于明白了》);是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友谊》),还是交待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热爱集体的……》),要做到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材。此外,多设计开放性习作,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如:“假如我会克隆”、“我真想……”
2.分析范文,注意多角度地选材。教会学生选恰当的材料是培养选材能力的初级阶段,从思维方式看,这一活动所显示的学生思维的特点属于定向思维,即有一定的方向、范围的思维活动,也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仅限于此,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选材类同、千人一面的现象,因此必须打开学生的思路,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特点的文章,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即扩散思维的训练。
教师从范文入手,通过对范文的剖析,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展示范文前,先围绕习作主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如果自己写,打算写什么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平日积累素材,交流习作思路;然后再读范文,比较作者在选材角度和构思上有什么独到之处,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有时,教师还在同一题目下,组织一组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文章向学生介绍,激发多向思维。经过范文的引导,学生写作时不少同学能另辟蹊径来选材,学生的选材多样化了,如写《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有的写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动脑筋想问题,敢于向别人请教;有的写卫生方面的好习惯:勤洗手、洗澡、开窗户,不乱扔纸屑;有的写生活方面的习惯;有的写交通安全方面的习惯等。事情虽小,可是写得饶有兴趣。
3.分析积累,注意选材的典型。学生能多角度选材了,还要训练学生选取最有新意、最典型的材料来写。首先让学生交流从不同角度选取的材料,启迪学生分析、比较,选取自己认为最佳的材料,要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说明理由。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不要想了一个材料就动笔写,应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多方面的分析找出最典型的材料。有个学生写《妈妈的手》时,在“勤劳而灵巧的手”、“关心我的手”、“妈妈的手从事的劳动变化”这几个材料中选定最后一个,反映由于家用电器的使用,使妈妈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去干别的事情的主题,选材新颖典型,立意也就深刻。
三、培养兴趣,以练笔为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中要顺应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激情。教师每周开设“佳作欣赏”,请作文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后小作者谈体会,同学讨论,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同学,给每个学生机会,使每个学生去尝试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何其芳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3。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论文作者:郑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维论文; 真情实感论文; 教师论文; 材料论文; 习作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