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建筑的概念近年来被全世界广泛推广和认知,与其相近的概念词汇,例如,可持续、节能、被动式、低碳建筑等也相继流行,并且对其概念和范围进行定义。其主要概念解析大致可理解为,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关注建筑各个环节的资源节约,和能源消耗的控制,在为人类更好服务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目标、技术性、社会性、经济性;
在绿色建筑概念的指导下,为了更好的将其进行推广并实施和量化认定,世界各地也对其特点进行了描述和指导,从科学层面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规范了道路。这样一来,绿色建筑不仅仅飘忽在概念层面,而是落实于建筑的各个具体方面,从政策的指导,再到建筑的设计与改造。
一、绿色建筑目标
为响应国家政策和可持续的世界性课题,设计中结合绿色概念,采用适宜的技术,通过不同层面的设计分析,对节地、节水、节能、室内环境和创新进行考量,力求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性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价和美国LEED评价。
(1)设计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被动式技术优先设计,主动式技术优化补充;优先采用低成本绿色技术,选用实施性强的缘色技术,采用易于维护管理的绿色技术;整体统筹协调,分专业落实,分阶段深化。
(2)绿色建筑的内涵
其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去理解:
①绿色建筑的社会性
由于建筑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人又处于发展的中也位置,人类的文明的活动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所以,在绿色建筑发展中应该着重基于人类的生活水平、审美和世界观价值观等。通过绿色建筑手段的调节,来满足人们在居住和使用层面的不仅仅是功能的优化,更是舒适性的提高。但是依据现在的社会氛围,绿色建筑的概念并没有形成普及和共识性的观念。
所以,绿色建筑的含义从社会层面出发,约束和指导的更应该贴近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建筑本身就是包含从社会人文环境、日常行为习惯和地区经济素质差别等多方面因素的。绿色建筑设计也不仅仅是设计者和工程人员有意识的强调和改变的,更多的是我们日常在建筑使用中的自我行为的约束,例如:公共场合的禁烟、住宅区的垃圾分类、公共区域的节能节电节水和一些更加微小的生活行为习惯。所以在强调绿色建筑的同时,也应并举的是全社会的生态、节能和环保的道德层面修养的提高。否则,绿色建筑将形成片面发展的空壳。更会在行为层面产生抵触和误解,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形成障碍。
②绿色建筑的技术性
社会大发展至今,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为己经被人们所接受。的确,技术的发展也是绿色建筑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只有技术作为先锋,辅以绿色概念的创新,才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传统环境而言,建筑,就是自然界中,相同物质以不同形态呈现,随之带来的不同功能性的体现。对于世界范围来讲,自有人类文明开始,緑色建筑就一直以不行形式出现在各个阶段,主要呈现出四个时期:原始阶段、初级阶段、衰退阶段和觉醒萌芽阶段。每个阶段和自然的关系分别是:屈从、顺应、忽略和协调。当然这个状态主要受制于建筑技术水平,总的表现为:建筑水平低下、建筑水平一般、建筑水平较高和建筑水平高。这四个阶段反映的就是建筑作为自然生态圈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也是自然反馈给人类观念上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原始层面的塞洞和冰屋,到现在的水泥深林。试问哪种才是我们发展的未来,不可否认原始建筑所具有的“恒温恒湿”、“ 冬暖夏凉”等特点正是绿色建筑概念所包含的,但是我们怎么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绿色建筑的技术性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人们直观可见的材料和施工层面的日新月异。更是建筑设计和工程设计上的隐性提高。正因为从建筑设计层面的技术性的提高,跨学科的融合交叉,才能使绿色建筑形成联动的一种整体。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技术的核心。
③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绿色建筑的带来的环境效应是毋庸置疑的,其社会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经济层面,确实是在观念形成上遇到了巨大阻力。绿色建筑虽然在后期表现上十分优异,但是对于快餐经济盛行的今天,社会上不同阶级,从政府到开发商,再到消费者直观感受上来看,的确会产生对原始投资过高抵触的表象,这就需要在经济学领域上结合上述绿色建筑社会性和技术性的含义,也就是说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考量,综合分析绿色建筑所形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环境价值。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经济性指的是,从建筑的产生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构件生产和运输的原始层面,到建筑和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再到建筑建造和后期使用运营,最后直至拆除的每个步骤都要以琢色建筑概念作为指导,力求在不仅是经济成本和效益上达到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平衡。
二、国外实例分析-澳大利亚CH2绿色办公建筑
澳大利亚的CH2办公楼是服务于墨尔本市市政府的2号办公楼,2006年投入运行,被澳大利亚评价认定为首个六星级绿色建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建筑通过被动设计优先,运用被动式建筑技术与地域气候环境相适宜,营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运行后达到节电85%、节水72%,并且减少了87%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将近八成的污水排放。建筑顶层架空方便组织自然空气流动,建筑向阳面利用挑出的垂直阳台进行植物绿化,并且可以起到遮阳、防膝光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在屋顶也覆盖了大量种植型绿化。热电联产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的综合供能形式为建筑提供了电能和所需要的热能供应的30%以上。并且设置了太阳能集热供水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自产设备,为建筑提供60%的生活热水和遮阳所需要的电能。在建筑北侧设计融合排风管井设置了风力发电机,为建筑通风提供能源。建筑在背阴面设有一组10个的浅色半透明通风井,在输送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成为了建筑空气调节控制系统。管井利用热压通风的原理,将热空气自下收集,自上排出,并且通过外表皮吸收太阳能福射加热空气,其目的是增强热压通风所产生的效应。建筑外遮阳采用活动式的木制遮阳板,可以随太阳角度的变化发生转动和偏移,降低室内热吸收。活动的百叶电为来自光伏电板,同时,光伏电板被自动转向太阳福射最大角度,也加大了电量的转化。室内机械空调系统采用温湿独立控制系统,顶板用毛细管式福射吊顶空调末端,吸收室内散热。遮阳板采用可再生材料-木材,地下室设置了可调控室内湿度的相变材料。建筑内部同时设置了污水净化系统为景观植被用水、道路冷却和建筑冷却水提供水源。同时经过多级净化,可以产出25%以上的饮用水。
三、总结
通过绿色建筑评价的手段进行验证、自评只是一种衡量手段,本问归纳的绿色设计策略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设计师在未来能够系统的,科学的进行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同时学习一些技术的应用,更多的关注多专业之间的逻辑上的契合点,因为绿色建筑设计不是单一系统论指导下的,而是多元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集合型实践。
论文作者:吴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建筑论文; 层面论文; 概念论文; 技术论文; 经济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的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