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群体心理的疏导_社会因素论文

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群体心理的疏导_社会因素论文

试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群体心理的疏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过程中论文,试论论文,群体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工论坛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群体结构的变迁又引起了原有社会群体的特点的改变以及新的社会群体的产生,使现阶段社会群体的心理呈现了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多变性、不稳定性、敏感性等特点。群体及群体心理的状况既直接影响改革开放中社会系统的运行状况,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个人的心理状况和行为状况。因此,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群体心理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便显得十分重要。

一、应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做好现阶段各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群体积极心理的宣传和培育。

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社会群体结构变迁的过程,又是新的社会群体的心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社会群体的心理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变化,开始形成与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群体心理和规范。与此同时,现阶段群体和群体的规范等又具过渡性、不稳定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各群体的新规范因素逐步增多,但还未及完善与充分发挥功能,旧的群体规范因素还继续存在并起作用,但已逐步丧失对群体成员原有的约束力。这种情况导致了各社会群体的成员在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方式、判断各种是非曲直时,往往会陷入一种无章可循、无矩可蹈的失范状态,由于在行为和规范上失去凭籍而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新旧群体规范下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时常在群体成员的现实生活中发生摩擦与冲撞。换言之,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社会群体的新旧规范的磨擦与冲撞,使得各社会群体的成员的心理带有不定型性、多变性、过渡性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各社会群体成员价值选择上的困惑、行为失范、心理失衡、浮躁、彷徨等现象较普遍地存在。

现阶段群体心理和规范在具有不定型、多变性、过渡性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引导和控制的。社会心理学家莱温指出,要想改革个体的行为,与其从个体入手,不如从改变其群体规范着手。这样效果将会更大。否则,只是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很可能使这个人在群体中处于非常为难的境地。这个人不愿意被群体中的多数人视为异端,往往又恢复了原来没有改变前的行为。要使群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与改革开放的形势相适应,显而易见,及时引导当前各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规范,使其有利于改革开放的方向生长是十分必要的。

引导和调控现阶段群体心理和规范,首先应从培育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社会群体中产生的新的积极的、健康的群体心理因素和规范因素入手,促使这些积极的、健康的群体心理因素和规范因素逐渐地成为各社会群体成员的普遍心理和共认的规范。毫无疑问,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社会群体中出现的积极健康的群体心理因素和规范因素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不定型性的特点。要使新的群体心理因素和规范因素由自发性和不定型性转变为群体成员的自觉行动并定型化,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积极的培育和宣传。比如,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多数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家群体成员的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不欺、热情服务等积极健康的群体规范因素,应不失时机地对之加以培育和宣传使之发扬光大。只有如此,才能使积极健康的群体规范因素成为群体成员普遍公认的行为准则,对群众成员起到行为评价判断的作用和行为向导的作用。

同时,当积极的健康的群体规范因素成为群体成员的普遍的公认的行为准则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成员的某些消极的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当群体共同的反应模式、共同的判断和看法形成之后,即使群体成员再单独地对事物进行反应、做出判断,也仍然保持着群体的形成的模式。这是因为群体对个人有一定心理上的强迫力量,社会心理学将这种强迫力量称之为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与权威命令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明文规定、强制个人改变自己的行为,而是多数人的一致看法和意见影响个人的反应。比如,当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家群体形成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不欺、热情服务等群体规范以后,就会对那些非法经营、偷税漏税、欺骗顾客的少数群体成员形成群体压力,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2、必须了解各群体的心理需求,做到对症下药。

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平均主义分配格局的逐步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趋发达和产业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了原来结构简单的几大利益群体迅速分化。与之相应,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分化使不同社会群体在需求、情绪、行为倾向上,对未来的前景预测,在对改革的评价和态度上,在对社会现状的满意度上都出现了更大的差异和矛盾,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从而在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心理层面上,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为各种社会心态,逐步聚合成以新利益群体为主的不同心态群。这就使得各社会群体的心理不仅明显地呈现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而且呈现出少有的复杂性。

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社会群体心理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群体心理进行疏导时,必须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关键。而要做到有针对性,就必须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各社会群体中去,真正了解不同群众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的关注热点、不同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疑虑等。比如,就工人群体而言,他们中有不少人反映现在自己所属群体的“主人翁地位”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职工的生活保障感、安全感明显下降,危机惑骤然上升。许多职工对社会上行业分配不公现象强烈不满。就农民群体而言,他们中不少存在着种田务农与从事二、三产业的矛盾。他们期望农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就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家群体而言,他们中不少人存在着怕政策变的疑惧心理等等。针对各社会群体的诸如此类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必须在摸清各社会群体的思想脉搏,掌握各社会群体的不同的思想动态后,预测其发展趋势,做到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做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避免恶性的群体心理的爆发和形成,并及时地转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社会群体出现的某些消极不良的心态,尽量减少其消极的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仅仅体现在根据各群体的不同的心理需怯对症下药上,而且也体现在根据各群体内部不同层次的成员不同的心理需求而对症下药上。这是因为,在社会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各社会群体的利益产生了差别。比如,按照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可将其成员依次划分为“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几个层次。按照国有企业工人群体的不同角色,可以将其成员依次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群体内部不同成员间的利益差别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要针对各群体不同成员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存在的思想问题的不同性质和程度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切忌“一刀切”。教育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防止“千人一面”、“百众同调”的做法,创造出适应不同层次的群体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

二、对群体心理的疏导必须与对社会问题的治理结合起来

对群体心理的疏导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促使群体心理向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方面发展,就要采取综合性的配套措施,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1、协调社会利益矛盾,切实解决各社会群体的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社会群体之所以会在需求情绪和行为倾向上、在对未来的担忧上、在对改革的评价和态度上、在对社会现状的满意度上出现差异和矛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分化。在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某些社会群体可能得益较多,另一些社会群体可能得益较少或都利益受损。因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社会各群体的利益矛盾,对利益受损群体实行利益补偿,也就成为疏导群体心理的有效途径。

2、加强社会管理工程建设。

现阶段社会各群体的某些心理上的问题,是直接由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没有及时得以治理而引起的。因而,加强社会管理工程建设就成为疏导群体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比如,现阶段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家群体怕政策变、怕挨整的心理负担某种程度上说是存在的。这种情况说明,目前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在投资环境上必须加以完善,要努力造就一种让个体、私营经济放心大胆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的经济机制,使个体、私营经济的巨额资金能够用于扩大再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上。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主对乱收费、无安全感、执法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敲诈勒索极为恐惧,这就需要加强对执法管理人员的管理,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又如,当前引发职工思想问题的社会因素,明显地多于企业内部因素。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72%的职工认为影响自己思想情绪的主导因素是“社会风气”。由于诸多外部因素和影响,使一部分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产生了一种厌倦情绪和失落感,这就需要我们将综合治理社会问题和转变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总而言之,社会管理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社会调控手段。社会管理除了政治调控之外,主要是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调控措施结合起来,才能优化群体心理的社会环境,转变各社会群体不同程度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促使各社会群体的心理朝着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方向发展。

标签:;  ;  ;  ;  

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群体心理的疏导_社会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