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论文

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论文

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

何雪芬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 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与提升的核心要素,社区特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是课程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特色课程应设计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精准服务于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课程实施形式;特色项目工作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具备团队协作、持续开发、项目化实施等优势,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策略包括打造优秀课程开发团队、基于需求打造课程特色、优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流程等方面。

[关键词]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工作室

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依据和重要载体,是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与提升的核心要素,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教育发展到今天,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课程数量还是质量都在稳步上升,很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在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课程开发也存在着重复性高、有效应用率低、课程特色不明显等现象,这是社区课程建设工作到了一定阶段以后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也意味着课程开发工作要从全面发动进入优化升级、打造品牌的阶段,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则为课程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路径,成立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是笔者所在的常州开放大学近年来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一项有效举措,实践研究也证明,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是行之有效的重要路径。

一、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的内涵、作用

(一)特色项目工作室的含义

特色项目工作室建设是常州开放大学近几年来在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是促进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与突破的重要抓手。学校每三年组织一次申报评审工作,每次评选出10个左右,每个工作室由1位工作室领衔人和不少于5人的工作室成员组成,其中,工作室领衔人由具备丰富的社区教育经验以及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区教育名师担任。工作室采用教师自主申报的方式,经批准立项的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期内按年度进行工作绩效考核。

(二)特色项目工作室的作用

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承担着相应的建设任务,也有明确的定位与建设目标,归纳起来说,特色项目工作室是培养社区教育青年骨干教师、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平台。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通过特色项目工作室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特色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创新社区教育发展平台与机制,培养优秀社区教育师资团队,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形成社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内涵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层面,目前对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内涵的界定引用最为广泛的是“面向社区的全体居民,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让居民喜闻乐见,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区文明发展,符合社区教育规律和特色的课程。”[1]这个概念非常凝练而又全面地概述了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服务对象、目的、方式、作用和价值以及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其中“符合社区教育规律和特色”将“社区教育课程”和普遍意义上的其他非社区教育领域的“课程”进行了明确区分,也成为了本文所研究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内涵的第一个方面。“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含义的第二个方面,是将此类课程定位为社区教育课程中有特色、更优质、精品化的一类课程,体现社区教育课程从全面开发到优化升级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此类课程的建设,既要符合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与社区教育普通课程在内容、形式、成效等方面的不同点,具体来说,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

交通地理位置上,省人医正对城市主干道广州路,南北向道路为拉萨路和虎踞关路,医院门口有近11条公交线路经过,加上要在医院门口停车上下客的出租车,整个道路交通流量很大,通行环境非常混乱,直接影响了医院入口的交通秩序。医院共设有三个出入口,一号门是医院的主入口,供机动车出入,二号门是医院的急诊入口,对病人开放,三号门是机动车出口。医院内部的停车场有6个地上停车场,可停放200余辆机动车,有三个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可停放500余辆机动车。[4]

(一)更有特色的课程内容

百度百科对“特色”概念的界定: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苏昌培在《特色论》中对“特色”的定义:人们区分优质和非优质事物的根据,它表达了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倾向性,代表着事物发展和进化的方向[2],特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即目前社区教育课程尚未涵盖的、或者有所涉及但尚属于“浅尝辄止”的内容,可以作为特色课程内容开发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一方面需要基于对居民学习需求的调研结果来确定,同时也要从社区管理的视角,从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角度,通过相关课程的设计,来更好地引领居民的学习需求;而对于那些目前课程已经涵盖的内容,则可以根据实施效果和居民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由此可见,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并不是追求内容上的不可替代或者独一无二[3],而是充分挖掘、不断优化可以融入社区教育的课程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引领居民的学习需求。

烟雾传感器工作原理如下:烟雾传感器主要是通过烟雾传感器模块中的MQ-2传感器的感应元检测监测区域是否有气体泄漏(此处的气体主要为煤气,天然气及发生火灾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等),若在感应区域,感应元感应有气体泄漏,且浓度达到安全防范值,感应元就会收集信号,给MCU发送一个高电平,单片机接收到来自烟雾传感器的信息后,会发送指令给短信模块,使其给用户发送短信。同时发送指令,使声光报警器报警。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烟雾传感器的功能。

(二)更精准满足居民学习需求

3.提供学习成长平台。为了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工作室制定了规范的学习制度,通过为成员提供阅读书籍开展阅读活动、邀请专家面对面指导培训、购买网上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课程设计与评优活动等方式,努力为每一位成员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帮助。

(三)不断创新课程实施形式

2.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加入工作室以后,每位成员都要制定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计划,同时要签订任务书,任务涵盖了个人学习、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专题研究、教学研讨等多个方面,其中,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工作室团队建设的工作就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每位成员在此过程中都能得到很大提升,成长很快,这就为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特色课程的策略

1.打造课程内容特色。读懂调研数据,用心挖掘潜在需求。以笔者开展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需求”调查相关数据为例,调查对象为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者,其中有一题是关于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开发,想要了解哪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最需要家庭教育指导,有43.5%的人认为“各年龄段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都需要”,而选择“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0~3岁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则分别占比39.1%、26.1%、8.7%,体现0~3岁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和初中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的数据都不是很高,其中后者的数据其实是偏低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1) 本该被高度重视的学前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可能是认为孩子还小,家庭教育还没有那么重要,这显然是在教育理念层面需要加强引导的一个方面,然后才是教育能力的提升;(2)同样应该被高度关注的初中阶段家庭教育(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家庭到了这个阶段普遍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又没有充分意识到,在学校教育之外,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也是影响孩子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3) 家长在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常常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好好关爱孩子,但又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于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到学校教育上。分析数据以后,才能充分挖掘出潜在的学习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来设计课程内容。

事不宜迟,胖子,你去附近找几个劳力,组织一班人挖树,组织一班人修个通道,三天内我们把树搞出去,我们今年一年的开销就够了,对村民不要说这是什么树,就说树形好,林业部门要依法移植到城市搞绿化,造福更多的人。何泽吩咐道。

(一)打造优秀的课程开发团队

1.优选工作室团队成员。特色项目工作室的成员都是经过筛选而最终确定的,他们不仅有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和热情,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要有积极的自我成长发展愿望,还要有不忘初心的坚持与执着。

香榧(Torreya grandis)幼树喜欢阴凉环境,低丘平原地区夏季苗木会进入夏眠时期,影响苗木生长,夏季的强光还易使苗木灼伤,因此育苗时需加遮荫措施才能使苗木生长良好[1]。目前只见温、光、湿条件对苗木生长影响定性研究的报道,而温、光、湿条件的定量研究较少,本研究初步引入3个条件的定量数据,通过不同网膜遮荫,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分析其对苗木高生长和径向生长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所有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在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是决定课程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开发者的理念、视野、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区教育规律和特点的了解程度等诸多因素都对课程开发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课程实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目前几种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包括讲座式、“讲座+少量互动式”、体验式(团体辅导式)、沙龙活动式等。在本地区部分社区开展关于授课形式的调研结果显示,其中选择“体验式课程”的占比87%,“讲座+互动类课程”占比78.3%,希望开展“沙龙活动类课程”的占比56.5%,选择“讲座类课程”的则很少,仅占4.3%,由此可见,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如果要取得更好的实施成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积极为居民创设参与、体验的机会。

以“‘快乐妈妈课堂’特色项目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的定位:工作室将积极心理学真正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以女性情绪管理为主线,围绕“母亲素质”“亲子教育”“婚姻家庭”“职场人际”等关键词,为女性朋友(包括已经为人母以及准备结婚生子的女性) 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咨询、互动的平台,以团体辅导、专题讲座、沙龙活动、个案咨询等形式,营造温暖、真诚、安全、愉悦的“快乐妈妈课堂”,提升女性朋友的幸福感。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要签订“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其中关于培养(成长)目标包括如下内容:围绕工作室主题开发课程数量、围绕工作室主题为社区提供送教服务的数量、围绕工作室主题完成微课的数量、围绕工作室科研项目完成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数量、主持或参与社区教育课题数量等。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设计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居民的学习需求,通过课程的实施,能否激发居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吸引他们主动并持续参与课程学习,这是检验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目前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来看,存在课程数量多,但应用率却不是很高的现象,即课程开发与实施与居民学习需求并未很好地匹配。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遵循“预设+生成”“主动提供普适性课程+接受个性化定制课程”的开发思路,形成一个分层的、动态的、基于需求不断补充、完善、创新的课程开发机制。

(二)基于需求打造课程特色

了解居民学习需求是开发建设课程的第一步,为此,特色项目工作室十分重视对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动态调查与分析,曾分别以社区居民和社区教育管理者为对象,开展相关的专题调研活动,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笔者在主持两个特色项目工作室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社区课程建设的需求调研工作,为工作室在课程内容、服务对象、实施形式等方面努力打造课程特色提供重要依据。

笔者先后主持了“社区情商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和“‘快乐妈妈课堂’特色项目工作室”,多年的实践证明,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特色课程具备团队协作、持续开发、项目化实施等优势。

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基本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规则组成的[1],这些活动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映射为一个由节点和连接弧所组成的无自环有向图。利用此工作流模型元素,针对鄂州职业大学报告审批的工作流建模如图1所示,表1是工作流建模中用到的图形符号及其含义。

2.体现课程服务特色。关注“小众”群体,真正面向全体居民。同样还是以笔者开展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需求”调查数据为例,其中一题是想了解哪些人群更需要为他们提供课程定制服务的,“0~6岁孩子的父母”“单亲家庭的孩子”“家有考生的父母”“新市民子女”的分别占65.2%、52.2%、47.8%和43.5%,选择“年轻的准父母”“准备结婚的年轻人”的分别占26.1%、13%,选择“老年人”“中年人”的分别占比47.8%和0。另外有社区建议能为残疾人设计相关课程,也有社区建议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相关课程。在这些数据中,应该这样去理解:(1)没有被高度关注的不等于就是不重要的,例如,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年轻的准父母”“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恰恰是需要加强学习的人群,因为家庭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当然前提是教育理念的科学和教育方法的有效;(2) 规模越小的群体不等于需求越小,“小众”群体同样也需要享受社区教育提供的服务指导。

3.形成课程实施特色。分析成人学习心理,不断创新教师授课方式。社区教育的对象以成人为主,他们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需求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具备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同时更注重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内化所学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尽量避免用单一的讲座形式来授课,而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坚持以居民的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实施形式。

(三)优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流程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特色项目工作室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设计流程:前期的需求调研——设计完成课程初稿——团队内部观摩与研讨——修改完善课程——面向社区提供优质课程服务。

以笔者主持的“社区情商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室”为例,开发特色课程的具体流程如下。一是在课程开发前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工作室充分重视需求调研,这是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工作室成员利用到各社区、学校上课的机会,认真开展需求调研,精准定位工作室服务的对象。二是工作室成员共同研讨,完成对课程初稿的设计,整体思路为:“提供情商教育的基础课程+根据需求定制课程+根据对象推荐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基础课程满足学习者的基本需求,通过定制课程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通过推荐课程来引领需求。三是工作室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听课与评课过程中充分关注“课程特色鲜明,教学设计、方法、手段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具有实效性和适切性,课程使用具有发展性和可持续性”这个重点要求。四是修改完善课程。根据听课评课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对各课程的评价意见,同时结合来自社区居民的反馈意见,认真做好课程的修改完善工作。五是面向社区提供优质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乃林.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J].成才与就业,2009(19) .

[2]苏昌培.特色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3]韩雯.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孵化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孵化为例 [J] .成人教育,2018 (10) .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656(2019)05-0053-04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编号:JSS-C-2017020);2018-2019年常州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编号:18SJY014)

[收稿日期] 2019-08-10

[作者简介] 何雪芬(197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开放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责任编辑 孔文静]

标签:;  ;  ;  ;  ;  

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常州开放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