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纵论当前中国经济症结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症结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出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子
三月的北京,和风温煦,枝头闹出的新叶已然是一派春意。不过在经济界人士的心里,却没有那么轻松。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这次考验不亚于去年SARS的考验。调控得好,就能保持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较快航行;调控得不好,难免还会发生波折,因此,我们要认清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政府调控做到适时适度、有力有效,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按理说,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国民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着8%左右的增长速度,通货紧缩的阴影正在慢慢散去,民间投资也开始升温,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比往年有明显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值得大家如此担心呢?回头看去年的情况:上半年,银行信贷以从未有过的速度急剧扩大,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下半年,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开始高企,煤电告急、交通紧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而经济界关于是否过热的争论也不绝于耳,经济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与此同时,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有加大之势。对中国经济进入关键阶段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不同部门说法不一,经济界的见解也各不相同。
为了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理出一个头绪,从变化多端的经济运行轨迹中发现问题的实质,找出其内在规律,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先生,请他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谈谈看法。厉先生快人快语,从供给与需求入手,条分缕析直剖主题。他的见解角度独特,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特征,而且对金融与投资界人士来讲,也有助于大家研判大势,做出合适的投资决策。
现在经济中存在的主要是结构问题,信贷问题也是如此,不能急刹车一刀切
记者:去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本来1000美元和999美元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人均GDP到1000美元之后,通常会面临发展瓶颈问题,面临就业、分配、环境等一系列新的压力,面临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巧的是去年我国人均GDP刚好突破1000美元,经济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大家的看法不同,意见分歧也比较大,尤其是对一些经济指标,各人的解读也有不小差异。确实,从总量上看我国经济现在已经有相当规模,而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之后,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将要发生重大变化?
厉以宁:如你所说,我国经济现在确实有了一定规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情况怎么看?不仅要看总量,看个别指标,现在更要看结构,看内在关系。所以,我们谈问题最好还是从结构说起,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谈比较合适。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以后,产业结构必然会面临重大调整。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由于过去我们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但这一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因此,为了保证我们的竞争优势,有些部门必然要尽早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术的密集度,这样做才能够保持我们的持续竞争力。所以,随着我们过去长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的逐渐弱化,结构调整势在必然。
第二,当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以后,必然会遇到人们的需求多样化问题,随之也必然会面临消费结构如何升级的问题。譬如说,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人们的消费要求提高了,不再是一般的家用电器了,而是想拥有小轿车,由此产生了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同样,对住房要求的提高,也产生了对住房的消费需求。实际上,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而正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业结构不能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消费不振或滞后是必然的事情。
第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与社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迫切。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人们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这样的话,产业结构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需求增长的领域都属于第三产业,所以第三产业将会出现许多与人们所要求的文化教育和卫生服务等需求相关的增长点。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讲,如果我们今天不注意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必然会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的话,那么经济运行将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投资带动需求增长的势头会继续存在,但消费对需求增长的带动效应会进一步减弱,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来讲是不利的。所以,根据目前消费需求的变化情况,我们必须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相应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才能既保证投资对带动经济增长的旺盛动力,又能保证消费对带动经济增长的旺盛动力。
记者: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现在确实存在着一种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人们对新的消费需求如汽车、住房等10万元级以上的消费需求有很强的愿望,但是由于家庭收入、子女教育、社会信用服务以及对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预期,人们还不能尽其所愿,这方面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还没有完全释放;另一方面,人们对10万元级以下的消费需求,如家电、衣食等需求在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对它的品质要求提高了,这方面的需求不是在萎缩,而是在变化、细化。这实际上是从需求结构的角度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课题。那么,除了需求的变化外,从供给的角度看,产业结构调整又面临哪些问题,比如,是否还需要对投资及信贷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呢?
厉以宁:前面从消费需求变化的情况看,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再从供给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也面临一个结构调整的问题。也就是说,投资必须把重点放在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面,放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改造的方面,以及放在有利于带动适应于消费升级的部门。如果投资不往这方面倾斜的话,那么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将是比较慢的,对经济增长、对满足消费需求是不利的。所以现在投资不是热不热的问题,而是方向问题,当然投资的速度也要考虑需求的持续性和供给的持续性,这就要求支撑投资流向的信贷结构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现在,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不能因为投资增长速度快了就要来个一刀切,采取一种紧缩信贷的措施,而是要控制那些会导致生产过剩的生产部门,这些部门的信贷规模要有所压缩;相反,对那些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部门要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因此,信贷紧缩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信贷结构上做一些调整,该支持的支持,该压缩的压缩,同时还要注意调控的力度,单纯地看货币供应总量来控制信贷规模,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看信贷资金到底是用到哪些部门去了,效果怎样了。
所以,现在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变化趋势,消费升级必然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而投资结构的调整虽然会使旺盛的投资需求在新的领域或与之相关的领域里引发个别部门出现过热现象,对此需要适当关注,防患于未然。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在消费不振、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就谈论经济过热这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去年以来从钢铁等原材料到粮棉等农产品价格的一路上涨,以及煤、电、油的紧缺和运输能力的紧张。对此,该如何理解呢?同时,由于受到目前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影响,适度紧缩的信贷政策是否对结构调整会产生一定影响?
厉以宁:我们应该看到,造成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主要有四大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受国际传递因素的影响。因为,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比较看好,出现了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扬、能源供应紧缺和交通运输紧张等情况,对我们这样一个对原材料和能源等进口货物依赖比重很大的国家来讲这是非常不利的。而受国际物价上涨因素传递的影响,我国的物价上涨也是必然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情。因此,针对国际传递因素对我国物价上涨的影响,我国的信贷也应该做相应的结构调整。也就是说,一般性的信贷紧缩是无法制止这一因素影响的,而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对某些原材料生产部门,以及从事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技术设备部门的投资与信贷,从根本上考虑问题,以减少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第二个因素是农产品减产因素的影响。由于过去农产品耕地面积控制不严和保护不力,同时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去年不是有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的减产,这种原因所造成的物价上涨是不能靠信贷压缩来解决的,只能靠调整信贷结构或增加对农业的信贷规模来解决。譬如说,帮助农民得到信贷支持来增加农产品产量。与此同时,还要采用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严格审批耕地用途,控制或阻止过去那样的滥用耕地的情况。
第三个因素是结构不协调的不利影响。结构调整是近年来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协调性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增长较快的过程中,原来短缺的东西可能会更加短缺,瓶颈制约的因素会更加突出,例如能源紧张、交通运输紧张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通过结构调整来解决,而结构调整要求信贷结构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对那些瓶颈部门应视其可持续发展情况增加信贷,对导致生产过剩的部门要压缩信贷,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第四个因素是投资需求带动的影响。事实上,造成一段时间以来物价上涨的因素与投资需求的带动有关。这里,的确出现了一些盲目建设的现象,导致某些行业、某些地方的局部过热。但对这个问题也必须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来解决。一方面,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另一方面,要调整信贷规模和信贷方向,以防止某些局部过热的蔓延。
根据上面所说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像温家宝同志所说的那样,不急刹车,不一刀切,而是要实行信贷结构调整。这三句话是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不急刹车。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消费不足的问题。这样的话,急刹车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使问题复杂化;其次是不一刀切。既然是结构问题,那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有些部门该扶持的就要扶持,有些部门该压缩的就要压缩,不搞一刀切。所以,解读温总理报告,要根据以上讲的几个问题做这样的认识,就会比较深刻。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下一步选择什么道路,值得研究
记者: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格局确实与以往有很大差别。以经济学的眼光,从供求关系和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观察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会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透过具体问题,有一个比实际运行更值得关注的话题,那就是在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拉美一些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路径不同后继发展的差异很大。现在我国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一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厉以宁: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们要特别加强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缓解因为当前收入与分配差距扩大所导致的城乡矛盾、城市内部收入差别所引起的矛盾,其中城市内部收入差别涉及到工人下岗的问题,所以要更加关心低收入者。但是,我们决不能采取抑制富人收入增长的政策,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从总体上考虑,应帮助那些低收入者使他们产生能够获得更多收入的能力,也就是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在教育和能力培训方面下大功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低收入者的关心。事实上,对低收入者的支持和关心,有利于全社会的利益,这一点一定要突出。
其次,以人为本,事实上体现了要全面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过去有些人讲,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总觉得老百姓怎么还不满足?这种观点是过时了。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当温饱阶段还没有达到时候,吃肉就可以满足了。但是,到了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后,人的需求多样化了,光有肉吃已不管用了,如孩子要上学、人们要看病、环境要干净等等,人们的需求在发生变化。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要不断地提高和满足老百姓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样,面对人们需求多样化的情况,我们的社会经济结构就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全体人民的关心。所以,在第一点上讲了要对低收入者的关心,第二点讲了要对全社会人的关心。这两点上相互有关联的。
第三,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要求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和技术水平。因为,今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国家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在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就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要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因此,在以人为本思想中为什么讲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包括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素质,要让人民受到更好的教育。也就是说,要人才强国,没有人才,就达不到最后的竞争目的。所以,人才强国充分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和技术水平,二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话,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化一切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四,以人为本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环境是我们与子孙后代共享的,资源也是我们与子孙后代共有的。如果把环境破坏了,资源耗竭了,虽然这样做对我们这一代人的GDP增长可能是有利的,但却影响了后代人,结果是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了。
说到这里,要提醒我们:关心人不仅仅要关心我们这一代人,而且还要关心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要留一个更好的环境给他们。所以,现在我们要强调科技的作用,因为通过科技的力量,可以产生新的资源、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等。例如,淡水资源不足,可以通过科技因素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看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最宝贵的资源,科技能给我们开辟新的资源、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科技保证了我们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我们国家的发展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际上也真正体现了我们对人的关心。因此,在温总理报告中提出了关心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