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防雨防病增产新技术_葡萄论文

葡萄避雨控病增产栽培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技术论文,葡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葡萄产业开发是我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以上,其中酿酒葡萄面积近4万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酿酒葡萄主产地之一。

但是,我省主要葡萄栽培区降雨季节与葡萄生长成熟时期重叠,常常导致葡萄病害大流行,严重影响了我省葡萄生产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从我省葡萄种植及葡萄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出发,针对全省葡萄种植区域广,病害发生严重,生产中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在云南省科技厅、红河州科技局、红河州植保站、弥勒县植保站及东风农场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三年多的田间试验,初步探索出一套简单实用的“避雨栽培”技术。该技术切断了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葡萄病害防治效果,保障了葡萄产量,提升了葡萄的品质。

适宜品种 在我省能种植的葡萄品种均可以采用避雨栽培技术防治病害,包括水晶、巨峰、京亚、金星无核、无核早红、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红提等。

避雨棚的建造 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可选择竹木简易避雨棚或普通单栋镀锌管大棚结构。棚架、篱架葡萄均可进行避雨覆盖,在充分避雨前提下,覆盖面积越小越好。

篱架式栽培的葡萄通常采用简易竹棚(图A)。搭棚时,先在每根水泥杆支柱距顶部45厘米处固定一根长1.5~2.0米的木质横杆,每行的横杆两端各紧拉一根铁丝相连,水泥杆顶部也紧拉一根铁丝相连;然后每根水泥杆通过这三根铁丝固定一片拱形竹片,水泥杆之间每隔1米通过这三根铁丝固定一片竹片,然后盖膜。

棚架式栽培的葡萄通常采用(图B)的模式,材料可以用竹子或钢管。以两行葡萄架上的铁丝为依托搭建顶高3米,侧高1.5米,宽为3~4.5米的拱形棚面,雨水从葡萄植株茎基部排入田中。(见后图)

避雨覆盖的时间 一般在每年雨季来临之前覆盖,落叶后揭膜,全年约7个月。薄膜适宜采用宽度为长寿膜,需扣压膜线或压木槽。薄膜揭膜清洗后第2年可以继续利用。

病虫害综合防治 采用避雨棚栽培,可以大大减轻黑痘病和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为害,但棚内易发白粉病和褐斑病,应注意这两种病害的预防。通过改善葡萄园生态环境,提高通风透光度,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冬季落叶后及时扫除全园的残叶,将病虫枝、残果剪除;结合冬翻,将表土的残叶、残枝、残果埋入土中;萌芽前全园喷施3°~5°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揭膜后再喷一次1∶2∶150的波尔多液可有效地防治病害的发生。

其他管理措施 葡萄整形修剪、花期管理及土、肥和水的综合管理均与常规栽培一致。

避雨栽培的优点

1.减轻病害,降低成本。我省葡萄主要受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雨水是这些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或媒介,避雨栽培可以减少靠风雨传播的病害类型,减少病害的种类和发病的严重度。对葡萄主要病害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等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明显高于化学药剂和套袋防治方法。通过避雨栽培,全年喷药次数从10~16次减少到5次以下,既节省了农药投资,又能生产出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

2.提高坐果率和产量,改善品质。采用避雨栽培的葡萄,糖分含量提高,酸含量降低,糖酸比增大,果实着色好,果粉完整,病害与污染减轻,品质明显改善。避雨棚处理的葡萄果实穗重增加,穗形端正,结合紧密,果粒增大且无大小粒。每亩增加产值达3500~5000元。

3.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技术措施的及时实施。我省多雨地区葡萄生长期降雨日多,由于覆盖避免了雨日误工,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及时实施,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延长果实的生长期,有效调节市场供给。避雨栽培使果实采摘时间由15~20天延长到30~40天,避免由于葡萄过于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价格下降。

葡萄避雨棚的构建模式。

A:立架式栽培葡萄园的避雨棚

B:棚架式栽培葡萄园的避雨棚

联系电话:0871-3126725

标签:;  ;  ;  

葡萄防雨防病增产新技术_葡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