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市中医院 156100
摘要:目的 研究眩晕200例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眩晕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病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患者中医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我院的200例眩晕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临床效果显效的有185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只有2例,总有效率达到99.0%。结论 采取中医治疗对眩晕患者的发作次数和头昏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关键词:眩晕;中医治疗;临床研究
眩晕即头晕目眩,包括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的一组特征性的症状,其主要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和视力模糊等现象[1]。眩晕病发人群大多数是具有到高血压和高血脂病史的中老年人,病发率高、急,且病程较短。有研究表明,患有眩晕症状的患者,轻的将导致难以站立,面色暗黄等,重的将导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2]。本研究主要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月接诊的200例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医治疗对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眩晕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102例;年龄分布在23~75岁,平均年龄为(49.28±4.10)岁;病程为5d~6年,平均(2.3±0.4)年。针对患者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中医治疗,研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1.2诊断标准 眩晕疾病的诊断标准,具体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1.3方法
1.3.1肝阳上亢 面红耳赤、情绪激烈、暴躁如雷、失眠多梦是肝阳上亢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这类患者主要是体内肝阳火气太大,可以采取降火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药物为天麻28g,炙首乌28g,钩藤18g,煅龙骨23g,石决明18g,桑寄生12g,茯神18g,黄芩12g,栀子12g,夏枯草28g,牛膝12g,夜交藤18g,益母草18g,煅牡蛎23g,杜仲18g。针对肝阳上亢阴虚过重的患者 可在药方里再加入龟板,生地,鳖甲等药物,促进肝肾的滋养。针对肝阳上亢便秘的患者,可在药方里再加入大黄,芒硝等药物,使肠道更顺畅。另外,还可以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对气海,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扎治。
1.3.2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的主要症状为四肢无力,口舌泛白,面无血色,心悸失眠,无食欲等。这类患者主要是血气不足导致,可采用补血补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药物为当归12g,茯苓18g,白芍28g,白术18g,党参18g,熟地18g,川穹18g。另外可多使用人参,红枣等增加患者的气血。还可以对足三里,太溪,膻中,太冲,体溪封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1.3.3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的患者主要以阳痿早泄,头发脱落,喉咙干痒,头疼脑胀,腰膝酸软等的临床患者。这类患者主要是肾功能紊乱,可采用益气补肾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药方为党参18g,女贞子12g,杜仲18g,黄柏18g,鹿角胶12g,牛膝18g,龟板18g,天冬12g,麦冬12g,茯苓18g,熟地18g,菟丝子18g,山萸肉12g。也可采用穴位针灸的方法对穴位太冲、三里、内关等进行治疗。
1.3.4痰浊中阻 此类临床患者多为体倦多寐,精神不振,痰多食少,苔白腻这类患者主要是体内痰浊造成,可采用的药方为白术18g,竹茹4g,陈皮12g,天麻28g,茯苓18g,生姜8 g,半夏18g,砂仁8g,大枣8g,胆南星12g,甘草4g,白蔻8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可采用针灸穴位的方法对合谷,内关,阳陵泉,太溪,悬钟,足三里等针扎的方法。
1.3.5淤血阻络 此类症状的换患者表现多为嗜睡健忘,心悸眠少,面暗舌瘀,脉玄涩。可采用祛瘀清经,活血生新的方法进行治疗,其药物为牛膝18g,桃仁8g,当归18g,川穹10g,丹参10g,地龙10g,水蛭5g,红花10g。另外,还可与针灸相结合的方法对穴位内关,潭中,气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阳陵泉进行针扎治疗,能够有效的防止胸闷,口苦等症状。
1.4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指定,可把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显效[4]。本组病例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无效即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眩晕病症的发作次数和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没有明显治疗效果;有效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发作次数和头晕、视力等症状明显减少;显效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眩晕发作次数和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临床症状消失,具有显著效果。
1.5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7.O 软件实现。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的200例眩晕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临床效果显效的有185例,有效的有13例,无效的只有2例,总有效率达到99%。
3讨论
眩晕是眩和晕的统称,两者可以合为一体,也可单独体现。眩晕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病状,其病机具有虚实和性质上的不同。常见的眩晕症有耳石症、梅尔埃和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5]。眩晕的临床表现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并且伴有耳鸣,面色苍白和血压下降等症状,它是某些疾病的综合体。据有关数据统计,眩晕病症占医院内科门诊部患者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部患者的15%,由此可以发现,眩晕是一个具有发病高的病症[6]。
近年来,中医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以化痰、除湿、熄风、平肝、替阳为治疗标本,对肝阳上亢类的患者采取降火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气血亏虚类的患者采取补血补气的药物治疗;对肾精不足类的患者采取益气补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痰浊中阻类的患者采取燥湿祛痰的药物进行治疗;对淤血阻络类的患者采取祛瘀清经的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达到显效的有185人,比例占92.5%,有效的13人,比例占6.5%,而无效的只有2人,占1.0%,眩晕效果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9%,表明使用中医对患者的眩晕症状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此外,对于使用中医疗法不仅要确定治疗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还要合理开取中药处方,防止错医错药的发生。眩晕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切忌食用辛辣的食物,还要控制好个人情绪,调整好心态,有利于眩晕病症的治疗和预防病症的发生[7]。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治疗对眩晕患者的发作次数和头昏眼花、视力模糊和面色暗黄等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卜庆峰,申延安.眩晕112例中医治疗临床体会[J].中医中药,2011,26(12):171-172.
[2]李 琼.中医治疗眩晕 60 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4,10(5):256-257.
[3]马芳,周波.眩晕的中医政治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2,16(7):865-866.
[4]樊丽荣.眩晕 67 例中医治疗临床体会[J].中医中药,2012,17(8):169-170.
[5]丛品.眩晕中医治疗[J].中医药学报,2014,25(3):25-29.
[6]聂宪芳.颈性眩晕中医综合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2,16(8):57-58.
[7]张晓燕.眩晕症状的中医研究观察[J].中国医药医学杂志,2013,45(12):159-160.
论文作者:曹光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药物论文; 效果论文; 症状论文; 穴位论文; 针灸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