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华 何劲 孙亚文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骨二科 江苏 金坛 213200)
【摘要】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中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治疗的46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双侧组(2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双侧组发生率为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2例出现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0.0%。结论:单侧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在早中期疼痛及活动能力方面改善率相似,相对于双侧手术,单侧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势。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陈旧性;胸腰椎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057-02
随着骨折、骨质疏松现象的频繁发生,我们做了对于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比较分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简单的启发。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的陈旧性单椎体OVCF患者46例,骨折发生部位为胸腰椎,其中男14例,女32例。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组)。单侧组20例,年龄60~86岁,平均(78.6±5.4)岁;其中T7及T8各1椎体,T11 3个椎体,T12 7个椎体,L1 5个椎体,L2 2个椎体,L3 1个椎体。双侧组26例,年龄60~81岁,平均(70.6±3.5)岁;其中:T7~10各1个椎体,T11 8个椎体,T12 5个椎体,L1 4个椎体,L2 4个椎体,L3 1个椎体。37例有轻微外伤史,9例无明显外伤史。纳入标准:①单发椎体骨折;②排除腰椎不稳定所致腰痛及椎间盘源性腰痛;③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一致。排除标准:①椎体后壁骨质不完整;②不能确定疼痛来源于椎体压缩性骨折;③口服镇痛药物后腰背部疼痛可降至VAS评分3分以下。
1.2 影像学检查
术前所有患者常规行脊柱X线片、CT平扫和重建及MRI平扫确诊,排除椎体占位性病变、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等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等原因导致的腰背痛。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采用局部麻醉,术中给予心电监护。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手术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5~14个月,平均(10.6±2.9)个月,单侧手术组平均随访(10.1±3.7)个月,双侧手术组平均随访(11.4±2.6)个月。单侧手术组20例患者,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3±11)min,双侧手术组26例,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64±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为(2.9±0.7)mL;双侧组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为(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椎体高度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平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平均高度双侧组略优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角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前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P>0.05),两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
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6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发现由此造成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等症状、体征。单侧组2例发生渗漏,发生率为10.0%,1例经破裂终板渗入上下方椎间隙,1例渗入椎体前方;双侧组4例发生渗漏,发生率为15.4%,3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两组渗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0.0%,均为单侧手术组,1例为原伤椎的邻椎,术后5个月出现;另1例为原伤椎间隔椎,术后6个月时出现,均经保守治疗疼痛缓解。未见肺栓塞、血管栓塞、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估计,在欧洲及美国每年有170万例骨质疏松性OVCF发生,而且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这个数字在不断扩大,据统计,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OVCF的机会是20%,而对于80岁以上的女性来讲,这一数字上升为50%。它不仅带来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而且使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发生椎体骨折后,出现脊柱后凸畸形、肺功能下降导致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同时由于疼痛和卧床,使患者活动量减少,骨钙进一步丢失,导致疼痛更甚,使再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而使其陷入恶性循环,最终使死亡风险上升。因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OVCF疼痛患者的止痛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迅速缓解疼痛,减少卧床时间,从而打断恶性循环,恢复椎体高度,尽可能矫正后凸畸形是治疗椎体骨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瑞.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中骨水泥外渗的预防方法.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12(7):148 .
[2] 邵文彬,陈豪.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4,18(16):87.
[3] 曾广轩.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国现代医生,2014,49(6):163.
[4] 杨海波,代立武.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12例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41.
[5] 陈鹏,周敦.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4,1(9):72.
[6] 宋若先,于秀淳,周银.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第十一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 2015.
论文作者:徐中华,何劲,孙亚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椎体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差异论文; 患者论文; 双侧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