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文新技术开发经营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防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信息化防汛已经成为未来防汛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必要的决策内容。可以对防汛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信息防汛直接影响着防汛工作的指挥,相关决策都需要以防汛信息作为判断基础。
关键词:防汛信息化;水平提高;思考
1、前言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工程项目,关系着经济民生。提升防汛和信息技术水平是水利建设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使用信息化防汛的手段可以实时进行雨水管理、台风信息管理、防汛综合信息管理、防汛信息网上管理,提高了防汛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当前防汛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通过“十五”及“十一五”的努力,我国在防汛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包括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商系统等建设日趋完善,特别是信息采集系统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监测站网布设及监测系统的设计实施,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时效性有很大提高;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发布与信息共享大大加强,为防汛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防汛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制不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设施老化与落后4个方面。
2.1对防汛信息的资金投入量不够
在新的信息发展时期油于信息化的投资比较大,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大,数据库的建设、网络的连接、信息的收集都需要不断的进行投资。但是由于在建设信息化方面,防汛工作部门的投入不够,轻管理、重建设的思想比较严重导致防汛指挥信息化建设缺乏稳定、正规的资金渠道掀乏足够的维护资金,很多系统已经失效达不到现阶段的防汛指挥要求。此外,由于由于资金不足,使水文设置的自动化水平不高投有对信息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导致传输手段和水文测量手段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防汛信息化建设体制不健全
防汛信息化建设在体制上存在多头领导、责任权利不统一、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水利局负责水库、河流水文测报,气象局负责天气、雨情测报,国土局负责地质灾害测报,电信部门负责网络连接、数据传送及通话保障。此外,防汛信息网络建设目前只在地级市实现了与省级防汛办通信,在县级城市没有规划设计,不能实现上下游之间、相邻城市之间防汛信息交流和共享,影响了防汛指挥决策。
2.3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中,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水利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测量、施工及河流水文测量等方面能驾轻就熟,但在水利业务数据的数字化分析、应用、软件开发、图像与数据处理等方面,知识欠缺。不注意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将严重影响自身业务水平提升,也难以适应防汛指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防汛信息化缺乏高素质管理队伍,不能制定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促进信息化发展。总之,要改变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局面,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已迫在眉睫。
2.4设施老化与落后
在防汛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自动化办公设备缺少、相关的水文设备老化,只能使用人工测算的方法处理信息。而且由于使用的通信设备比较落后,在汛期过多的信息传输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保证通信线路的畅通。
3、防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3.1加大资金投入
多渠道多方向筹集资金,尽快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具体情况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即信息化网络系统。当前水文设施基础建设还亟待提高,大量信息源不能及时采集,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要进行气象、水文、水利、电信等部门的多方筹资,利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途径,加强信息化建设。
3.2加大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
防汛信息化建设指的是使用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河流的治理和开发,达到防汛工程全程信息化的管理效果,提高防汛业务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推进防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为了更好的对这种变化进行适应,管理部门的领导要提高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吸取洪涝灾害的经验教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确保防汛工作的时效性、广泛性和科学性,降低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3.3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防汛信息化系统工程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其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护都需要一批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掌握水利知识的技术人员。因而要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如组织熟悉计算机应用的专业人员对水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的水利工作人员进修深造。此外,要补充信息基础好、业务水平高的人才,充实防汛信息化队伍,有效地建设与维护好防汛信息化网络系统。
3.4制定统一规划,强化领导重视度,加强管理
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强化管理、设立监管机构,是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防汛指挥系统中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是防汛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由政府牵头,组成由科研机构、水利、电信、气象、水文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规划设计机构,按照上级统一标准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地编制好信息化建设规划,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同时,还应考虑防汛信息化建设系统内部上下游防办的纵向关系,与系统外部相关行业单位的横向关系。科学地配置资源,保证防汛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争取国家相关组织部门的支持和重视。由国家防总牵头,组成由地方科研机构、地方信息机构,中央和有关院、所、高校的研究力量在内的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快速反应的信息源采集机构,制定统一计划、落实资金,加强薄弱地区、薄弱环节的信息化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防汛工作的开展需要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引入进来,将信息化落实到各个防汛工作环节,在充分认识到防汛信息化工程存在的问题后,要对传统的思想进行转变,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重视领导管理以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保证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苑希民.现代信息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J].中国防汛抗旱2010(01): 35-36.
论文作者:胡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信息化建设论文; 水文论文; 信息论文; 水利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重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