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论文_马驰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4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探讨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肾小球肾炎;焦虑抑郁;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303-02

慢性肾小球肾炎又被简称慢性肾炎,是指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与水肿为基本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起病方式在不同的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随着病情迁延,病变的缓慢发展,可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减退,是一组有着肾功能恶化倾向并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的疾病[1]。由于本病病程长,治疗时间久,医疗费用高昂等特点,常常为患者带来各种生理与心理层面的障碍,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均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在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相应的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此次研究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与严重精神疾病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其中观察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37.2±4.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1.1)年;对照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29~55岁,平均年龄(37.4±4.7)岁,病程1.5~6年,平均病程(3.3±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联合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3],具体内容如下:(1)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依据不同患者自身情况,使用患者喜欢的称谓称呼患者,诚恳友善地和患者交谈,劝导患者放下所有顾虑,建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同病魔做长期斗争的信心。(2)时常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采取约见亲人交流、打电话倾诉以及聊天软件沟通等多种方法让其内心压抑、烦闷、焦虑以及痛苦等多种负面情绪得以宣泄,鼓励患者常常和好友一起去户外走动,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是自己能够出于一个心情放松的状态,以转移或分散疾病的注意力。(3)用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可尽量将临床上较为严肃的内容以轻松的语调告知患者,并采用含蓄的表达传递患者的信息。若情况必要,用善意的谎言对患者进行安慰亦可取。此种办法有较好的作用,若使用得当还可提升患者信心。(4)健康宣讲: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责任护士,应将本病的性质、发展规律以及治疗情况等信息及时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坚定地向他们阐明:本病虽较为难治,但并非不治之症。部分患者即使不能治愈,亦可依靠长期的药物治疗达到良好的缓解效果。若患者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调节生活方式,及时复诊治疗,疗效亦较为明显。(5)音乐干预:护理人员应常常为患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能时常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情,且音乐还能有效转移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

1.3 评价指标[4]

(1)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改善情况评分。SDS评分在50分及以上则表示患者有抑郁情绪,SAS评分在50分及以上则表示患者有焦虑情绪。(2)治疗后,使用医院自制的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主要从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躯体疾病、情感智能以及社会功能等六方面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新型医学模式更注重整体的概念,明确指出健康与疾病是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应用[5]。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病情进展在不同患者间有着不同表现,由于其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分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且由于其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以及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等均成为患者担忧的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了很大的损害。随着病情迁延与疾病的缓慢进展,患者常常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临床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早期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必要。此次研究给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萍.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0(19):35-.

[2]徐丹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9):149-152.

[3]李坚,徐淑仪,何建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60-161.

[4]翟涛.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90-91.

[5]陈蓉.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233-234.

论文作者:马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论文_马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