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利好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好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①引题
周小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题为《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充实资本》,他在文中就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的可能性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指出,从募集股本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讲,上市发行新股是一条有效率的捷径;从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经营水准及其披露要求来讲,它又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选择,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完善才能实现。
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必须明确经营目标;建立严格且透明的财务会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改革信贷体制并校正信贷文化,改变大规模产生不良资产的状况;改变机关式的人事干部体制和薄弱的激励机制;全面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引入外部审计以增加对公众的透明度,等等。
其次,上市的准备工作将进一步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政策环境的改善。第一,财务会计制度要更为合理和透明,使投资人具有信心。这里包括历史上积累的不良资产所可能最终形成损失的部分,应如何进行财务处理并由谁来承担的问题。第二,税收政策要实现合理化和公平化。在原有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和收税人都是国家,各类税收和税后利润均属于国家,如何安排似乎关系不大,但引入新投资人后就会要求有更为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第三,一些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关式的传统管理办法必须加以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将不再作为一种行政机关列入政府行政管理的序列,它们将真正转变为企业。
针对一些人对中国金融业健康程度的疑问,周小川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潜力是公认的,这种潜力意味着资本回报率的潜力,意味着有12亿人口的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无限商机。
周小川说,资本市场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变化,一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备的上市行动会因情况发生意外变化而受挫,但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准备工作意味着加速推进上述必要的改革,这种推进意味着对完成上述改革的信心。应该说,无论上市成功与否和何时成功,上述改革本来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更是我们迎接“入世”要做的事情。同时,通过股份制改革并在股票市场上市增资,也是提高资本充实率的一种有效率的选择。
②现实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暂难上市
在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前,央行行长戴相龙出席新闻发布会,纵论了金融热点问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能否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问题,戴相龙作出了明确答复。他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将其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政策上的障碍。但他指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在会计制度、银行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戴相龙的这一态度表明了中央银行的决心,但也透露出一些无奈,因为实际上就是说四大银行目前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按照有关规定,这四家银行如果要改制上市,应属于原有企业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四家银行在盈利水平、资本充足率等方面与有关要求还很远,所以现在还不具备上市的基础。
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四家银行的财务状况还无法公开披露。如果不能公开披露公司业务状况,就无法满足作为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四家银行股份制改造目前还无法操作。
既然央行有决心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那么现在就不得不加快这几家银行的改革,加速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从目前的可操作内容来看,首先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和国有独资形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今年央行将向国有商业银行派出监事会,以监督银行的管理和经营。同时,各家银行也在完善内部决策经营监督和奖惩制度,把国有银行建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金融企业。
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曾经是国有银行的一大优势,然而随着管理和经营质量上的不断恶化,人们开始认识到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仅靠广设网点是不够的,必须按照经济、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机构。近年来,各家银行开始合并省分行和省会城市分行,撤销里复设置的分支机构,精简业务量小和长期亏损的基层支行,在精简机构的同时精简人员。可以预测,一大批银行员工将面临着下岗和转业的局面。
商业银行的坏账问题也是阻碍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一大难点。尽管戴相龙称商业银行的坏账不足一成,但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之大,比较国际银行业的水准,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因此,应当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采取剥离出售核销清收等多种形式,消化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建立新增贷款质量的责任制度。目前正在进行的债转股工作,其意义也就在于此。
③评说
增加银行上市有好处
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认为,增加银行上市有好处。
经叔平说,中国的股市起落较大,不够稳定,这与上市公司的构成有很大关系。目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多数是制造商,银行只有两家。而在别的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上,金融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类企业透明度较高,业绩比较平稳,不会突然前景广阔、好得不得了,也不会一下子变成亏损户,让人琢磨不透。所以说,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改善股市上市公司结构,增强市场投资气氛,扩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上市是有好处的。
民生银行确实在去年就提出了申请,目前正按照有关上市工作的要求在准备之中。
由于没有国家的财政补贴,股份制的民生银行必须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发展,树立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力求给股东丰厚回报。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最近又推出了3 项改革措施:一是民生银行贷款审查委员会的构成由行政型向专家型过渡;二是改革民生银行资产负债委员会;三是改革分支机构考核办法,使考核工作更加公正,更加有利于激励分行员工开源节流。
经叔平说,我曾经说过,民生银行这块试验田只能成功,不可以失败。现在看来,严格的管理、规范的运作以及不断开拓和创新,使民生银行取得了喜人业绩,我们正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从1996年开业至今,民生银行年年盈利,年年交税,年年分红,且逐年递增。当然这不表明一切都好,民生银行还有许多不足,需要逐步完善。例如,我们最近才配备了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
民生银行现在是全国最小的银行,只有430亿多元资产,1800 多名员工,8家分行,50多个营业网点,但是我们很骄傲,因为年年都赚钱,人均创利高,股东、员工、国家都满意。一旦获准上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初具雏形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潜力无穷的目标市场,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团结向上的员工队伍和符合国际潮流的经营思想,促进市场空间的扩大,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提高到同业前列。
国有银行上市路还很长
关于银行上市,众说纷纭。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德旭博士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何德旭博士说,可以上市的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10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90家城市商业银行。如果从全局出发,最应该上市的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的核心和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其资产总量占到我国银行体系全部资产的80%以上,它们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不仅直接影响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而且代表和反映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确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并上市来解决资本金不足等难题。国有银行上市对应对加入WTO后外国银行的挑战,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银行上市,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投资者认为盘子很大,有些担心。何德旭说,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育程度、我们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以及投资者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来看,可以说,任何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股然后上市, 都是不现实的。不过,这里应该说明这么几层意思:第一,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不是不变的,随着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数量会增加,因而市场本身的承受能力也会增强。第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可以先由其中的一家或两家上市。第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也并不意味着这家银行一定要整体上市,可以仿效“中国电信”的模式,采取分拆的方式先部分上市(包括部分机构和部分业务)。第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国内的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可以考虑海外的市场,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招商局集团持有的友联银行股份、中国银行重组香港业务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借壳上市等等。
何德旭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尽管不存在政策上、制度上的障碍,但是,至少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的问题、赢利水平不理想的问题、内控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决定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无法满足作为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还有一个不太轻松的过程。
④对策
银行上市应先重组资产
现在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融资、提高竞争力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上市融资没有问题,这也是商业银行上市的主要动因,但是在当前银行系统垂直管理的体制下上市,是否能增强银行的竞争力是需要质疑的问题。
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内部,各个分支机构的业务状况有好有坏,在总行一层现在还没有将优质资产和劣质资产加以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上市,无异于“捆绑销售”,这是对投资者或者股票购买者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现在中国银行业潜伏的危机以及上市所可能引发的危机要比国有企业大得多。国有企业上市融得的资金使用不当给投资者的利益的确是带来了损害,但还不致于引发整个股票市场的动荡,国有银行通过上市筹集资金,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缓解乃至消除潜在危机的考虑是对的,但应以资产剥离为前提。中国的国有银行只有在资产剥离与重组之后再踏入上市融资的轨道,才能在未来中国加入WTO以后、 外资银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成长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内资银行。否则,整个银行系统的资产不分良莠一起上市,其结果必然是仅在账目上做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整个银行体系潜在的金融危机却少有降低。
这里所讲的资产剥离,不是指选出或者新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担四大国有银行的存量和增量不良资产。现在国有银行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会计上的资产坏账问题,而是绩效不平衡的问题。国有银行的实际绩效并不能由国有银行总行的合并报表给以真实、全面的反映,事实上国有银行的账面平衡就是通过合并报表才做到,各个分行、支行之间的绩效差距通过类似于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之间利润转移的手法被掩盖掉了。如果这种做法不加改变,那么可以预见,上市前后国有银行体系内部的垂直管理弊端不会受到大的冲击和纠正,上市的应有功效也就发挥不出来。国有银行系统的现有体制不打破,不真正转变为现代金融企业,就难以成为可与外资银行抗衡的金融力量。
⑤透视
金融企业上市,意味着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一直鲜见金融企业的身影,截至目前仅有两家银行、3家信托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宏源信托改制完成后), 总市值约1050亿元。无论是相对近千家境内上市公司,还是相对沪深两市目前约3.6万亿元的总市值都显得微不足道。可以说, 这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滞后于国企改革有关。金融业是以资金为经营对象的特殊行业,一方面由于在国民经济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国家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因其固有的较大经营风险,如果它也大规模上市的话,一旦出现经营失败,其影响力要远大于一般工商企业。
然而近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已经为金融企业上市作了较好的铺垫:其一,金融分业经营理顺了银行、证券和信托之间的业务界限;其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加快,新兴商业银行大多实现了股份化;其三,《证券法》的出台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证券经营机构的运行;其四;《保险法》实施后,保险公司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体系和风险控制制度方面亦有了较大进步。制约金融企业上市的基本因素发生了很大改观。
上市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①壮大资本实力
资本金规模偏小是我国金融业的一大通病,例如:
券商: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发展的时间都不长,资本积累尚不充分。《证券法》实施后虽然出现了新一轮增资扩股,但最大的国泰君安也仅为37.2亿元。我国全部券商注册资本总和尚达不到美林证券一家的水平。虽然部分券商可以参与银行同业拆借和股票质押贷款,但前者周期仅7天,后者仅6个月,无法满足券商对长期资本的需求。
银行:衡量银行资本状况的重要指标是资本充实率,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实率不得低于8%, 我国《银行法》也有同样的规定。资本充实率代表了商业银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存款人的本金安全就越有保障。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
资本充实率普遍未能达标
工行 农行 建行中行
4.57% 1.44% 3.79%8.5%
注:此数据为去年9月的统计
保险公司:几年前高利率时期曾出售大量利率为8%~9%的保单,本身又局限于投资渠道单一,目前存在巨大的利息倒挂额。 截至去年9月底,我国保险业资本总额为2389.6亿元,无法承受数额高达数万亿元的保险责任。
上市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建立了补充资本金的正常渠道。以两家上市银行为例,深发展和浦发银行的资本充实率分别达到20%和19%,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摆脱了单一依靠财政注资的窘境,运用证券市场后续融资功能,只要经营稳健,就不会有资本金不足之虞。
②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多年来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体制的宏观改革必须与金融企业内部企业制度的微观改革相结合进行才能有成效。进行企业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上市是一条捷径。
——产权组织形式: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由于其目前的产权结构为国家独资所有,所有者缺位明显,商业银行在法人层面上至今未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和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组织架构。在与委托人的纵向关系上,目前两权分离的形式仍为行政授权而不是资产授权,实际上两权无法实现彻底分离。
产权多元化是建立完善企业制度的前提。股份化的产权制度因其固有的灵活机制而有旺盛的生命力。我国新兴商业银行大多采取股份制,其业务与效益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至今在银行内部起到激励约束作用的,仍然是脱胎于旧的国有银行的“官位刺激”,带有极浓厚的行政色彩。然而,“官位”的供给有限,“官位刺激”亦是非市场化和货币化的,因而其激励面就十分有限。“官”的职业定位与经营管理人才是有差别的,而且考核的标准也有差异,因此“官位刺激”的激励机制与市场体制不相容,这也是四大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的人才竞争处于劣势的根源。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可以为金融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构搭建一个产权制度平台。
上市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①稳定证券市场
金融企业以其利润丰厚且稳定、股本规模大且多为国内著名企业等特点,极易成为市场上的特殊板块,起到稳定大盘的中坚作用。以深发展和浦发银行为例,目前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达到280亿元和580亿元,各占两市总市值约1.65%和3%, 在深发展的高速成长期曾经领涨大盘,是当时著名的风向标。在其平稳经营阶段则与后上市的浦发银行共同成为主力运作的指标股,起到护盘作用。可以想象,当金融企业上市渐成气候并形成一个较大的金融板块时,因其在市值中较大比重而且股价稳定,可以成为调节大盘走势和抑制投机的理想杠杆。
②促进投资理念转型
我们始终认为,投资理念由短期向长期、由投机型向价值型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转变的必要条件在于:首先,市场上有足够多的机构投资者;其次,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值得长期投资的品种。比照海外的经验,如美国股市在初创期亦是一个投机市场,然而正由于在其产业演进过程中沉淀出一大批具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如GE、GW等,才有可能成就像巴菲特这样成功的投资典范,亦在潜移默化中促成了美国股市重价值、重业绩和重长期增长潜力的理性投资理念的形成。反观我国股市,其浓厚的投机气氛固然是新兴不成熟市场的表现,然究其根源则不能不说与市场上缺乏这样的品种有关。再好的股票也仅能领风骚一二年便偃旗息鼓、风光不再,其赚钱效应以及给投资者带来的冲击力不及某些强庄股连拉几个涨停板或在半年几个月中翻几番更吸引人。理念转型缺乏必要的现实基础,终究也只能限于空谈。
③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按国际惯例,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因此,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畅通补充资本金的正常渠道、迅速扩大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关键就是允许金融机构股份化和证券化。
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上市,除了解决前述资本规模的瓶颈和改革金融企业的体制弊端之外,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国外金融企业的冲击还具有几点特殊的意义。
其一,上市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按国际规范化的要求来运作,熟悉国际金融业的通行做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其二,当前金融活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世界范围内的科技进步尤其是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了金融业务创新,也加剧了竞争。对我国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而言,采用先进的技术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以降低服务成本,提供低价格的完善的客户服务是应对国外企业冲击的当务之急。发行上市可为金融企业筹集营运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增加在高科技方面的投入,加速金融信息化进程。
其三,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看,全能银行制度渐成主流,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为大势所趋,联系到近来国外金融企业间一波高过一波的购并热潮,金融企业正在走向巨型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将迟早被突破,商业银行在一定限度内参与保险业务,保险公司涉足证券业,以及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的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会不断加强。因此,现在允许金融企业上市,不但为金融机构直接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也为日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与证券公司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标签:银行论文; 国有银行论文; 银行上市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金融论文; 上市要求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