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进行思维训练。我们广大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来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他们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那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学中如何去实施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抽象难懂,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就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筋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鼓励他们积极探讨,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精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练习题的设计应注意梯度,由浅入深,兼顾优生和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能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通过多媒体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表现,有了更多的观察、探索、试验和模拟的机会,从而可形成顿悟和直觉,进而作出预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这就促使并保证数学灵感和数学发现的源泉,而且可以成为数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更好地展现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比教师在黑板上空洞说教不知要强多少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发现的数学概念,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营造真实的教学情景,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能使学生去掉对数学的恐惧,从而觉察到数学的可爱,从本质上让学生真正地热爱数学,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四、将能力的提高付诸教学实践中
能力必须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形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首先,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时,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即: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要善于把握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和思路的探索过程这一最佳时机,必须以教学内容一数学知识为依据,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促使其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其次,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生产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问题,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再次,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分析。
五、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通俗地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视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但也并不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放任自如,采取“放羊式”教学。首先,教师是设计者,将书本的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其次,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通过组织学生来实施,方案能否顺利完成,导演的作用十分重要。再次,教师是参与者、指导者和评判者。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不剥夺学生的权利,才能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殿堂。
总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论文作者:韩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