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深入”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现代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充分发挥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效益,中考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
一、研读近年来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发现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考查内容过于知识化和浅表化
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
一个事实:凡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其题目的考查内容大都离不开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三个所谓的考查基本点。其中,说明顺序的考查离不了三个概念,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的考查一定是集中在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等)范围内;说明语言的考查无一例外地定位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上。这一事实表明,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相对单一,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知识化倾向。
另一个事实:说明类现代文阅读考查样式基本趋同。凡是考查说明顺序的题目,其样式往往是“本文(语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是……”;凡是考查说明方法的题目,其考查样式大都是“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凡是考查说明语言的题目,大都是“加点词去掉好不好?说说理由”。这些考查样式表明,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习惯于问“是什么”“有什么”,很少问或不问“为什么”“怎么样”,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流于浅表化。
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上面所述的说明类现代文阅读考查样式本身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呈现在试卷上的说明类现代文考查内容和考查样式过分知识化、浅表化时,就大大窄化了说明类阅读的内容范围,大大消解了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价值,说明类现代文的课程功能和教学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学习目的,绝不在于只是掌握一些说明文文体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说明文表述样式和思路,而是要让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文素养,发展阅读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等。
客观存在着的已经表现出许多问题的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样式,在教师的说明文教学和学生的说明文学习上已经产生了某种习惯思维和做法。这种习惯思维和做法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兴盛于世纪之交,到如今依然挥之不去,给说明文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持久的负面影响。
比方说,教师设计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习惯于提出这样几个所谓的主问题:这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地方表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征?在教师看来,似乎凡说明文的教学就必须回答这几个问题,似乎让学生明确了这几个问题就完成了某篇说明文的教学,本来应该很丰富很有内涵的说明文教学被教师的“习惯”束缚了!说明文的教学单薄了,浅显了!
在教师的不断教导下,学生学习说明文也形成了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比方说,学生见到“例如”就说“举例子”,见到“第一、第二”就说“分类别”,见到数字就说是“列数字”,在说明方法的判断上几乎到了条件反射的程度。这种基于语言符号进行条件反射式的知识判断,实在不是学习说明文应该形成的能力,如果进而把这种能力的形成当成学习说明文的追求,实在是学习说明文的方向性错误。
由此看来,中考说明类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问题已经延伸成为教学问题和学习问题,实在有改进的必要。
二、解决说明类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化、浅表化问题,必须结合说明文阅读的实际,在能力层面向前进一步,力求更“深入”些
以说明方法的“深入”考查为例进行探讨。
将说明方法作为一个知识点思考其考查的有效性和意义,就必须在现有说明方法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追问”:
第一,在明白说明方法“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为什么”。
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是不可分的,脱离了说明对象去回答说明方法“是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将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建立起对应关系,说明方法作为一种表达工具才能体现出表达意义,也才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表达目的。例如有题目这样问:
语段中画线句(“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都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都没错,都知道是举例子,但在回答“作用是什么”时答案就五花八门了,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回答为“生物入侵者”或“表明美国人不喜欢天牛和红蚂蚁”。这篇阅读选材于课文《生物入侵者》,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生物入侵者”,而画线句所在的语段主要是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画线句作为一种举例子的方法运用,目的就是要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显然,学生的回答要么是不作具体分析,不清楚此说明方法所对应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张冠李戴;要么是脱离说明对象,仅就画线句作些字面的分析,这就更离题万里了。
为了帮助学生在说明方法问题上建立一种注重其表达目的的意识,有必要在试题中将说明对象与说明方法建立明确的联系。上面例题可稍作如下修改:
语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其说明的对象而言有什么作用?
第二,在明白说明方法“有多少”的基础上追问“为什么运用这么多”。
判断说明文中用了多少、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不重要,因为那充其量只不过是基于语言现象进行的一种概念判断;重要的是要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对于表达说明对象有什么好处。有这样一段文字:
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这座城徽的建筑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色凤凰雕塑,高1.8米,展翅宽幅1.5米;中部是被凤凰踩在脚下的一轮朝阳,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直径有1.5米;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高2米,四周饰有云雷纹。清晨,旭日初生,远看这座雕塑,一只金色凤凰展翅踏日,给荆州古城增添几分神秘和庄严。
针对这段文字,如果仅仅只是问“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只是回答“列数字、摹状貌”等,其设题意义也就基本丧失。如果这样问:这段文字运用了列数字、摹状貌等说明方法,想一想,语段综合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必要性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就必然引导学生思考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尤其是要思考为什么要综合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很显然,语段中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是为了告诉读者“金凤腾飞”的大小如何;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是为告诉读者“金凤腾飞”“长”什么样;综合运用了这两种说明方法,可使读者头脑中形成的“金凤腾飞”的样子与实际的样子差不多。这就是此语段综合运用列数字、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的好处和必要性所在。
因此,仅仅能回答“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经过上述一番“追问”,有关说明方法的思考就跳出了将说明方法作为知识的范畴,上升到了能力层面来分析,上升到了思维的层面来认识。这样的考查也就体现了说明方法的学习价值,表现出说明方法的正确的学习指向。
总之,“深化”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一方面要提升传统考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的考查能级,通过类似于上述对说明方法的一番追问,充分发挥出传统考点的知识意义和考查价值;同时又要突破过去说明类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的选择惯性,从课标要求出发,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拓宽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视野,丰富考查内容。只有这样,说明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才能真正“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