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渗透、有序生活:加强听说能力培养的探索_读书论文

相互渗透、有序生活:加强听说能力培养的探索_读书论文

相互渗透 活而有序——加强听说能力训练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发展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达到理解和吸收,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和诉说,是信息的输出。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听是用耳朵来读,说是用嘴巴来写,读是用眼睛来听,写是用笔来说,四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本文拟就强化听说训练的一些粗浅想法及具体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训练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之中,具体表现为无目的性、无恒性和随意性。要改变这一状况,使听说训练落到实处,必须注重一个“序”字,坚持“两个结合”(课堂随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为此,我们在努力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同时,还开设了每周二课时的听说专项训练课,使听说训练目标明确,形式灵活,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一、听话能力的训练目标和方式

关于听话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七条,比较概括。为便于操作,我们将这些总目标,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初一年级:①听人说话时,目视对方,不东张西望,以示礼貌。②听话时留心说话人的语气、表情,理解其态势语言。③听话能抓住中心,听懂内容。④听课、听报告能记下要点。⑤听读记叙文要借助想象再现所记叙的人和事。初二年级:①听话时能及时集中注意力。②合理分配听和记的时间,能边听边记。③听课时,注意老师的提问,从而把握老师授课的思路。④听读说明性的文章,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⑤听读议论性的文章,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⑥听新闻广播能抓住中心。初三年级:①听话时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②听人说话时能粗略分析说话人所说的正误。③听有选择,有效地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并作简要记录。④参加讨论,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⑤根据说话时的特定环境,推敲其隐含意义(即潜台词)。

在制定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强化训练。听话训练的方式主要有:

1.听音训练 口头语言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听话正是通过对语音的辨识来理解对方的意思的。例如:“中间”和“中坚”,“食油”和“石油”,“起义”和“歧义”,写成书面语言符号,不会混淆,而口头说话时语音相同或相近,不易辨清。在听话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联系前后语,才能正确而迅速地判断出对方的意思。

2.听记训练 听记属于复杂的听知活动,需要把听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输入大脑后,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练为更精要、更概括的语言,记录下来。听记时听和写紧密结合,既要求听者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捕捉声音信息;又要合理分配注意力,手、耳、心并用,边听边记。听记训练可以穿插在讲授课之中,如让学生记下教学目标、板书要点、教师与学生发言讨论和总结的主要内容等;也可以单独开设听记训练课。从《中国青年报》《语文报》《青年文摘》等报刊上选取学生喜爱的富有当代生活气息的精短时文,让学生记下名言警句、精彩的语句和文章要点。这样,既能训练听话能力,又能拓宽知识面,扩大语言积累。

3.听说训练 把听过的内容照说、概说或有创造性地进行复述。它与说话能力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边听边说,侧重于听的训练。可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程度,由易到难。有记忆性听说:学生听一段话,然后照原话说出来。有辨析性听说:在听说内容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错误,要求学生边听边辨析语法和语调上的毛病儸把它正确地说出来,以培养注意力、语言辨别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概括性听说:老师讲一段话或一则短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并概括地说出主要内容。

4.听后作画 让学生边听边把文中的实物或意境勾画出来。如听读《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边听边画,根据文中介绍的有关印刷所的结构内容,听完后印刷所的结构图也就大致画出来了。听读诗词,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勾勒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这样,把美术引入到听话训练中来,增加了听话训练的情趣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听后练习 各种文体的听力训练,可配合一些书面练习进行。练习可事先准备在小黑板上或油印好。如根据“听读议论性的文章,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这一训练目标,我们利用《哨子》这篇自读课文这样进行训练:让学生合上课本,听读《哨子》,然后回答问题(①用几句话说清楚小时候的那个“哨子”事件,再说说从中吸取到一个什么教训?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列举了哪些为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例子吗?这些例子各属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③文中作者用哨子来比喻什么?④作者列举那么多例子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如是,听话训练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6.听中学写 让学生在听中领悟写的道理,学习写的方法;或者让学生听后发挥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改写材料;也可以根据听话材料写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以写促听,强化了听话的效果,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目标和方式

关于说话能力,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八条。我们也根据各年级特点,分解成阶段目标。初一年级:①激发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兴趣,鼓励学生口头表达的勇气,从而养成主动表达的习惯。②课堂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③语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完整,不带口头禅。④仪态自然、大方,不搔头挠耳。⑤叙事完整,能较为连贯、顺畅地讲一个小故事。初二年级:①进一步扩大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提高使用频率。②说话要简洁,避免重复。③运用一定的态势语言,如表情、手势等。④复述时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场合,并适当地加以变化。⑤讲述见闻,内容具体、有条理。⑥介绍事物抓住特征,突出重点。⑦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初三年级:①课堂答问,参加讨论,有针对性地有详略地叙事。②讲述见闻,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③不同场合、不同情境说话时懂得应变。④扣住话题发表意见,观点清楚,有一定的说服力。⑤有即兴发表见解的意识。

“有的”“有序”为加强说话训练实践提供了依据和保证。说话训练的方式主要有:

1.普通话训练 正确使用普通话,是说话能力训练的起点。除了平时上课严格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外,还需单独开课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掌握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的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如举办绕口令比赛,养成学生口齿清楚的说话习惯;组织朗诵比赛,以养成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的习惯。

2.复述训练 为了使说话的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加强训练。复述形式多样,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复述形式,可从片断复述到全文复述,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从原意复述到创造性复述……不管采用哪种复述形式,都得引导学生不用背书的口气、语调进行复述。认识复述是一种融合了自身思想的创造性说话形式,要做到仪态自然大方、口语连贯有条理、语气语调有变化,从而养成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良好习惯。

3.看说训练 把看到的图画、人物和事情,通过联想,概括地说几句话或按顺序说一段话。主要包括看图说话、观察实物描说、观察创造的情景描说、观察社会生活描说等等。看说训练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学生只有对图片或有关对象作认真的观察之后,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4.评说训练 评说是指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交换意见的一种说话训练,是边听别人发言边说自己看法的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评说主要有两类:一是对作品的评说。先读文章(也可以是学生的习作),后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评说;一是对社会、学校、家庭中出现的某种现象进行评说。进行评说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来认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评说的质量。积极参加评说,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空气,培养大胆讲话、陈述己见的勇气。

5.辩论训练 辩论是甲、乙两方对某一论题的争论。组织辩论课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大家感兴趣、存在认识分歧,并有争议价值的论题。第二,辩论的双方必须认真做好准备。第三,在辩论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交锋;但不强词夺理,应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要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不讽刺挖苦,从而使辩论产生积极的效应。辩论使思维与语言处于紧张状态,它可以促使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快速同步,从而有利于认识能力、应变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它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周密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演说训练 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进行说话训练。如表演“问路”等模拟性话剧,让学生在娱乐中懂得养成“语言文明、得体、表意清楚”的说话习惯;试当“小记者”,让学生懂得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说话要有变化。另外,还可组织编演课本剧、模拟法庭、学做主持人、试当导游等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演说训练既生动活泼又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参加,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开展听说能力训练的几点体会

1.要制定听说能力训练的计划。听说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还应遵循能力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规律,拟定听说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听说训练要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听说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尤其是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在听说活动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在听说活动中,要训练学生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听话、说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注意力;要训练学生边听边记、说话前后一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记忆力;要训练学生说话连贯、有条理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思维力。

3.听说训练应面向生活,构建立体化训练结构。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进行听说训练的场所。听说训练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实施多渠道的立体化训练,缩短教室听说与社会生活中实际听说的距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听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

标签:;  ;  

相互渗透、有序生活:加强听说能力培养的探索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