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图书馆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学图书馆论文,中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在哪一所大学校园里,图书馆都是一座最具有特色或代表性的建筑物,大学图书馆对于大学的影响之大是人所共知的,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经说过的,只要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哈佛大学就在。因此,要建立一流的大学,首先要建立一流的图书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与国外大学图书馆比较,不仅在建筑结构、设备等硬件上,同时在管理、服务等软件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我们首先必须对于中外大学图书馆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今后改进和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的途径和方法。
1 建筑结构的比较
国外大学图书馆与国外大学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建筑风格也是古色古香,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它不仅考虑了图书馆自身的功能需求,同时注意将图书馆建筑本身建设成为一个有着不同特征的标志性建筑。无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堂式高大台阶的古老图书馆,还是澳大利亚标有不同馆徽图案的大学图书馆建筑,无不体现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令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就流连忘返,刻骨铭心。即便是一些新修的图书馆建筑,也十分注重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以及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而成为大学校园里光顾人数最多、使用效率最高的建筑。正如一位日本著名建筑大师所说的那样,图书馆建筑不应是一幢死的建筑,而应该是一所富有人情味,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然而,在我国除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老图书馆以外,大多数大学的图书馆建筑缺乏这样一种人情味。特别是一些50年代建校的大学图书馆建筑更是难以体现这一点,有些大学甚至是挪用别的建筑物改建为图书馆。即便是近些年新建的图书馆也大多式样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质量低劣,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
2 人员结构比较
除建筑结构、设备条件等硬件条件以外,中外大学图书馆的一个主要差别体现在人员结构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国外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图书馆学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体系,并且逐步形成了数量少、素质高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例如,在美国奥克兰大学图书馆正式工作人员不足10名,在夜间开放时甚至全部由学生进行管理,又如在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中不仅有图书馆学等专业的学士、硕士,而且还有多名博士,从而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在我国大学图书馆中,工作人员数量大、素质差(有相当比例是的大学本科以下学历),同时专门从事图书馆学研究的人员较少,而一些其它专业的工作人员又存在工作不安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稳定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因此,如何改善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所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从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职务结构中也反映出中外图书馆人员结构的区别。在美国,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职务分为5个等级:高级馆员; 馆员;助理馆员;助理技术员;管理员。各类人员都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和素质要求。例如高级馆员、馆员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独立解决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独当一面地开展某项业务工作,而助理技术员的岗位设置主要是从事图书馆的技术设备操作和维修工作。
在我国,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职务主要分为4类: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在这些专业职务设立时,主要更多考虑的是与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它们分别对应于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而不是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同时,对于学历的要求也不严格,论资排辈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形成了高级职称人员一大排,而图书馆许多高层次工作无人做的局面。
3 选书决策的比较
一个图书馆藏书数量以及分布将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主要标准之一。事实上,一个图书馆的藏书具有特色,就可能吸引更多的学者、教授到该校任教和开展研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19世纪中叶以前,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是靠捐赠,因此尚无专业选书人员。但是,从19世纪中叶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藏书量逐年增加,也就开始有了专职的选书人员。教师配合选书人员进行选书工作。一般来说,教师负责选购专业性强的文献,而图书馆选书人员则担负参考文献资料和非专业文献的选购。进入本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选书人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他们与教授们一起组成选书委员会,积极参与决策,反映并调整教授们的购书要求,从而更好地反映图书馆整体发展与平衡的要求。也就是说,在选书过程中,具有较高素质的图书情报学工作人员已经取代教授们成为选书决策的主体。
我国自1920年以来主要采用了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所创立的选书决策过程:首先由图书委员会向本校各系教授征集应购之书单,再检查本馆是否已有此书,如果系未备之书,最后由图书馆购买。然而由于以下原因,使得这种选书决策过程遇到了很大困难:
(1)由于购书经费有限, 教师需要之书与图书馆能够购买之书的数量相差过大。
(2)教师往往主要从个人目前需要出发选择购买图书, 从而受选择专家的影响较大。
(3)由于教师投入选书精力限制,难以保证所选图书的质量。
4 管理模式的比较
绝大多数国外大学图书馆采用的是量化的、以及计算机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图书查找率、读者使用率等客观统计数字指标作为衡量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因此是一种法治式的管理模式。图书馆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评聘自己所需要的人员,即让人去适应和完成图书馆所应当赋予的职责和功能。而在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中,采用的是以行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即所谓人治模式。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与图书馆的馆长、书记的作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学图书馆在选拔和任命这些领导过程时,并没有考虑他们的专业领域是否是图书馆管理专业,从而使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先天不足。此外,由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人数众多,因此难免鱼目混珠,人浮于事,其专业技术能力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管理模式中,国外大多采用总馆与分馆相结合,总馆承担面向全校的文献资料提供,重点是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需要,而分馆一般设在各专业系或学院,重点发挥专业馆的作用,可以为教师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教学提供方便。它们具有与总馆相同的编排与分类方法,从而保证了全校师生都可以使用。在我国大学中,虽然各系或学院也设立了一些图书资料室,但是所订杂志与购买的刊物很少,管理水平低,服务态度差,不愿意或极少为外系和学院的读者提供服务,大学图书馆与系图书室关系松散,缺乏统一协调能力。
5 意见和建议
从以上中外大学图书馆分析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出,如何缩小与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差距,适应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我国图书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下面就如何建设未来一流大学图书馆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对于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应当体现在口头上,而且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学校应当制订专门的图书馆工作条例,使全校上下认识和自觉贯彻这一条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应保证图书馆经费全部用于图书馆建设, 并从学校经费预算中留出一定比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
(3)将图书馆的建设纳入“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力争图书馆硬体条件有一个大的提高。
(4)任用图书馆学专业的高级专业人员为图书馆行政领导, 党总支协助做好图书馆工作。
(5)加强图书馆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6)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逐步淘汰低学位人员。
[收稿时间]199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