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职能看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政论文,政府职能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代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既不是“大政府”也不是“小政府”,而是“与政府内在职能规模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过去,我们在“小政府——大社会”思想的指导下,行政体制改革偏重于机构精简和人员编制压缩。而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时,政府在履行职能中,对许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都不够到位。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凡是由联邦(中央)政府管辖审批的项目,从开工到验收都有专人负责。而我国许多审批项目,中央拨款后很少有专人跟踪和监管,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员编制过少。我国在撤销石油部、煤炭部等机构之后,对其政府职能如何转换,安全问题怎么监管,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石油、煤炭工业重大事故频发,与政府机构不健全,政府职能不到位,人员编制过少有很大的关系。
(二)针对当前在我国政府规模的理论研究中,简单地把机构臃肿和冗员过多,作为一个客观定性的事实前提,而把转变政府职能仅仅作为机构改革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契机,没有在政府的内在职能规模和外在机构规模之间,形成一个系统分析的逻辑框架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当代中国政府适度规模的构建,既不是一味地精简机构,缩减人员,也不是实现政府规模的增量性扩张,而是以政府的内在职能规模为依据,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取向,对政府规模进行结构性调整,较大幅度地增加财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的政府官员数量,而削减与“管市场”“管企业”直接相关的职能机构,取消各种虚设机构和中间机构,建立扁平结构的政府组织体系。
(三)打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机构设置“职责同构”的特点,解决条块分割的矛盾。首先,要按照中央与地方的不同功能进行定位,合理确定条块职能。条以监督为主,块以执行为主。具体来说,中央政府主要根据经济调节的要求,工作范围集中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检查,重点体现协调功能。地方政府主要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条件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体现执行和保障功能。其次,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重新划分条与块的财权和事权。根据2005年统计,在公共事务方面,中央管30%,地方管70%。而财政收入,中央占52%、地方占48%;在财政支出中,中央占26%,地方占74%;收支相抵,中央盈余7700多亿元,地方赤字12 000多亿元。当前,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不匹配,应进一步调整,使事权和财权的比例相一致。最后,按照政府职能与规模相匹配的原理,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机构设置。概括地说,中央管理的事务机构由中央管理,经费垂直供给,业务条条领导,人事纵向任命,机构归属中央;地方事务由地方管理,经费属地供给,人事横向任命,机构归属地方。并且将人员编制以及具体功能,纳入法定约束轨道,规范设置,以避免中央条线和地方块线权力交叉。
(四)从政府职能与政府规模内在匹配性的结构性调整上,来提升政府协调运转的运行质量。如果说,政府的机构数量规模,体现为政府的静态规模,那么,政府协调运转的运行质量,则体现为政府的动态数量规模,它同样也是由政府职能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政府机构职能运作程序复杂、职责交叉重叠,工作环节繁多,管理事项模糊等现象,不仅扩大了政府的动态规模,而且又反过来造成政府静态规模的膨胀。因此,必须严格政府权力界限和职能边界,控制政府预算,进而压缩政府动态数量规模,提升政府运行质量。
[收稿日期]20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