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案论文,发展阶段论文,幼儿园论文,新教师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即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很多学者从研究教师的发展过程入手,先后提出了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
对于幼儿园新教师而言,虽然他们的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但每一个教师却因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差异而体现出各不相同的成长方向和路径。
本文采用质性的个案研究方法,以一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已工作三年多的Z老师为研究对象。毕业后Z老师就直接进入一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在经历了“高起点”的入职初期和“压抑”的适应期后,正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型教师。本研究旨在通过回溯Z老师的成长阶段,从中探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Z老师专业成长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提出一些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Z老师的成长阶段分析
(一)“高起点”的入职初期
在入职初期,新教师一般要经历两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实习期,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将处于实习状态的“准教师”的成长阶段分为蜜月期、危机期和动荡期,其中在危机期的实习教师会突然发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觉得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无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处于实习期的Z老师在这一阶段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不了解幼儿”。
一开始总以为在幼儿园工作很简单,不用学那么多知识和技能。但一进入幼儿园后就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孩子心理特点的把握,如孩子为什么哭,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眼神、某个动作……这些我都不了解。(2009/05/19_访谈)
“不了解幼儿”是很多幼儿园新教师在入职初期面临的最大困惑,Z老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带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新去学习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另外,抓住每一次看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三年多来,Z老师先后看了一百多节不同层面的公开课,整理出厚厚几本反思笔记,这种一边看课、一边反思的习惯让Z老师受益颇多。
实习期结束后,Z老师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园长的肯定,园长还将一个出国参加短期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给了Z老师。在这次赴国外培训的团队中,Z老师是唯一一位幼儿园教师代表。
去国外进修前,园长对我说:“去国外学习不仅要把好的东西带回到我们幼儿园,你也要利用这次机会充实一下自己。”其实这次培训对我而言,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压力是比较重的,但幼儿园领导的信任让我始终充满信心,在进修过程中我倍加努力,珍惜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只要和专业相关的领域,我都会去探究。经过我的努力,在最终的考核中,我获得了优异成绩。(2009/05/31_成长日志)
回国后,Z老师被安排到幼儿园新成立的分园工作。在分园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出国培训积累的底气和青年教师的身份,Z老师获得了很多上公开课的机会。
在分园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课三研”活动,同一份教案由我给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上几次课。上了第一次后,同事们会分析我的临场反应是否适宜,他们还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给我提很多宝贵的建议,然后我自己进行反思,修改教案之后再上第二次,之后再进行修改,再上第三次,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锻炼过程中,我的公开课越上越好。
在我即将离开分园时,我上了一节自认为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在那节课上我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包括眼神的互动、语言的互动、肢体的互动,还有和下面观摩家长的互动等,全部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教学气氛非常活跃。那节课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还得了奖。(2009/05/19_访谈)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Z老师获得了许多难得的机遇,如出国培训、频繁地上公开课,这让Z老师实现了入职初期的加速成长,Z老师将自己的成长完全归功于园长的支持。
我遇到的第一个园长对我的培养方式就是扶持,尽量给我机会,让我去闯,让我去试,虽然压力很大,但也是一种动力。而分园园长在我的专业成长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她会不厌其烦地和我讲课、磨课,我们每周的备课、课后反思、教养日记、观察日记、随笔等文本她都会做批注,有时候还会给我写几句鼓励的话,让我在开课之前充满信心。(2009/05/19_访谈)
(二)“压抑”的适应期
工作第一年的“顺风顺水”让Z老师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从分园回到总园后,Z老师却发现,“高起点”的入职初期并没有成为推动其进一步成长的优势,反而让她接下来的专业发展之路不再那么“一帆风顺”。
回到总园后,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我,有的老师甚至说:“在阳澄湖里浸一浸,就以为自己是阳澄湖里的大闸蟹了。”当时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很难过,但是我能理解这些老师。如果是我的话,工作三十年都没获得什么好的发展机会,一个年轻老师刚工作就有出国进修的机会,我心里也会有想法的。(2009/05/19_访谈)
新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个人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教师一方面不断构建并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他们也经历着社会化的过程,即在学校体系中了解自己在该体系中的身份、地位,并习得与该机构有关的角色期待的规范,以表现出适宜的角色行为的过程。
进入适应期的Z老师终于体会到,学生与教师两种角色的巨大差异,作为新教师,她必须要考虑到幼儿园机构内的人际关系对其成长的影响,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以适应幼儿园的文化氛围。
在入职初期,园长的赏识和肯定让Z老师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自我期望,但是当幼儿园换了一任园长后,对Z老师的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正是这个原因让Z老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
我回到总园后不久,幼儿园就换了一任园长。她过来的时候,也听到很多人对我的评价,可能对我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好,感觉我为人太高调了。当时我也有一些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一次我都很用心准备,认真上课,却遭到百般挑剔,让我觉得很压抑,也流过眼泪。有一次我花了很久时间琢磨了一个教案,我觉得还挺不错的,但是园长看过我的课后给我的评价是“没有价值”,我当时心里不太服气,觉得很冤。(2009/05/19_访谈)
对于幼儿园新教师而言,园长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认同。所以,新任园长的“挑剔”让自信的Z老师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也是她在这一阶段遇到的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消极因素。
(三)“峰回路转”的发展期
“压抑”的适应期并没有让乐观的Z老师变得消沉,这段历程反而让她开始从客观的角度反思自己作为新教师存在的诸多不足,如不能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没有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后,Z老师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整。
经过一年多的“自我磨炼”,当这些问题渐渐“迎刃而解”的时候,Z老师开始体会到幼儿园教师这份职业给她带来的快乐,她也终于迎来了“峰回路转”的发展期。
1.“与幼儿的快乐相处让我感到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中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当“不了解幼儿”的Z老师开始把所有的注意力转向如何改善师幼关系而不是“上好一节公开课”时,她真正体会到了一种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实习时期和在分园工作时我都是带大年龄班,教学风格不是很活跃。回到总园后我开始带小年龄班,刚开始总是显得有点“居高临下”,和孩子之间总感觉有着很远的距离。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也总是想着自己预设的目标能否实现,而没有考虑孩子能否达到这个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与调整,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带小年龄班,就感觉比较得心应手了。我经常蹲下来抱着他们说话,有悄悄话就凑在他们耳边说,和孩子之间亲近了许多,这种亲近感对我的教学也有很大帮助,现在一上课孩子们会很自然地围在我身边,被我吸引,感觉就像和孩子在玩,非常快乐。(2009/05/19_访谈)
2.“与搭班的默契合作让我干劲十足”
搭班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幼儿园人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Z老师与搭班之间慢慢培养的默契以及对工作的共同愿景是促进Z老师成长的重要保障。
我现在的搭班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她工作很认真,和她一起工作我总是很有干劲。不过我和搭班之间的默契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也经过了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当我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们就把各自的理由说出来以后再商量。我认为,搭班教师之间必须要坦诚,你帮我,我帮你,两个人才能把班级带好。(2009/05/19_访谈)
3.“园长的认可让我重拾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领导的赏识是重要的激励因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Z老师终于得到了园长的认可,这不仅让Z老师重拾对专业发展的信心,她也终于明白园长那时候的“挑剔”其实也是推动她成长的另一种力量。
最近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园长对我的评价很高,她说我已经完成了专业成长中的一次“蜕变”。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也终于能够理解到园长的苦心。如果那时没有园长对我的“打击”,一年前那个已经有点“心高气傲”的我就不可能静下心来反思自我,也就不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2009/05/31_成长日志)
二、结论和建议
从Z老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可以看到,个人特质、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氛围对幼儿园新教师成长起到的推动或阻碍的作用,以下将分别对新教师本人和幼儿园管理者提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对新教师本人的建议
教师的个人特质,如个人的生活背景、对教育问题的已有观念和趋向、在个人专业发展问题上的态度和动机水平等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也在根本上影响着教师个人发展的轨迹。作为一名新教师,在面对各种“现实冲击”时,首先应该进行自我调整,坚定专业成长的信心。
1.调整心态,体验工作的乐趣
新教师常常会因为经验不足而体验到一种受挫感,或因工作任务的繁杂而产生厌倦感,这时候新教师要及时调整心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波动,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另一方面,新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工作的乐趣,提高自己胜任工作的能力。
2.继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在理论和实践的“磨合期”,新教师需要带着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同时也要争取各种机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此外,“自我反思”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速度快慢和水平高低的主要变量,它能促进教师关注自身的实践,解决问题,并寻求自我改进之道。在工作中,新教师应该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案例,为“自我反思”提供“叙事文本”。
(二)对幼儿园管理者的建议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教师最需要支持、理解、鼓励和指导,也需要关于教学现场的支援与各种教学技能方面的协助。因此,作为新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直接社会环境——幼儿园,它的文化氛围及管理者采取的培养措施和开展的专业活动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1.营造合作的教师文化
哈格瑞夫斯指出:“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性、信赖性和相互支持、援助而形成的合作的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合作的教师文化能够促进良好同事关系的建立,使教师之间在知识、经验和信息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与共享,同时也能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想法提供空间和机会。
2.创设专业支持活动
针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幼儿园应创设多种促进新教师成长的专业支持活动。如给新教师多提供一些上公开课的机会,公开课能够让新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框架中走出来,作为一个自觉的研究者和设计者来审慎地研究即将实施的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新教师也会更多地向其他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征求他人的意见,从而获得帮助;公开课也为新教师提供了“暴露”问题、借助专业群体力量解决教学问题的好机会。
3.适度地“压担子”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新环境有一种新鲜感,他们往往急于表现自我,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合理利用新教师的这种“成长愿望”,对新教师要敢于“压担子”,从各个方面为新教师创造学习、锻炼、展现自我的平台。
当然,幼儿园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新教师毕竟处于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给新教师的“担子”不能太重,否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此处标明的是访谈时间和访谈资料的出处,如2009/05/19代表2009年5月19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