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杂志封面报道内容研究-以《财新周刊》封面报道为例论文

财经类杂志封面报道内容研究-以《财新周刊》封面报道为例论文

财经类杂志封面报道内容研究
——以《财新周刊》封面报道为例

王雅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 :作为财经类周刊,财新周刊逐渐已经成为我国财经类期刊的领跑者之一。封面报道代表周刊选择新闻的视角和对待新闻态度,在周刊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财新周刊》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的53期封面报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选题分布、深度报道分析、体量规划等方面详细梳理《财新周刊》封面报道的特征,以期管窥财经类期刊的封面报道现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财经杂志;封面报道;财新周刊

封面报道,最早起源于美国《时代》杂志所创的“Cover Story”,后来受到国内外期刊的纷纷效仿,逐渐成为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

表3和表4显示了焚烧炉飞灰和底渣中所含的主要重金属组分和其渗出特性数据,其中MSW热解碳、直接焚烧底灰、耦合焚烧底渣均为实验室测试数据,使用同一批次的生活垃圾的制样;“耦合焚烧底渣(运行)”采样于规模15 t/d、24 h运行的焚烧炉。

高中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知识点相对多的课程,它在学生的高考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也为了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今天这篇文章中,针对高中生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来进行详细的论述.在下文中,将从三个方面: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课前预习,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来进行论述.

结合报纸头版头条和深度报道两个概念,对封面报道做出界定:期刊对发行周期内最突出最受读者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采访、调查后得出的新闻报道,在杂志封面配以标志性图片和醒目的标题进行编排,是杂志内页所详细报道和论述的组合式文章。

一、封面报道作用

(一)凝练媒体理念和杂志编辑思想

大体量的封面报道占据了杂志的大量篇幅,是杂志的编辑思想和媒体理念的集中体现。彰显杂志定位,时新话题和专业精神是杂志的最大卖点,封面报道为外在表现,以新闻主题为灵魂,以报道形式为框架。

通过分析,《财新周刊》封面报道的导语写作中最喜欢采用描述型导语、概括型导语和评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是《财新周刊》封面报道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占比57.41%;其次是概括型导语和评述型导语,分别占比24.07%和18.52%。

(二)作为杂志的门面和卖点

杂志的封面报道围绕新闻主题进行设计,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业内,对封面报道的商业价值有“五步三秒”的说法,由此说明,封面报道对杂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作为议程设置的重要环节

杂志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即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引导。读者在社会环境中具有导向需求,面对社会话题,需要有一个媒体为自己的行为指导方向,帮助读者对社会环境进行认识判断。

二、财新周刊封面报道内容分析

导致华盛顿没有积极因应缅甸提出的各种安全、军援诉求,首先是当时美国的东南亚政策目标所致。鲁塞尔·法菲尔德认为,1899—1954年,美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利益是有限的。美国只是对东南亚的事件做出反应,而不是主动地影响这个地区的发展,美国在东南亚的目的以促进各国内部稳定和集体安全为中心。[35]美国在缅甸的政策目标是,援助缅甸,帮助其实现国内的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倒向美国,防止其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1954年之前,美国在东南亚区域和缅甸的政策目标决定其对缅甸的各种援助诉求反应有限。

(一)选题分布:聚焦经济领域

按照题材划分,封面报道还可分为大致几类:一是社会关注度高的集体事件;二是经济金融行业解读,通过人物专访或者专业分析呈现;三是对IT、资源等产业经济领域经营状况的报道;四是针对时新发布的政策影响进行解读分析,其中以经济相关政策为主要选取对象;五是对近期曝光的新闻人物的追踪,其中涉及反腐中的高级官员报道较多。

在经济新闻类别中,财经新闻共14篇,占25.9%;政经新闻11篇,占20.4%;产经新闻24篇,占比44.4%,其他类别的新闻5篇,占9.3%。

CSP对所提供服务的承诺是由SLA保障的,CSP是否履行了SLA的承诺是检验CSP可信性的重要指标。依据SLA协商的服务指标对CSP进行实时监控,CSP能在未违反SLA时预先调整服务,而不是在违反SLA之后再进行调整,如果能及时调整则还认为该CSP履行了合约,否则该CSP是恶意的,降低其信任值。本节设计SLA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在53篇封面报道中,91%的新闻属于经济新闻方向,只有9%是其他方向。

(二)深度报道分析

1.封面报道类型:采用多种类型

2.报道消息来源:背景资料与静态策划占比较大

冬至节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达斡尔民族的重要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12月21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家族团聚的一天,这一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财新周刊》封面报道最常使用预测性报道文体,占比39.62%;其次是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占比分别为33.96%和20.75%.[1]

在消息来源中,通过从已有的报道中获得线索,对背景资料的充分利用作为主要的来源的报道占比58.49%;21篇封面报道是记者的静态深度报道策划,占比39.62%;只有1篇报道是热线电话获得线索。

3.报道背景运用:宏观、中观背景为主

梳理后发现,在统计的53期封面报道中,每期报道都采用了宏观新闻背景和中观新闻背景;其中25期封面报道采用微观新闻背景;15期报道运用了采写过程背景。

4.导语类型分析:常用描述型导语

使用该模型开发一款水光面膜配方,筛选19名消费者(排除条件同1.1),年龄为22~41周岁,其中干性肌肤和中性肌肤9名,混合性和油性肌肤10名。采用半脸随机单盲测试(盲测针对专家视觉评估人员和仪器测试人员),按1.6模型计算产品使用前后拟合水光指数提升值、拟合水光指数提升百分比,并将水光面膜产品使用组和空白组进行对照。

(三)报道体量规划

《财新周刊》封面报道一般针对行业领域、社会事件和知名人物进行报道。在研究的53期期刊中,一共有8篇封面报道采用大于一篇的形式进行呈现。

多篇报道主要集中于行业动态和社会事件上,主要是产经新闻和社会新闻的报道中。相关事件需要多篇报道探索事件背景、梳理事件过程或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行业的角度到微观个体的方面进行分析,在大量的事实和分析中总结出未来行业的结果与趋势。

新媒体时代,扁平化新闻和快餐式阅读改变了许多读者的阅读习惯。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多元形式以及丰富资料,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信息的快速覆盖挤压深度报道的发展空间,读者对于一个事件的关注时间有限,封面报道在时效性与报道深度之间抉择。[2]

三、财新周刊的问题

(一)深度报道面临互联网思维的严峻挑战

例如,《财新周刊》2019年第19期,封面报道主题为《响水余响》,总篇简单地介绍了响水爆炸事件后,《上篇|天嘉宜:难免的灾难》对天嘉宜企业爆炸原因进行追溯;《中篇|化工园区的路径依赖》指出响水县为提高经济收益引进化工产业的畸形发展情况;《下篇|苏北化工去留》描述化工企业进退两难并有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三篇报道层层深入,带领读者了解事故背后的原因、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微博和微信的迅速发展,让新闻专业人士有了发表观点的平台,新闻评论员、深度报道研究员出现,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很多微博主页与微信公众号都会定期推出新闻报道专题,对热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挤占了深度报道的内容空间。

本研究将样本选取的时间跨度定为2018年5月21日至2019年6月3日,共计53篇封面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分析。

财新周刊封面报道动辄上万字,尽管大篇幅的描述主要面向中高层的精英人群展示了报道内容的深度和专业,但同时这也流失了一部分对于这方面新闻感兴趣但没有过多时间和文化背景进行阅读的其他受众群体。

气相色谱仪:安捷伦7820A,色谱条件:载气(高纯氮),流速0.5 mL/min,分流比50∶1,尾吹20 mL/min;氢气,流速40 mL/min;空气,流速400 mL/min;检测器温度220℃;进样器温度220℃;柱温,起始温度60℃,恒温3 min,以3.5℃/min程序升温至180℃,保持10 min[4]。

(二)缺少从用户体验出发的互动用户黏性不足

笔者在PC端和手机APP端搜集整理封面报道时发现,几乎全部封面报道的评论区是空白状态,这说明财新周刊在收集用户反馈过程中存在问题。

而财新周刊的新媒体平台融入财新公众号之下,公众号对封面报道的推送时,许多读者都会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财新网后台人员并没有与之进行相应的互动,用户黏性和品牌影响力不强。

在文字的编辑处理方面,公众号采取网页跳转的形式,容易令读者疲乏而放弃阅读全文。同时存在融合过程中存在数字内容收费模式不完善、网页内容弹出不顺畅等问题。

对1990年后我国小型水库溃坝案例进行初步统计分析,溃坝水库较集中于小(2)型,洪水漫顶与质量问题仍是溃坝的主要原因。基于已发生的应急事件转移人口,提出了包含风险人口的后果分类标准。建议加快推进小型水库管理制度改革,明确产权与管理权,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模式,依法监督,推进定期安全评估、除险加固、降等或报废工作;应按小型水库后果分类开展小型水库的设计工作,重视小型水库洪水标准等相关研究。

(三)仍存在同质化问题

读者定位的重合和著名事件的重要性导致记者在选题策划中很大程度出现撞题的现象。封面报道的内容长、涉及面广,因此许多财经媒体在进行报道写作中都会采取“华尔街日报体”的形式,同类媒体完全采取类似的表达方式,不能展示媒体的独特个性。

四、财新周刊的对策思考

(一)调整选题状态民生与热点结合

树立问题意识,抓住政府和民众的关注点。在选题时注意选题的倾向性,关注社会问题,用媒体对该问题的报道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注意,或是在报道写作的过程中结合公众话题进行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深度报道必须要改变原有的选题状态,既要保证在时政大事新闻具备前沿性,也需要涉及民生问题。创新报道模式,避免同类化的报道,除了经济和时政领域方面的报道,还可以选取其他领域进行报道。

(二)结合信息技术关注用户体验

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在重构传媒产业结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把媒体带到一个智能化时代,用户体验与技术革新成为传媒产业关注的焦点。

财新周刊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增加更多新鲜的栏目元素,为读者提供更多载体的阅读,在报道基础之上,加强服务功能,如建立读者互动平台,建立专业队伍服务读者需要,形成与读者的积极互动。

关于金融、投资领域方面的报道受制于内容专业性的影响,文本较为晦涩难懂,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差,不利于《财新周刊》后期拓宽受众。应该在注重与读者互动提高与读者互动的程度。建议对过长的稿件进行拆分,合理划分板块,以组合和连载的形式在微信端进行稿件发布,一方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优化读者体验,便于传播。

(三)发挥品牌优势建立封面特征

杂志品牌代表着受众对媒体的认知、体验与信任,优良的品牌建设标志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良性循环,是杂志发展的基础。

《财新周刊》可以通过因地制宜的营销、公关等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读者的认可,利用财新传媒自身的影响力和优势品牌,充分利用海量的数据库,结合本土情况进行“借势”营销。如美国财经类期刊《财富》的“财富500强”和“财富论坛”两个衍生产品,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可见,理清字、句、章、篇之间的关系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前提。黄侃也明确阐明“凡览篇籍,未有不通章句而能识其义者也”。用校注好的文本教学固然便捷,但没有将古代句读与现代标点符号进行对比与衔接,对学习古诗文来说是存在着失其本源的弊病的,其直接表现便是学生不能将直译和意译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在封面的制作上,要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如《时代》最突出的是封面人物报道,于是封面主打人物牌。财新周刊应该明确自己的自身定位,挖掘报道与图片中的关系,打造属于自己的封面特征。

参考文献 :

[1]杜骏飞.深度报道写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齐爱军.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D].上海:复旦大学,2003.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5-0063-02

作者简介 :王雅萍,女,汉族,海南海口人。研究方向:新闻学。

标签:;  ;  ;  ;  

财经类杂志封面报道内容研究-以《财新周刊》封面报道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