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社会学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论文,图书馆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00)06-0005-02
图书馆社会学是图书馆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在国外有关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早已榜上有名,但国内对它却研究甚少。在处于当今开放社会中的开放性图书馆,忽视图书馆活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则会影响到图书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图书馆社会学问题的研究更显其重要性和现实性。可以这样说,在图书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缺少和忽视了图书馆社会学分支的存在,则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为此,本文试初步论述图书馆社会学的现实意义、图书馆社会学的概念等问题。
一、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图书馆社会学研究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应该说,图书馆社会学的早期实践早在古代有藏书楼时起就存在了。如众所周知的我国周朝的藏书机构——“藏室”,特别是秦始皇时代的藏书机构(藏书楼的雏形)已经开始在帝王、大臣、公卿这样一个小小的社会范围内提供服务,藏书室在这样一个小社会范围内的服务,事实上,已经孕育着图书馆社会学实践的雏形,它体现了当时藏书室的一种简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问题。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曾派遣特使搜访异本、稀有图集于整个民间社会,他们当时已经开始认识到,藏书机构的存在与周围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社会孕育着藏书机构,藏书机构需要社会来维持。不过,当时的这种图书馆社会学实践仅仅是一种原始的朦胧的社会学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知识的收集、整理、开发和管理的图书馆实体,它与周围社会中各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领域的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现代图书馆,它们已经不是过去的只有单纯藏书功能的藏书楼了,它肩负着向公众提供知识的社会重任。目前,图书馆工作情报化的趋势更加速了图书馆服务面向社会的进程。我们知道,图书馆工作情报化是近年信息时代迅速发展而赋予图书馆的新使命,它是自古代藏书楼进化为公共图书馆这一历史性改革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在这一改革中,图书馆将由被动向社会服务转向主动向社会服务;由以图书为单位的流通服务过渡到以文献情报为单位的流通服务;由单纯的手工服务过渡为自动化文献情报检索服务。图书馆的这种重大改革意味着图书馆工作范围和工作技巧将进一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图书馆与社会的有效接触将进一步频繁和加深。
事实证明,知识的积累和利用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作用和力量。社会越发展越依赖图书馆;而图书馆的发展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这样说,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对知识需求这一不可动摇的基础上的。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中的相互关系将更加错综复杂,如何协调好图书馆与周围各领域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就这层意义来看,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对图书馆社会学进行必要的系统研究,看来是图书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
2.图书馆社会学研究是图书馆理论宝库充实和完善的需要。
事实上,图书馆社会学是图书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如何从理论上充实她、完善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建立反过来又可以指导更高级的实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客观规律。如何从理论的角度规范图书馆社会学,建立图书馆社会学的理论及其体系,是图书馆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需要,也是图书馆理论宝库充实和完善的需要。
事实上,随着图书馆社会化现象与实践的出现和不断深入,国际范围内图书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早已开始进行了。
关于图书馆社会化问题的研究最早出现于本世纪初,1924年社会学家林顿(W.S.Learned)在其著作《美国公共图书馆与知识传播》中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论述和研究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基础、社会关系和社会信息传播等若干问题。林顿的这一研究在关于图书馆社会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开创性。1936年,美国社会学家巴拿德(L.V.Ballaed)教授在其专著《社会制度》一书的第七章中专门阐述了图书馆社会问题及社会信息传播等问题,该书强调图书馆在向社会传授知识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积极功能。
以后,关于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特别是图书馆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其中,美国图书馆学芝加哥学派特别强调图书馆的社会基础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除美国、英国外,德国等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图书馆社会化的更加广泛的研究。
二、图书馆社会学概念
社会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当然,社会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历史、政治、经济、伦理等领域的相关论述,在这些论述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学思想。《辞海》认为,社会学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揭示存在于人类各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的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和规律。
事实上,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种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学领域的无限广泛性,也就是说,有多少社会现象存在,就可能存在多少个社会学的分支(交叉)学科。
图书馆社会学是图书馆学与社会学交叉的一个边缘分支学科。事实已经证明,现代人类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图书馆活动,在文明社会中,图书馆活动成了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开放性这一大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个部门领域的开放性。图书馆对社会的全面开放必然首先引发出图书馆活动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问题,而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又揭示出当时种种的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处理好图书馆领域与社会领域的关系,既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可以这样说,图书馆社会学问题的研究既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社会对图书馆依赖的需要。
虽然我们说社会学已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但对于其与图书馆学的交叉学科——图书馆社会学来说,却还是一门非常年青的学科分支。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图书馆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进行图书馆社会学研究已刻不容缓。
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社会学呢?所谓图书馆社会学就是以图书馆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图书馆社会形态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我们知道,社会学的观点是从整体上,而不是从个别上把握研究对象的。图书馆社会学研究则是围绕着图书馆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等现象来进行的。图书馆社会学要研究图书馆的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规律,从而达到全面认识图书馆社会形态的结构和规律,并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去认识和组织图书馆社会活动。
图书馆社会学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图书馆社会关系和图书馆社会行为。图书馆活动之所以能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不断演化,正是由于图书馆活动这一现象的普遍性,以及其涉及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这种关系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社会形态的结构模式及其规律。
当然,图书馆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图书馆社会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图书馆的社会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交流规律研究;图书馆的社会需求和图书馆社会用户规律研究;图书馆社会意识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社会规范研究;图书馆的社会基础研究;图书馆的社会形态研究;图书馆社会行为的策划、实施与评价研究;图书馆社会公共关系研究;图书馆与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等。
目前,把图书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系统研究,构建图书馆社会学这个学科的理论框架并充实这个框架则是摆在我们图书馆学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和新任务,这既是图书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