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主体论文,地位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相配合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起有益的补充作用,决不能让它们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他们也不能取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国民经济中也起不到公有经济的作用。要有效地防止非公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当前必须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对具有举足轻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宣传强度、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速度,切实有效地转机改制,全面提高素质、增进效益。
关键词:公有制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原则 非公有制从属地位 有益补充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已写进了我党党章和我国宪法,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这一改革目标而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相配合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原则。特别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机改制”从初衷到终极目标都要以保证和强化它的绝对优势地位、更好发挥其特殊功能作用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但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的今天,即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要不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能不能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与思考,甚至激烈争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和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以公有制为主体不适合中国国情,经济改革应学西方搞私有化才是强国之路;另一种观点、也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的观点,他们认为,我国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在内的一切改革都必须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原则,特别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要保证和强化它的绝对优势地位,更好发挥其特殊功能作用。我以为这种认识是正确的,符合党的基本路线,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与要求,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这是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坚持的原则和方向。邓小平同志就曾多次讲话强调这一原则和方向,他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一是共同富裕。还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这里小平同志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明确的表述为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而且要求坚决贯彻、一定实现。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原则,不坚持这个原则将会是什么后果?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回答的十分透彻,他说:“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中国如果走向资本主义是什么结果呢?不但发展不起来、富裕不起来,而且连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也保不住,势必变成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没有什么独立自主权。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作为过去处于半殖民地国家地位、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奴役和掠夺的中国人民来讲体会应当是深刻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不能让任何非公有制经济取代的。一种社会制度最基本的是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而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不仅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和交换关系,而且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决定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上层建筑性质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若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否定或瓦解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从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什么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或早或迟必将丧失殆尽。实际上,任何一个共产党人都清楚,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命根子、生命线是它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公有制,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保证和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起有益补充作用的基本经济原则,二者的主从关系不能颠倒,更不能后者取代前者。凡是没有偏见的人都会公正地说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自我国解放以来的四十余年中充分显示了它们处于特殊地位上所发挥的奇迹般的作用。不是吗,四十余年来我们党历经无数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政治、经济的困难,处险不惊、临危不乱而稳立执政地位,这不能说不是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功绩。再说得具体一点吧,比如:在全国解放初期,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丧权失败,便寄希望于经济上的较量,扬言利用它们的经济优势把共产党政权挤出城市,我党当时便依靠了仅占国民经济总量20%左右的国有经济便打破了资产阶级的梦想,保证了共产党在城市的领导地位,稳定了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同时也说明,这个时期由于公有制经济没有占到主体地位,资产阶级也就不时兴风作浪,不断扰乱经济秩序,掀起一个又一个的经济风波与无产阶级进行着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严重影响着新政权的巩固与稳定;在一化三改造时期,我党同样凭借国有经济的力量配以正确的方针政策,在改造与反改造,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在短期内就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了我国主要经济基础,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实现了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包括公有制经济自身在内的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克服这个时期出现的政治与经济的困难,顶住这个时期产生的国际国内逆流与风波,同样是公有制经济发挥的巨大作用,而且是它一家发挥支柱作用,支撑着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稳住社会主义阵地。当然我们也不讳言这个时期由于“左”的思想指导,在所有制问题上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使所有制结构单一化,公有化程度脱离生产力水平超前化,形成一花独放的局格,甚至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时期,遵循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仍然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是它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雄厚的物质力量保证着我党下决心,敢于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同时这个时期居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还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九九三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企业户数19.35%,资产总额69.54%,销售收入62.32%,销售税金73.60%,利润总额54.92%,职工人数57.34%。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企业户数20.11%资产总额82.65%,销售收入84.12%,销售税金89.13%,利润总额91.28%,职工人数71.56%。这说明在多种经济形式存在的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特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依旧占绝对优势,是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取代的。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它创造了我国主要的物质财富,是它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它保障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稳定,是它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全国人民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保持思想、政治的统一、团结一致。总之一句话,没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有多种经济形式存在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由此应该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原则,它的主体地位是不能让任何非公有制经济取代的。
非公有制经济的从属地位和有益的补充作用。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存在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有必要提高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决不是让它来削弱公有制、动摇公有制的基础,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仅仅是为了让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拾遗补缺,对公有制经济起有益的补充作用,为加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尽力。事实上我国现存几种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哪一种能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哪一种经济能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主导作用。譬如个体经济,它的特点是数量多、产值低,产品种类多、而科技含量、社会化程度低,弱小、分散、且不稳定,这种经济恐怕将来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也永远不可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的支配作用;三资企业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企业,而我国所引进的外资基本上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资产阶级是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短期行为意识强。从政治上讲,不论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国家它的资本输出是有限度的,是有条件的,我想他们决不会把大量的钱拿到中国来铸造支撑社会主义大厦的经济基础,何况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本身就是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利用和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独立自主的经济,我们坚持的是自力更生的方针,招商引资也只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它不可能,我们也决不允许他上升到主体地位;私营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势头看好,要注意研究它的动向和趋势。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虽然数量比较多(有的说已有40余万家,有的说有60余万家),但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规模还不够大,能够与我国现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拟的为数还不多,它们当中的决大多数现在还从事着比较单一的加工工业和服务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能源、交通、机器制造等行业的也还为数不多,他们现在绝大多数还处在相当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阶段,以资本集中形式快速发展的意识以及其他各种条件还不完全成熟,它们在短时间内要上升到主体地位也还不可能,相反,它们现在还只能依附公有制经济而存在和发展。从以上分析中我们是不是可以作出这样的估计,即在较短的时间内非公有制还不可能上升到主体地位,自然也就不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配作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共产党人同样要清醒的认识到,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不论其发展程度如何,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代表国家、不能统筹全局,国家也不可能直接支配、控制它,唯一能够代表国家统筹全局的是决定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大意义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了“三个关键”,即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在21世纪国际经济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竞争能力。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原则,在这近廿年中,不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起有益补充作用的原则是正确的,今后长时期内我们还将不动摇的继续坚持这个原则。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近几年中,相当一部份干部和群众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议论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今天是否处于动摇之中、将来是否能保住、怎样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人们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担心和忧虑我以为是他们从实际的感受和体验中意识到的,是一种客观实际的反映,是有一定依据和理由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人们担心和忧虑的这一问题应当理解和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回答,因为人们这种担心是出自于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关心。近些年来,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并进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这么一些令人深思和担心的问题:之一,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公有制、特别是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上升,这是有若干数据可以说明的。改革十多年来,国有经济的比重从过去占到的8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50%左右这一事实就足够令人深思了。在今后的时间里,他们将还以比国有经济更快的速度发展,因为他们还可以继续利用由国有企业投资、出钱出力所提供的发展经济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还可以继续利用国有企业富有的科技条件和人员,还可以继续利用集体经济中,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中大量过剩的廉价劳动力;之二,构成公有制经济成份中的集体经济中,农村集体经济现基本实行的是联产承包双层经营责任制,集体能掌握和支配的实际经济实力不强,有的集体单位基本无积累,集体性质的经济含量不多,相反,个体经济色彩倒还相对突出。这种经济当前一方面从劳动力的支出上在大力帮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与此同时的另一方面自身也在不断的产生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城乡工商业集体经济也还有相当一个比例戴着红帽子,挂着集体经济的牌子而实为个体经济或私营经济。总之,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地位与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和担心;之三,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议论的焦点,所引起的忧患意识更强。在改革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在引起人们不断地思考,一个是国有企业的租赁、承包制的推行,转让、拍卖的实施,股份制、股票交易的进行等,所引起了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利税上的分散,资产的流失等,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已削弱了公有制经济?二是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付出了几乎是全部改革成本的巨大代价,他们长期以来承担的不应该完全由他们承担和承办的退休养老、办社会福利以及其他事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使以完全以盈利为目标或不完全以盈利为目标的国有企业都遭受到自身资金积累的重大损失,造成经济困难,威望下降,这是不是同样在削弱着公有制经济?总之,对于近些年来有所显露的一方面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高速发展气盛势望,而另一方面是公有制经济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相形显弱的态势是客观存在的,相对私有化的过程人们也实难否认,这应当引起全党、全民的高度重视,要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遏制非公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在我国长期稳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起有益补充作用的原则。要坚持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原则,避免非公有制取而代之,我以为当前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与要求,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宣传强度、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速度,在总结经验、落实任务、增添措施的同时,切实有效地进行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活动,企业要树立生存意识和勤奋精神,全面提高素质,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面作用下,增强社会竞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是增强全党、全民搞好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勇气。我党绝大多数干部和其领导下的广大劳动者都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对党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拥护的。但是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着相对私有化的进程,对党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真诚性持怀疑态度,对搞好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信心不足,特别是在相当大的一个范围内一种极不利于国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舆论气氛甚浓,什么“国有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体”等,看不到公有制经济的全貌,特别是对一部份国有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处境和困难原因不能作客观的分析,就否定国有经济辉煌的过去,也否定它正在为我国改革、发展起稳定作用、支撑作用的现在,这是不公道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