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

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

一、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胥伟岚,夏南强[1](2017)在《近十年我国目录学研究述评》文中提出目录学是一门极具价值的学科。为了追踪其最新研究动态,文章利用关键词共现与可视化方法,对来源于CNKI的2006-2015年目录学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词频分析,梳理归纳了近十年目录学研究的主题、结合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综合评述近十年目录学研究的特点、现存问题,并探讨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以期为我国目录学致用性、时代性发展提供参考。

赵海鹏[2](2014)在《医学非书资料的采访研究》文中指出医学非书资料的采访直接关系到利用率的提高和合理的利用,本文仅对医学非书资料的采访工作的过程作出剖析和研究。

詹丽华[3](2013)在《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对国内外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文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FRBR促进了网络信息的描述与揭示,对OPAC、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等产生影响,FRBR的实践应用也取得了成就。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研究方向。

王小全,王恒明,顾乐希,许静[4](2012)在《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协同推进的发展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扼要分折新媒体阅读嬗变路径的相关因素,论述数字目录学为配合大众阅读需求,广泛地深入融入社会文化传播领域,研究信息素养与读书治学的关系的过程。在分析社会阅读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数字书目对浅阅读的深度引导,发挥数字推荐书目阅读指导作用,提倡和弘扬个性化阅读的思考与学习,选择正确、合理的健康阅读方式,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阅读效率。

詹丽华[5](2012)在《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信息由于动态无序、易变化、易复制和内容繁杂而一直在信息组织上存在困难。现有组织信息方法,如元数据法、知识法、关系法等,它们的应用目的和实施范围各有侧重,但都存在以下弱点:缺少以信息对象的形态特征和以不同实体关系为条件的序化手段,特别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信息实体缺乏深度整序的有效模型。如果不能首先对信息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形态特征加以组织,会间接加剧信息的无序化。FRBR(即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全称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是国际图联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书目模型,它将书目数据用户关心的关键对象分成不同实体进行详细分析,应用“实体—关系”模型(E—R model)来构建概念框架,以探讨书目记录的结构和关系。FRBR能为网络信息的描述、定位提供完整的思考框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FRBR的E-R模型的新理念及FRBR对网络信息组织产生的影响;在可组织性原则与专业性原则指导下,从内容层面、规范层面、方法技术层面及评价层面搭建合理有效的网络信息组织体系,并介绍了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和方法;接着探讨了FRBR如何应用于文本型信息、音频信息、视频图像信息、地图信息、连续性资源等多种网络信息的描述与揭示;最后,结合实践案例,并与其他信息组织方法进行对比,对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认为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并对FRBR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发展做出展望。

武利红[6](2009)在《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逐渐增长,对海量无序、质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已迫在眉睫。为解决这一难题,图书情报界人士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其中包括书目控制的成功运用。一些研究者已经对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是概括性的,且比较分散。有鉴于此,笔者拟在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探究,不仅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发展有所裨益,而且便于人们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书目控制为主要手段,以网络信息资源为控制对象,重点放在如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书目控制上。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其中,一条是以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内容范围(即选择控制、描述控制、检索控制、规范控制)为主线,一条是以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模式(即搜索引擎模式、网络资源指南模式、学科信息门户模式、数字图书馆模式)为辅线,对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内容范围内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对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文中附有图2幅,表27个。全文约17万字,共分为四大部分、七章内容,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第1章)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是在借鉴传统书目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借鉴传统的书目控制理论,首先要对书目控制的基本概念、相关概念、内容范围以及任务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必要性、概念、内容范围、原则和模式。尤其是对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内容范围的确定和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的提出,使得本文有了坚实的立足点。笔者认为,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选择控制、描述控制、检索控制和规范控制四个方面;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主要模式有搜索引擎模式、网络资源指南模式、学科信息门户模式、数字图书馆模式等四种模式。这部分研究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第2-5章)分析研究了不同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的选择控制问题、描述控制问题、检索控制问题和规范控制问题。下面分述如下:第2章分析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控制问题。选择控制是进行其它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控制就是要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冗余和不稳定的信息资源进行控制,以选择效用信息。选择控制主要表现在资源选择原则、资源收集范围、资源选择标准和资源评价标准中。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其选择控制是不同的。笔者对搜索引擎、网络资源指南、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的选择控制进行了分别研究。对各种模式的选择控制的研究都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模式选择控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搜索引擎是在一定的选择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上,对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了一定的选择控制。因此,笔者也对搜索引擎的选择控制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各种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都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了一定的选择控制,他们的选择控制是逐步提高的。数字图书馆的选择控制优于学科信息门户的选择控制;学科信息门户的选择控制优于网络资源指南的选择控制;网络资源指南的选择控制优于搜索引擎的选择控制。搜索引擎的选择控制最不理想。第3章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控制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控制就是要对每个“收录”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记录、描述、排列。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不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使得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描述控制面临着许多困难:难以选定信息源与描述内容、难以判定版本、难以确定有关日期、难以一次完成等。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控制。笔者分别研究了搜索引擎、网络资源指南、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的描述控制。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模式描述控制的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从总体上看,各种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都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了一定的描述控制,而且数字图书馆和学科信息门户的描述控制优于网络资源指南和搜索引擎的描述控制。搜索引擎的描述控制最不理想,但它也给用户提供了基本的描述内容。第4章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检索控制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的揭示来实现的,其重点是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形式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内容进行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控制除了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还提供了一些独特的检索控制方法。笔者依次研究了搜索引擎、网络资源指南、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控制。对各种模式的检索控制的研究也都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了其不同模式的检索控制特点,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总体而言,各种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对网络信息资源都进行了一定的检索控制,而且其检索控制多优于其它控制。第5章分析研究了网络信息资源的规范控制问题。规范控制历来是书目控制的重要内容,重点是通过确定标目范围、统一标目形式及建立参照关系来实现目录的揭示与集中和查询功能。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其规范控制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笔者分别对搜索引擎、网络资源指南、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的规范控制进行了研究。对各种模式的规范控制的研究同样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模式的规范控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搜索引擎提供的某些功能起到了规范控制的作用,因而,搜索引擎也进行了规范控制。总体而言,各种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模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控制。笔者认为,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控制时,应该借鉴传统的规范控制的经验,并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寻求网络信息资源规范控制的新方法,对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控制。第三部分(第6章)主要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实践工作的广泛开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增加,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在经历了最初的发展后,应该朝着面向对象全球化、控制模式融合化、描述控制简单化、书目控制合作化的方向发展。第四部分(第7章)是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李卓卓[7](2009)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将知识创新战略的实施置于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加大了对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开始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开展广泛的图书馆业绩评估和数字资源绩效评估基础上,进行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定量研究和实践的尝试。我国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探索刚刚起步,开展既符合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规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和实践,是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论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利用绩效评估相关模型尝试构建了围绕战略发展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CALIS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和发现我国当前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提高策略。论文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与绩效评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当前,在资源、服务和用户需求变化的多重驱动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必须适应数字环境的新要求并实现战略转变。只有实现战略转移和绩效评估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才能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绩效评估和图书馆业绩评估的实践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势在必行。第2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方法研究和理论框架。国内外已有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沿用了“输入—输出”模式的绩效评估方法。这种评估策略只关注系统运行的结果,却难以通过绩效评估制定系统绩效的提高策略。论文围绕系统战略目标的实施,从系统绩效的过程和结果出发,分别应用平衡计分卡、PRM理论和方法以及SCP范式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出分析模型,进而建立了面向结果及面向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第3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论文在对不同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模型的要素分析进行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根据第2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对所涉及到的要素进行合并和重组,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六大要素,即资源、成员、服务和利用、投入和产出、管理和流程、外部效益。以要素分析和专家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由6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构成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设计了相应的流程实施方案。第4章,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设计。在对CALIS当前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当前CALIS绩效评估所需针对的问题。由于CALIS开展的评估活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常规的评估机制,难以满足CALIS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CALIS绩效评估应从CALIS战略发展的实际出发,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为蓝本,设计全面系统的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第5章,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实施和结果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和模型对CALIS实施绩效评估。通过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发现,CALIS当前绩效有待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当前CALIS绩效的优势集中在管理和流程、外部效益以及服务和利用三个方面,而投入和支出、资源是当前CALIS绩效的主要制约因素,重点对各项绩效评估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分析。依据调查,指出CALIS绩效评估实施应克服的障碍和需妥善处理的两个关系,设计CALIS绩效评估模板,以实现CALIS绩效评估的规范化和常规化。最后,从绩效评估结果中所反映出的当前CALIS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CALIS应从三个方面,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共同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可组配式共享模式、稳定基础性投入和绩效及扩大融资渠道,解决CALIS现有的问题,全面提升CALIS绩效。第6章,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管理机制创新。首先,从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存在的“共建”和“共享”不对等的问题出发,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多模式合作机制;其次针对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战略转移和开放环境中自主发展的经营模式,从外部活动发展战略伙伴、整合战略同盟的预算以及建立危机预警和响应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最后,笔者就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投入”和“产出”的时差、后评估与过程控制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绩效评估协作机制的设想,“以评促建”、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7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梳理,提炼观点,并提出文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08BTQ030)的主要研究成果。(表27,图37)

王洋[8](2008)在《21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目录学是目录学在数字环境下新的发展领域,是在吸纳传统目录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对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旨在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一门学科。数字目录学以数字书目与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数字书目的产生、原理及应用规律,研究数字资源的揭示、组织、存储等资源控制理论与技术。本文是在大量的分析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数字目录学进行的系统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及意义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国内外数字目录学的研究现状,为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概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章是我国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概述;第四章是21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方向,是本文的重点,也是创新之处。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数字目录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国外对数字目录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性目录、注释性目录、开放存取目录、网络目录等。其研究侧重于数字目录学的方法和技术,把数字目录看作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实用工具。国内很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直接以数字目录学作为主题表现出来,但其实都是目录学理论、方法在数字环境下的应用。其次,在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概述这一章中,笔者系统阐述了我国数字目录学概念的演变与确立,提出了自己对于数字目录学概念的理解。通过将传统目录学与数字目录学进行对比之后,概括出了数字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总结为三个方面:关于我国数字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关于我国数字目录学观念的确立;关于我国数字目录学实践领域的发展。最后,笔者依据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数字目录学目前发展的现状,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分别对数字目录学进行分析和研究。纵向即是从领域自身出发,从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挖掘本领域自身的功能和价值。纵向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发展数字资源管理理论,构建数字目录学学科体系和培养数字目录学人才。横向研究重点则在于寻求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引入其他理念和技术,促进自身发展,从而完善本领域的整体学科框架。横向发展的主要途径有:研究知识管理与数字书目情报服务,研究数字阅读与数字目录学的导读功能和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数字目录学。

柯平,曾伟忠[9](2007)在《试论面向数字书目控制和数字资源控制的数字目录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数字目录学研究的进展,提出数字目录学的两大分支即数字化书目控制和数字资源控制,作为数字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并对数字目录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黄国忠[10](2007)在《网络电子期刊编目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期刊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两年更由于网络电子期刊的兴起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电子期刊的发展虽有相当的历史,但在处理上仍有许多议题值得思考。该文将就网络电子期刊编目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

二、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近十年我国目录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录学可视化分析背景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数据获取
    2.2 词频分析与可视化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发文情况分析
    3.2 主题分析
        3.2.1 目录学史
        3.2.2 理论体系
        3.2.3 西方目录学
        3.2.4 书目情报工作
        3.2.5 数字目录学
        3.2.6 目录学教育
4 我国近十年目录学研究的综合述评
    4.1 我国近十年目录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4.2 现存的问题
    4.3 未来关注的趋势

(2)医学非书资料的采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书资料的定义
二、非书资料的类型
    (一) 视听资料
    (二) 缩微资料
    (三) 机读资料
    (四) 电子出版物
    (五) 网络出版物
三、医学非书资料的书目控制
    (一) 书目控制含义
    (二) 非书资料的书目控制工具
        1. 医学缩微资料的书目控制工具
        2. 医学视听资料的书目控制工具
        3. 医学电子资源的书目控制工具
        4. 医学网络资源的书目控制工具
四、医学非书资料的采访
    (一) 医学非书资料采访的前期工作
    (二) 医学非书资料采访的主要方式
    (三) 医学非书资料采访工作自动化

(3)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与揭示
2 FRBR对网络信息组织产生的影响
    2.1 FRBR与OPAC
    2.2 对网络书目控制的影响
    2.3 对规范控制的影响
3 FRBR的实践应用
    3.1 FRBR的实现方法——FRBR树模型及FRBR化
    3.2 国内外FRBR的实践项目
4 结语
    4.1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协同推进的发展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媒体阅读与数字目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新媒体环境阅读的概念、涵义
    1.2 新媒介环境特征与信息需求变化特征
    1.3 新媒体读者群的壮大与成熟为发展深度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
    1.4 泛在信息环境与新媒体阅读呼唤信息素养教育
2 新媒体环境阅读的嬗变路径相关因素及阅读特点
3 数字环境下的社会阅读机理与数字目录学创新发展
    3.1 网络阅读需求与数字目录学的导读创新服务
    3.2 大众阅读碎片化与数字目录学知识管理的创新
    3.3 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共存的多元化阅读
4 新媒体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协同推进的方法与思考
    4.1 导读书目对数字阅读的深度引导研究与服务
    4.2 提倡和弘扬个性化阅读
    4.3 新媒体环境阅读可实现的创新型服务模式

(5)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3 研究方法
    0.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 FRBR及其对网络信息组织的影响
    1.1 FRBR简介
    1.2 FRBR的E—R模型新理念
        1.2.1 E—R模型及其特征
        1.2.2 E-R模型的新理念
    1.3 FRBR对网络信息组织的影响
        1.3.1 对OPAC的影响
        1.3.2 对网络书目控制的影响
        1.3.3 对规范控制的影响
2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方法
    2.1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原则
    2.2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体系
        2.2.1 构建组织体系的意义及体系的特征
        2.2.2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
        2.2.3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体系结构与分析
    2.3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技术及方法
3 基于-FRBR的各类型网络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3.1 基于FRBR的文本型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3.2 基于FRBR的音频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3.3 基于FRBR的视频图像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3.4 基于FRBR的地图信息的描述与揭示
    3.5 基于FRBR的连续性资源的描述与揭示
    3.6 香港大学图书馆中国个人姓名规范控制项目分析
4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效果评价
    4.1 评价指标及评价级别
        4.1.1 FRBR概念模型在信息组织中的实现方式
        4.1.2 信息揭示的深度和信息组织的有序化程度
        4.1.3 记录显示的FRBR化程度
        4.1.4 用户任务的实现程度
        4.1.5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的评价级别
    4.2 对AquaBrowserLibrary OPAC案例的评价
    4.3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与其他信息组织方法的对比
        4.3.1 与CNMARC的对比
        4.3.2 与都柏林元数据的对比
    4.4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的优势
5 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展望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专业术语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0.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方法
        0.3.2 本文的创新
1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概述
    1.1 书目控制概述
        1.1.1 书目控制及其相关概念
        1.1.2 书目控制的内容范围
        1.1.3 书目控制的任务
    1.2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概述
        1.2.1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必要性
        1.2.2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内容范围
        1.2.3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原则
        1.2.4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模式
2 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控制
    2.1 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控制概述
        2.1.1 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控制的难度
        2.1.2 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控制的原则
        2.1.3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2.2 搜索引擎的选择控制
        2.2.1 搜索引擎选择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2.2.2 搜索引擎选择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网络资源指南的选择控制
        2.3.1 网络资源指南选择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2.3.2 网络资源指南选择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 学科信息门户的选择控制
        2.4.1 学科信息门户选择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2.4.2 学科信息门户选择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 数字图书馆的选择控制
        2.5.1 数字图书馆选择控制概述
        2.5.2 数字图书馆选择控制的现状
        2.5.3 数字图书馆选择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 网络信息资源的描述控制
    3.1 网络信息资源描述控制概述
    3.2 搜索引擎的描述控制
        3.2.1 搜索引擎描述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3.2.2 搜索引擎描述控制实例研究
    3.3 网络资源指南的描述控制
        3.3.1 网络资源指南描述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3.3.2 网络资源指南描述控制实例研究
        3.3.3 网络资源指南描述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 学科信息门户的描述控制
        3.4.1 学科信息门户描述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3.4.2 学科信息门户描述控制实例研究
        3.4.3 学科信息门户描述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5 数字图书馆的描述控制
        3.5.1 MARC格式
        3.5.2 DC格式
        3.5.3 CORC格式
4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控制
    4.1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控制概述
    4.2 搜索引擎的检索控制
        4.2.1 搜索引擎检索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4.2.2 搜索引擎检索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3 网络资源指南的检索控制
        4.3.1 网络资源指南检索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4.3.2 网络资源指南检索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4 学科信息门户的检索控制
        4.4.1 学科信息门户检索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4.4.2 学科信息门户检索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5 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控制
        4.5.1 数字图书馆检索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4.5.2 数字图书馆检索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 网络信息资源的规范控制
    5.1 网络信息资源规范控制概述
    5.2 搜索引擎的规范控制
        5.2.1 搜索引擎规范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5.2.2 搜索引擎规范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3 网络资源指南的规范控制
        5.3.1 网络资源指南规范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5.3.2 网络资源指南规范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4 学科信息门户的规范控制
        5.4.1 学科信息门户规范控制的比较与分析
        5.4.2 学科信息门户规范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5 数字图书馆的规范控制
        5.5.1 数字图书馆规范控制的现状
        5.5.2 数字图书馆规范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 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发展趋势
    6.1 面向对象全球化
    6.2 控制模式融合化
    6.3 描述控制简单化
    6.4 书目控制合作化
7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7)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研究相关统计
        0.2.2 国外研究状况
        0.2.3 国内研究状况
        0.2.4 国内外研究评析
    0.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方案
        0.3.3 研究方法
    0.4 研究难点与创新
        0.4.1 研究难点
        0.4.2 主要创新
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与绩效评估
    1.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演变
        1.1.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历程
        1.1.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战略转变中的绩效评估
        1.1.3 案例分析——OhioLINK战略调整和绩效评估
    1.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相关基础理论
        1.2.1 系统论及其相关理论
        1.2.2 资源保障理论
        1.2.3 资源配置理论
        1.2.4 拥有存取理论
        1.2.5 文献老化理论
        1.2.6 共享粒度理论
        1.2.7 经济管理相关理论
    1.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1.3.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实施的可行性
        1.3.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意义
    1.4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相关实践进展
        1.4.1 信息资源利用绩效评估实践
        1.4.2 图书馆业绩评估实践
        1.4.3 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实践分析
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2.1 绩效评估方法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的应用
        2.1.1 面向结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
        2.1.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
    2.2 面向过程和结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方法和模型
        2.2.1 利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2.2.2 PRM理论和方法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2.2.3 SCP范式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分析
        2.2.4 面向过程和结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
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3.1 不同角度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1 系统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2 资源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3 功能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4 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5 利用模型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分析
        3.2.1 资源
        3.2.2 成员
        3.2.3 服务和利用
        3.2.4 投入和支出
        3.2.5 流程和管理
        3.2.6 外部效益
    3.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3.3.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3.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标准体系
        3.3.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3.4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流程
        3.4.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步骤
        3.4.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流程管理
4 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设计
    4.1 CALIS发展战略分析
        4.1.1 组织管理
        4.1.2 三级网络结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4.1.3 "十五"期间的建设
        4.1.4 可持续发展
    4.2 当前CALIS开展的绩效评估状况
        4.2.1 CALIS对资源和服务的效益评估实践
        4.2.2 CALIS评估的研究探索
        4.2.3 当前CALIS系统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4.3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的CALIS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
        4.3.1 评估目标和评估对象
        4.3.2 评估内容和评估设计
5 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5.1 CALIS绩效评估调查实施情况
        5.1.1 CALIS绩效评估实施原则
        5.1.2 CALIS绩效评估实施过程
        5.1.3 CALIS绩效评估调查项目
    5.2 CALIS绩效评估调查总体结果
        5.2.1 资源
        5.2.2 成员
        5.2.3 服务和利用
        5.2.4 投入和支出
        5.2.5 管理和流程
        5.2.6 外部效益
        5.2.7 CALIS绩效评估结果计算
    5.3 CALIS绩效评估模板及实施策略
        5.3.1 CALIS绩效评估实施障碍分析
        5.3.2 CALIS绩效评估模板
        5.3.3 CALIS绩效评估实施策略
    5.4 提高CALIS绩效的策略
        5.4.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共同建设
        5.4.2 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可组配式共享模式
        5.4.3 稳定基础性投入和绩效,扩大融资渠道
6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管理机制创新
    6.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多模式合作机制
        6.1.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合作的矛盾
        6.1.2 多模式合作机制的动因分析
        6.1.3 多模式合作机制的构建
    6.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6.2.1 对共建共享风险的认识
        6.2.2 高风险不一定产生高绩效
        6.2.3 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6.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协作机制
        6.3.1 "投入"和"产出"的时差问题
        6.3.2 后评估和过程控制的问题
        6.3.3 绩效评估协作机制的构建
7 结语
    7.1 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附录Ⅱ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附录Ⅲ OCLC的产品和服务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谢辞

(8)21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缘起
        1. 信息文化对目录学的影响
        2. 参加第五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所受的启发
    (二) 研究内容及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二、数字目录学研究现状
    (一) 国外数字目录学研究的现状
        1. 选择性目录
        2. 注释性目录
        3. 开放存取数字目录
        4. 网站目录
        5. 大型网络联合目录
    (二) 国内数字目录学研究的现状
        1. 关于数字化国家书目控制与国际书目控制
        2. 关于数字资源编目与组织
        3. 关于数字化学习指导与网上学科导航
        4. 关于数字书目情报服务与数字参考咨询
        5. 关于数字化书目信息产业
        6.关于智能化知识组织
三、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概述
    (一) 我国数字目录学概念的演变与确立
    (二) 我国数字目录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三) 我国数字目录学的原理
        1. 我国目录学的基本原理
        2. 我国数字目录学的基本原理
    (四) 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 关于数字目录学的研究现状
        2. 关于数字目录学观念的确立
        3. 关于数字目录学实践领域的发展
四、21 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的发展方向
    (一) 纵向发展方向
        1. 纵向发展的提出及其意义
        (1) 改变数字目录学目前的研究状态
        (2) 奠定数字目录学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 构建数字目录学完整的学科体系
        2. 纵向发展的途径
        (1) 加强对数字目录和数字资源的研究,发展数字资源管理理论
        (2)重视数字目录学理论基础和工作实践研究,构建数字目录学学科体系
        (3) 提高相关人员的数字目录学意识,培养数字目录学人才
    (二) 横向发展方向
        1. 横向发展的提出及意义
        (1) 激发目录学在信息文化环境下新的生命力
        (2) 促进数字目录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 提升公众的认知程度,加快数字目录学发展的大众化步伐
        2. 横向发展的途径
        (1) 研究知识管理与数字书目情报服务
        (2) 研究数字阅读与数字目录学的导读功能
        (3) 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数字目录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网络电子期刊编目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网络电子期刊编目概况
    2.1 编目标准
        2.1.1 西文
        2.1.2 中文
    2.2 期刊编目合作组织CONSER (Cooperative OnlineSerials)
3 网络电子期刊编目议题
    3.1 单一书目记录或分开书目记录
        3.1.1 单一书目记录
        3.1.2 分开书目记录
    3.2 网络电子期刊聚集数据库是否编目
    3.3 供应商Aggregator-neutral record中立记录的处理
    3.4 书目记录中统一资源识别URL的变动性
    3.5 电子期刊停订后书目记录中电子资源连结点的处理
    3.6 电子期刊网页清单 (Weblist) 、电子期刊管理系统、馆藏目录 (Webpac) 之间的关系
    3.7 MARC与Dublin Core应用于网络电子期刊着录的比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四、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十年我国目录学研究述评[J]. 胥伟岚,夏南强. 图书馆, 2017(01)
  • [2]医学非书资料的采访研究[J]. 赵海鹏. 科技风, 2014(08)
  • [3]FRBR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研究述评[J]. 詹丽华. 图书馆杂志, 2013(06)
  • [4]新媒体环境下阅读引导与数字目录学协同推进的发展创新[J]. 王小全,王恒明,顾乐希,许静.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2(10)
  • [5]基于FRBR的网络信息组织研究[D]. 詹丽华. 郑州大学, 2012(09)
  • [6]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研究[D]. 武利红. 武汉大学, 2009(09)
  • [7]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D]. 李卓卓. 武汉大学, 2009(01)
  • [8]21世纪我国数字目录学发展研究[D]. 王洋.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9]试论面向数字书目控制和数字资源控制的数字目录学[J]. 柯平,曾伟忠. 图书情报知识, 2007(05)
  • [10]网络电子期刊编目议题探讨[J]. 黄国忠. 图书馆建设, 2007(01)

标签:;  ;  ;  ;  ;  

网络电子期刊的书目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