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课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它要求我们以全新的理念指导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发挥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兴趣 操作
随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日益提高,而学生的信息素养却不尽人意。本文就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导入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处理好课堂导入语言,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主动学习。我们要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好奇心,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导入,紧抓学生的思维,尽快使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中,为课堂开好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紧抓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
有悬念的、新奇的提问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你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入’计算机中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一篇已经排好的非常漂亮的文章打印出来是什么样?”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课堂,更快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每一步,既要抓住重难点,又能使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地探索教学知识,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发展性。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从纯粹的技能学习转变到兴趣的培养上。具体到某项计算机操作上,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操作技能,明白这种技能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这样,学生就会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相对薄弱的知识与技能,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例如,在教授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时候,我就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常见的操作方法(表格、图片、动画的插入等),仅仅充当一名引导者,其余的版面布局、Logo图标设计等让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
四、规范讲解演示,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学生的动作、语言、技能、行为习惯以及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而学生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恰恰是教师,这对教师讲解演示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语言要规范。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使用正确的名词术语,如不能将“右击”说成“点一下右键”、将“撤消”说成“左拐弯”等。二是操作要规范。做教学演示的时候,教师速度要适中,敲击键盘和拖动鼠标要符合规范,必要时加以语言说明,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展示学生作品,感受学习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学生作品,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作品进行解释,指出好的方面以及需要弥补不足的地方。同时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共享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互相评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科学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和吸取成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就一定会上好信息技术课的。
论文作者:董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技能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作品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