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动化信息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应用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专业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管理的质量,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传统的建筑管理方式效率很低,而且在管理上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模式的改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在很大地程度上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这种方法值得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推广。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主要意义,进一步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工程管理的方法。
1 信息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意义
1.1 有利于节约成本
在工程开工之前,首先要对工程的成本进行预测;其次,制定详细的施工步骤。因为传统的预算方案一般都是结合原来的施工进行,所以如果遇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会导致预算准确性降低,造成建筑施工的效率比较低,同时还会增加成本的投入。当引进信息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它可以使各工种之间进行交流,有效解决交流闭塞的问题,使得预算的方案和实际相符合,大大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同时也控制了工程造价,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2 为信息化奠定的基础
在水利水电工程引入信息化管理之后,使得企业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信息系统,这样就解决了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的许多的问题。管理者只有系统地分析并且准确地判断建设项目质量和所雇佣的人数,这样才能为项目经理在资源配置上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有序的进行。信息化技术需要有科学性的数据,管理者可通过这些数据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后可以实现工程的质量的提升。
2 技术应用措施
2.1 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自身带有立体的动画描绘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需要建设的水利工程进行动画描述,从各个不同的视觉角度,对水利工程进行分析与设计,可以做到全方位视角观察与调整,工程建设的精准度更高,更加符合实际环境的需要,并且工程建设的成本较低,适用于时间工作中的运用。在水利检测工程的进行之中,GIS技术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工程选址的工作中,GIS技术能够有效分析不同的地形与客观情况,自动化计算水利工程顺利建设后所需要部署的工作以及应急处理方法的架设,同时针对部分工程项目,GIS还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上对灾难情况的评估,及时向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做出预警,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随着全球变暖的形势越发加重,每年夏季的七八月份,常常是我国洪涝灾害高发的季节,会对整个水利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GIS系统整合了目前针对水利工程最为前沿的尖端技术,能够对区域的气候特点等做出完善的分析,从而切实分析好灾害可能,为水利工程的顺利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设计水文自动检测系统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利用自动化技术能够设计水文自动检测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发展趋势,设计形式应与近期发展要求相符,从而达到生产指标的各项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系统中,利用自报式形式,以移动网络为主的通信方式,申请VPN,移动运营将固定IP地址进行分配。自动化检测形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检测水位,并现场进行检测。有效收集和处理原始资料,并且中心站结合系统实时采集具体状况,并具有向外传送水情信息、事故报警等功能,并结合各个站状态信号实际情况,判断出各个站是否在正常运行。由于系统可以不间断的工作,所以适用在一些恶劣天气中。测站具有很强的测试功能,在设计中,应对其进行防雷设计,避免由于雷击事件出现安全事故。
2.3 遥感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水利水电工施工自动化与信息化,摇杆技术的采用十分关键,摇杆技术能够掌握整体水利工程建设构造,并且结合一定技术措施,能获取更多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通过基于有效数据的分析,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摇杆技术基于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在有效布置后,能够实现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中人难以到达的地方,采用遥感技术获得有关信息,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由此加快了施工的进度。对于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施工阶段,采用遥感技术能够具有针对性地将需要的信息迅速传递回来,包括施工场地情况、地质构造情况等等,施工人员都可以准确获得。特别是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能够提前获得并采取规避措施,以避免临时产生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施工进度。
2.4 虚拟工程环境的设置
虚拟工程环境技术,是利用了目前发达的电子信息化科技力量,将工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对设计图纸的准确模拟还原,能够更好协助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细节上的处理和规划,从实际角度出发与落实,为后续的工程分析做好战略准备。在虚拟工程环境技术的辅助之下,一旦找出工程设计中的不足与问题,可以做到第一时间的调整和改造,避免无意义的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施工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与精力。同时,在该技术的加成之下,能够切实将原本静态化的施工图纸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便于工作人员对其更好开展考察,使得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实时考察和实时分析,能够更好契合工作人员的需求,做到因地制宜、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水利工程的施工任务。
2.5 水文自动监测系统
水文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是指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充分运用,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监测控制,提供海量的数据信息,逐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创新发展,进一步节约资源,节约时间,降低了建设成本,还能再保障建设效率的同时,确保建设工程质量。除此之外,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减少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2.6 信息化软件系统
为了更好地实现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发展建设,必须加强相应软件研发与应用。根据工程系统具体运行要求,比如说检测、调度以及防汛等,合理设计信息化软件。以先进的自动化软件为载体,构建各项功能子系统,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检测、调度等各项操作顺利进行。
3 结语
综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自动化技术作为信息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有效优化水电工程施工环境,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施工技术研发与更新,将自动化技术合理应用于工程项目施工中,全面提高施工人员自动化技术操作素养,更新设备、技术和仪器,从而保证水电工程能够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施工与管理。加强自动化技术在闸门监测、水文检测、局域网、软件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构建安全、高质的工程环境,为国家实现城市化建设与发展,奠定重要的公共设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斐.基于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11):63-65.
[2]刘行.刍议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有效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26.
[3]陈斌.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4,(10):95.
论文作者:赵成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信息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文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