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营销探讨

经济开发区营销探讨

范文静[1]2008年在《夏津经济开发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提出1984年设立以来,中国开发区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在成功打造出一个个环境良好、功能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同时,有力地拉动了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各地纷纷把加快开发区发展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千方百计聚集各种资源和要素,全力打造区域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平台。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培养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工业布局、推动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夏津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6年,历经十年变革在2006年4月重新通过审核,提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命名为“夏津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已成为我县新型产业的集中区,各类优质资源的聚合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夏津经济开发区的整体概况,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分析夏津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营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面临的优势、劣势,威胁与机遇进行SWOT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夏津经济开发区的营销战略应采取整体性的品牌营销战略即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因开发区营销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4P、4C、4R、7P等)很难直接照搬到开发区营销中来。所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进展,在此提出了开发区营销的“八对”(8P&8C)组合要素:产品-顾客组合、价格-成本组合、渠道-便利组合、促销-沟通组合、人员-满意组合、过程-连贯组合、有形展示-可信度组合和合作-协同组合。特别从组织、文化与人才、绩效方面营销战略的支撑保障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

周炜[2]2004年在《经济开发区营销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立开发区是中央在经济特区试验成功后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扩展中国对外开放态势,形成梯度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但是大多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总量还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经济运行体制和管理体制还须进一步创新和改革深化。特别是当前,全国已经设立了4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相互间形成了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深圳市大工业区发展之后不前的现状,一个开发区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能够吸引全世界客户的投资呢?基于此,将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件产品进行市场营销探讨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论文通过分析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海松江工业区、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江苏无锡新区、江苏无锡出口加工区等国内主要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位置、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体制、政策优势、发展现状各个方面的情况,探讨这些经济开发区成功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将深圳市大工业区与上述相对较成熟、成功的经济开发区在各方面进行比较,通过SWOT分析,掌握不足并认清优势所在。明确自身具备的条件并且了解与国内其他经济开发区的差距之后,运用市场营销学中的4P营销理论对深圳市大工业区这一特殊的产品从产品的素质、优势,产品的初始成本,产品的营销渠道以及产品的促销手段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通过深圳市大工业区这一较具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对国内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陈建华[3]2005年在《基于营销战略的开发区招商分析》文中提出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我国建立了众多的开发区。然而大多数的开发区并没有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而是在产业、功能、结构、模式上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开发区的环境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性。然后运用1T(Target 目标市场),5P(Product 产品、Price 价格、Place 渠道、Promotion 促销、Power 权力)的策略给予开发区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按照“提出问题——研究现状评述——理论架构——应用研究——对策措施”的基本思路展开的,首先对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开发区招商引资以及市场营销学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思路、方法。本文介绍了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开发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发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然而在前段时间内,开发区的发展出现了畸形现象,比如全民招商、政府包办等等,这些影响了开发区作为招商的主体,从而使得开发区的长期发展面临困难。通过本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招商引资方法的弊端,我们提出用市场营销学的方法来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进行指导,要用市场营销的方法来分析开发区的第一步就是对开发区自身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对开发区的利益相关者、开发区的环境以及开发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这些与开发区有关的一些内外部因素之后,本文通过对1T(Target 目标市场),5P(Product产品、Price 价格、Place 渠道、Promotion 促销、Power 权力)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开发区在进行招商引资时的具体市场营销的策略。在文章的最后,以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为例,说明市场营销学的方法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是具体可行的。

纪念, 蒋国洲[4]2008年在《国外关于经济开发区的营销理论及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国外学者对经济开发区营销问题认识比较深刻,普遍认为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本质上是一种市场活动,其主体应该是市场与社会,招商引资的手段和体制必须适应市场的要求。这些研究思想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吕恩培[5]2005年在《开发区服务营销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开发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发展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强劲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亮点。但是,由于我国探索和创办开发区的时间还很短,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数量多、结构雷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竞争加剧,招商形象模糊,缺少个性,这些问题不利于提高开发区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因此,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不少开发区已提出未来发展战略由产业发展向功能服务发展转变,开发区的领导者正需要开发区服务营销这方面理论和实务的研究。 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开发区服务营销就是深入了解顾客(指需要土地、厂房、办公房等投资载体的客户)价值的内生过程,为客户提供能够满足其价值生成过程的一整套服务解决方案。开发区服务营销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使顾客满意,留住企业,吸引更多投资,只有这样才能给开发区带来经营利润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开发区应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再投资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及时提供相关服务,给予产业链中企业必要的扶持,以保持开发区长久的吸引力和发展动力。 建立健全开发区服务营销体系对于我国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开发区的服务营销体系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服务营销的内部服务体系,是开发区管理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体系,其内容包括树立服务理念和服务形象、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内部服务营销体系是服务营销体系的核心部分,通过顾客满意管理来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服务营销的外部服务体系,是开发区组织外部服务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体系,是由中介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物业管理服务机构、生活服务机构等近百家的服务机构组成的服务支撑体系。外部服务营销体系是内部营销体系的延伸,随着未来企业需求的不断发展,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市场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目前,开发区正面对国际制造业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进入中国的机遇,未来开发区服务营销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开发区应进一步提高服务营

童川[6]2006年在《CIS战略在开发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在我国开始出现并取得迅猛发展,党的十六届叁中全会后国家又对开发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在激烈竞争中取得领先,许多开发区像企业一样运用了各种营销战略。其中,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差异化战略,逐渐得到各开发区的认可和重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开发区营销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CIS战略和开发区营销理论为基础,运用实例研究的方法,对CIS战略在开发区营销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指出开发区必须选择涵盖资源开发以“人文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这一观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叁章通过对开发区的营销技术进行分析,指出开发区可以并且需要实施包括差异化战略在内的营销战略;第四章是对CIS战略的阐述,表明CIS战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差异化战略;第五章结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CIS战略的成功案例,重点论述了CIS战略在开发区营销中应用的现状和效果;第六章分析了贵州开发区至今没有实施CIS战略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七章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本文通过上述系统论证后得出最终结论:开发区遵循相关原则实施CIS战略是可以同企业一样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CIS战略作为一

杨建[7]2007年在《大龙开发区招商项目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活动作为一个视角,以营销管理为主要的理论基础,把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研究,通过借助先进的理论方法,发现目前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称之为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营销。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作为研究事例,其地处西部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起步晚,虽然蕴涵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资源,但由于缺乏包装和宣传,只能“养在深闺人未知”,非常适合研究和试行这套理论。本文共分五章论述了大龙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营销的意义及理论、背景分析、策略研究、策略实施保障、营销管理和模拟运行效果分析,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PEST分析方法及SWOT分析方法等来开展对本课题的分析研究。在大龙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营销的背景分析中,从其概况、战略目标、主要环境因素、微观环境、目标投资商、资本市场竞争者、优劣势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大龙开发区招商引资营销策略,主要有竞争策略、目标资本市场策略、项目设计与包装策略、渠道策略及项目促销组合营销等策略。对大龙开发区招商项目营销的管理中,强调了创新大龙开发区招商组织体制与分工、计划、控制与审计等重要环节,对其激励措施、营销审计、政府政策建设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大龙开发区的大量事实情况的分析、研究和对比,进一步论证了市场营销管理中的科学理论,得出了一些新结论。这些结论将对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营销的实地开展和试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在学习市场营销理论和营销管理等先进的理论后,发现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引进先进的理论作为基础,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及手段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发展战略,把市场营销理论运用在招商引资项目营销工作中,使论文成为大龙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参考性资料,推进大龙开发区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丽[8]2008年在《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叁十年来,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对开发区发展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体系建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实施开发区的战略管理,从而引导开发区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是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它已经成为长丰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合肥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双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厚的业绩,但双风开发区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战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双风开发区还没有形成与周边其他开发区完全区别开发而又具有自己独特竞争力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模式,使得竞争力不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和我国开发区发展状况,分析了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环境做了进一步分析。结合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就双凤开发区战略规划的发展目标、产业选择与定位、支撑体系、保障措施等提出建议,为双凤开发区未来发展以及政府制定相应的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莫华楠[9]2017年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背景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玉林、钦州、北海、崇左、防城港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16年GDP总计8808.95亿元,常住总人口2070.31万人。鉴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区域内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应当以应用型为主。区域内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应该是牢牢抓住"应用型"这一指导思想。明确各高校的定位,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实际,结合市场营销知识体系,结合当地用人要求来设置课程。

李健[10]2008年在《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两大最重要特征和动力源,其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但如何架构这种影响的过程和机制则成为重大课题。本论文试图将全球化推动和影响下的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纳入一个更广阔的研究框架中,从地方化与全球化互动的作用进程探索区域和城市发展新的机制和实质,从而为目前我国的各种城市、城市群和区域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依据。传统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基于区域内部发展动力和经济学原理的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但却无法将全球化等外部作用力纳入自身理论体系。泛泛的全球化探讨又多局限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缺乏综合理论框架以真正把握住全球化作用的社会和经济实质。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从新马克主义的批判视角,分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社会实质,同时基于地方化的劳动力商品属性分析了地方对跨国资本的迎合,但缺乏将多尺度下多重作用力纳入综合研究框架的能力。而本论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框架的研究试图弥补以上研究缺陷,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论文基本研究思路是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分析框架的总结和构建着手,进而以此为理论基础过渡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的探讨。在论证过程中经历了叁个层次的分析,先从全球生产网络中经济地理学意义的企业生产空间组织及其空间扩散、地方镶嵌,过渡到城市经济学内容的城市经济、城市产业及其空间功能分区研究,再而过渡到兼具城市地理和城市经济学意义的“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力求论文在逻辑上的逐次递进和结构上的完整。第1章是绪论。首先介绍论文选题依据和来源,在分析研究背景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研究的实践及理论意义,指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代表了劳动分工在国际层面的扩展和深化,将为全球化经济发展及地方化的区域、城市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第2章是对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框架的研究综述。在对全球生产网络研究背景、脉络和流派分析基础上,主要依据曼彻斯特学派研究并综合管理学派观点,提炼出本论文以企业、制度、关系/流、空间/地方为主要考察维度,围绕价值、权力与镶嵌等基本内容探讨的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框架,同时提出将金融、信息、物流和人才培训等价值生产支持性活动纳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中的观点。最后指出未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应注重物质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泛整合,同时要创新研究方法,更多采用一些关于网络研究和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的定量统计分析。第3章是对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组织关系的探讨。从经济地理学中国际劳动分工理论入手,结合模块化操作、转包生产,经价值链到企业生产网络,揭示出全球生产网络基于产品内分工组织形式的国际劳动分工本质。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以跨国公司为媒质,营造出一个延续了新国际劳动分工发展的“价值链陷阱”。这个陷阱在全球尺度以微笑曲线的形式而存在,发达国家掌握价值链高端管理、研发及营销等环节,发展中国家多以生产制造和一般组装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网络,其治理模式并非绝对平行的关系而阶层性广泛存在。但全球生产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又并非是一个“零和”概念,也即这种阶层性并非绝对制约的关系,某些时候可能形成反制约。第4章是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着陆直至镶嵌的探讨。跨国公司成为主导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的最主要行动者,发达国家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仍是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形式,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全球生产网络生产组织关系更加复杂化。而全球生产网络的地方镶嵌具有复杂的运行机制,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内容,从跨国公司看通过海外投资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把握市场开发机会成为目前主要动力;从地方看积极的投资和贸易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廉价而优良的生产要素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开放的市场等都成为重要动力。论文还以中国和日本作为案例,考察中国以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外资和开拓国际市场,与日本以高技术开拓国际市场的发展差异模式。第5章是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框架的计算机产业实证分析。从实证结果看,计算机产业全球生产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在劳动分工原则支配下各价值链环节已完全分割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与竞争。但全球生产网络在空间布局上并非是均质化,“全球在地化”及“在地全球化”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技术研发、品牌营销与高端制造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拥有独特资源如高端研发能力和精密工程技术的“卓越研发中心”。价值链低端的一般部件制造、组装等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能提供及时且成本较低的“成本节约中心”。近些年许多跨国公司也开始将部分非核心的高端技术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或直接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这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同时促进了网络成长。但就中国计算机产业考察,关键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计算机产业生产网络价值链构成并不完整,同时由于中国大陆计算机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的不足,与国外知名企业的生产和技术联系也多以国内市场开拓为主,造成中国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域已经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而本土计算机产业尚未全面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局面。未来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仍在于本地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融合。第6章是从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框架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结构模式的嫁接。首先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区域空间组织进行分析。其次从传统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入手,包括宏观的分工、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创新理论及空间扩散理论到微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都被用来进行全球生产网络空间作用机制的解释,最终从价值链分解、空间配置与集聚等特性纳入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范畴中。而从全球生产网络构成要素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最终塑造了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结构的一般模式。在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中,则包括多尺度的视角:全球城市体系、全球城市、全球城市区域最终落实到一个典型的大都市区模型。第7章为论文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案例分析部分。本章首先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上海城市经济及其空间组织状况进行研究,显示上海城市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对外贸易结构却依然显示上海制造业在价值链环节方面处于仍处于低端地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价值链环节的劳动空间分工;其次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揭示全球生产网络在整个长江叁角洲地区的地方镶嵌以及空间扩散,进而通过总量及结构指标考察区域城市功能体系的等级性。从区域工业区发展揭示出全球生产网络地方镶嵌发展的实质:即更多成为跨国公司低端价值链环节制造组装的基地。并对工业园区对城市的空间引导进行分析,实践从空间到空间的嫁接。最后部分为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框架的长江叁角洲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价值链陷阱”,重视技术创新,引导整个区域制造业生产不断转型迈向高端化,代表整个中国占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同时加快上海全球城市的建构,注重城市功能等级提升,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管理和控制的新核心,这是长江叁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最高战略。第8章是结论篇。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结论,并对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提出粗略的建议。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①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计算机产业中不同价值链环节价值生产能力的差异,在全球生产网络定量化研究方面作出了一定突破。验证了“价值链陷阱”的存在,并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指导思想。②继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之后,从一个更为综合的全球生产网络框架探索城市生产空间组织,并将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进行整合研究,在传统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模式。③从生产及贸易结构的角度入手,分析上海及长江叁角洲地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对上海的劳动空间分工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作者提出的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模式,并以长江叁角洲地区为例进一步扩展到更大尺度的大都市区域生产空间组织。

参考文献:

[1]. 夏津经济开发区营销战略研究[D]. 范文静. 山东大学. 2008

[2]. 经济开发区营销探讨[D]. 周炜.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3]. 基于营销战略的开发区招商分析[D]. 陈建华. 南京工业大学. 2005

[4]. 国外关于经济开发区的营销理论及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启示[J]. 纪念, 蒋国洲. 管理观察. 2008

[5]. 开发区服务营销研究[D]. 吕恩培. 南京工业大学. 2005

[6]. CIS战略在开发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D]. 童川. 贵州大学. 2006

[7]. 大龙开发区招商项目营销研究[D]. 杨建. 广东工业大学. 2007

[8]. 安徽双凤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丽.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9]. 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背景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J]. 莫华楠. 今日财富. 2017

[10]. 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 李健.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经济开发区营销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