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7-053-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当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与指导,在阅读中接受情感教育,思想深化,获得真实的阅读感悟,这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探索欲,促使学生深层次触及课文主题。比如:在阅读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中感受课文的独特魅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由感情的朗读,要求学生回答阅读后的所想、所感和所见。激发学生探索欲,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疑问激发学生探索欲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欲需要疑问来实现,以期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疑问将那些复杂和抽象的内容转换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促使学生在疑问驱动下,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初步了解课文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要求学生表演、观看和评价。由此一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欢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思想情感。
三、小学语文教师一套利用讨论来发展学生思维
在谈论过程中,学生汲取一些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培养学生和质疑发问能力,而且还要有意识和有步骤引导学生主动谈论,逐步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内容主动提问,展开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讨论中,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主动表达。为此,教师要主动谈论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分组讨论、前后桌讨论、自由组合讨论,学生将自身所见、所感和所闻主动表达出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与指导,以便加深学生认识,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促使学生谈论的内容紧扣课文,在激烈讨论中,获得真情实感,获取语文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想象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常言道: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丰富想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此,要注意以下两点:
1.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优美语言来激发学生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遇到那些有没语言或者情感丰富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想象中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遣词造句能力,同时积累那些优美和生动的词句,运用到写作中。
2.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朗读来激发学生想象
在学生想象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构建一种适宜氛围,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促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在教师渲染的范围为中,徐盛沉浸其中,假如教师的语言不具备形象和生动,那么学生很难沉浸在特定氛围中,不会获得真情实感。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收音机、范读,引导学生由感情的阅读,从而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内涵。这些灵活多用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言而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因势利导。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学生才能深层次触及课文内涵,实现学生善学和乐学。
论文作者:刘炜平 廖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