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盛:狂舞后的休止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休止符论文,东盛论文,狂舞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买壳上市,收购盖天力,入主青海制药,争夺丽珠,控股潜江制药,重组云药,郭家学挥舞着资本的魔杖,东盛药业帝国的架构日益显现。
正当人们揣摩东盛下一步的标的时,2005年初,郭家学向外界表达了暂停收购的信号,而是将战略重心转向内部整合。然而,不仅东盛开始考虑"闭关修炼",国内其他药业巨头也纷纷表示,在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后,需要更加系统的自我检查。
这是潜心设计的规划,还是疯狂后的清醒?
西突东进
二十世纪末,是中国的医药行业处于一片群雄纷争的时代,各路诸侯纷纷掀起了圈地运动。东盛集团(以下简称"东盛")于陕西单骑突起,并一路过关斩将,让人刮目相看。
1999年是东盛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东盛一直徘徊于医药行业的主流边缘。身为陕西省的普通民营企业,虽然公司的主业发展迅猛,但资金的缺乏已成为其发展的桎梏。正当一直意气风发的郭家学对此也一筹莫展时,近邻青海省传来了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即将转让国有股的消息,这对于希望借上市来解资金之渴的东盛而言,实乃天赐良机。没有犹豫的理由,郭家学亲赴青海,并与"同仁铝业"顺利地达成收购协议。1999年11月,东盛受让青海同仁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股权,并以28.92%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翌年3月18日,"同仁铝业"更名"东盛科技"(600771,SH)。8月,东胜科技成功地进行了资产置换,医药制造业成为其新的主业。不到一年,东盛便完成了这些"规定动作"。
此次收购使东盛实现了资本和实业相结合的梦想。东盛也因此步入医药业"诸侯"的行列,其控制的总资产增加了一倍。这更坚定了郭家学以收购争天下的战略。东盛的收购战车一经启动,便马不停蹄地由西向东突进。
青海可以称得上东盛的另一个"故乡"。东盛在这里获得了不仅仅是上市机会,还有更多稀缺的资源。收购"同仁铝业"还给东盛带来了"附加值",郭家学有机会对青藏高原的医药资源进行进一步了解。作为国家定点的毒药、麻醉药生产基地,青海制药集团拥有的资源垄断和国家统购的行业优势地位无人能比。2000年8月,东盛科技斥资7000万元人民币,成功控股青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2.9%的股权,并达成了投资2.6亿元人民币,持有其80%股权的协议。垄断的市场在给东盛带来垄断利润的同时,也会提高东盛已有的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2000年11月6日,东盛转战至江苏启东,受让启东盖天力80%的国有股股权,将白加黑、盖天力等品牌收入囊中,东盛庞大而专业的销售网络与启东的强力品牌实现强强联合。
就在东盛与启东盖天力签约10天后,即11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的通知》,而国内第一感冒药品牌康泰克,以及其他一些感冒药都因含有PPA(苯丙醇胺)而被停用。毫无疑问,国内感冒药市场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4天后,一份白加黑的重新上市计划初见雏形。启东的车间开足马力,东盛的销售渠道畅通无阻,主题为"不含PPA?熏请放心服务"的平面、网络、电视广告多方位轰炸。到2001年底,白加黑销量达2.67亿元,成为国内感冒药新的霸主。许多人认为东盛的运气好,而事实却是,机会只给有准备的头脑。
特殊的游戏伙伴
如果收购是一场游戏,那么健康元(太太药业的前身,600380?熏SH)则是东盛身边一个长期固定的游戏伙伴。在近几年的收购战中,郭家学与朱保国(健康元集团董事长)之间"每春必有一战",几乎成为一道国内药业并购中不可忽略的风景。
2002年的丽珠集团(000518?熏SZ)控股权之争是东盛与健康元的第一次过招。丽珠在国内处方药的开发和销售网络建设上的卓越,以及拥有的大量的药准字产品,使其成为众多同行眼中的"肥肉"。而丽珠集团先后发行了A股和B股,股权结构高度分散,这又给争夺这块"肥肉"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东盛出手不凡,耗资1.7亿元,托管了光大集团所持12.72%的股权,在对垒中抢占了先机。太太药业则剑走偏锋?熏2002年3月,通过协议转让获得了丽珠管理层控制的珠海丽士投资有限公司所持的7.31%的丽珠集团股权,一个月后,又通过二级市场吸纳A、B股票获得了丽珠19.34%的股权,使东盛无力还手。
2003年,迫于资本市场的盈利压力,潜江制药(600568?熏SH)的大股东萌生退意。这个1999年新上市的国内最大、最专业的眼科药生产企业再次成为东盛与健康元共同追捕的猎物。但是这一次东盛集团终于报了一剑之仇。2003年6月21日,潜江制药发布公告,东盛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代价是2亿元人民币。
是冤家路窄?还是心有灵犀?或许连郭家学和朱保国都没有想到,时隔一年后,他们又在一致药业的股份转让中再次相遇。不过这一次他们谁都没有胜出。2004年2月2日,复兴实业控股49%的国药集团最终从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手中接过了其持有的43.33%股权,成为一致药业的大股东。
沉重的舞鞋
东盛近几年来在国内医药行业内的长袖善舞,已得到业内的公认。然而,一场激战之后,东盛却来不及品尝胜利的喜悦。
在与华源、复星的竞争中,郭家学采用了"曲线救国"的路径,即东盛集团出资4.98亿元与中国医药集团组建了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医药",中国医药占51%股权、东盛集团占49%股权),以此获取了宝贵的国资背景。2004年9月5日,东盛集团和中国医药一起支付9.4亿元,成功收购了云药集团。其中,用于重组的资金7.5亿,其余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改革准备金。郭家学也荣任云药集团的新任董事长。
重组云药集团也让东盛承担了更大的压力。2003年云药集团的账面市值是6.4亿元,但东盛集团的实际付出却比此整整多了3亿元。不仅如此,东胜集团还许下了沉重的承诺:到2007年,帮助云药集团实现年销售额120亿元、净利润34亿元的目标;双方组建的新公司总部不能搬迁、资产不能抵押、药证不得转让;每年要将3%~5%的收入用于研发;3年内如果完不成80%的预期销售额目标,东盛集团就必须退出,同时要扣除税收等方面的相关收入。而目前的事实是,云药集团的年销售额只有24亿元。
一面是意气风发地迈着扩张的步伐,一面是资金调度的捉襟见肘。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东胜集团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不仅将手中的丽珠集团股份以"成本价"转让,还将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进行了质押。
2005年2月4日,健康元集团与东盛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及《股权质押协议》:健康元受让东盛集团所持有的12.72%的丽珠集团社会法人股,转让价格为当初从光大集团接受的价格--1.7亿元。
2005年3月11日与12日,东盛旗下的上市公司--东盛科技与潜江制药,分别发布股权质押公告,东盛已将其拥有的东盛科技28.916%的社会法人股、潜江制药17.89%的社会法人股同时质押给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已达到获取贷款的目的。加上2004年9月22日所质押的1269.8413万股潜江制药股份,东盛集团已将所拥有的潜江股权以及所持有的东盛科技全部社会法人股进行了质押。
自2001年开始,东盛的融资途径就已发生转向,从简单的银行贷款、担保,变为近几年来频繁操作的股权质押。尽管东胜科技的副总经理一再表示,股权质押某种程度上亦可抑制风险,既不要求别人为东盛担保,也避免为他人担保,可以较好地控制风险。而事实上,业内人士认为,以质押股权的方式获取贷款,已经算是"最大可能"地利用资源了。
收购休止符
终于,东胜集团在2005年做出了"闭关修炼"的决定。
郭家学也于3月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内,东盛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上来,而不会再有大的并购行为。同时,他还为东盛重新设计了发展蓝图:从2005年开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东盛的经营重点将放在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产业资源的战略重组上。
对此,业内人士并不感到意外,东盛此举也有其无奈的一面,长年累月的收购战役耗费了巨额的资金,集团内部的产品与品牌也没能得到及时的梳理。鉴于此,东盛必须进入整合期。
综观中国医药行业的大规模并购浪潮,与国有医药企业的重组密切相关,国有资产的退出为民营医药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于是,东盛、健康元、华源等医药巨头纷纷不惜一切代价,希望将尽可能多的资源收入囊中。然而,并购其实只是一种扩张的手段,而业绩的提高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资产以及品牌的整合效率将是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北京的双鹤药业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就是其盲目扩张后疏于整合、监管的直接结果(详见《董事会》创刊号)。
随着哈药、东阿阿胶、丽珠、云药等一大批原本质地优良的国有制药企业完成重组,东盛的"外环境"已经不如以前,机会型并购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少。因此,东盛为大规模的并购划上"休止符",也是一种理性的表现。
此外,东盛的内在压力也不可小视。在战胜了诸多对手取得云药集团后,这个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突然有些"烫手",但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当初对云南省政府的承诺,足以让东盛选择静下心来,考虑新云药的未来。
无独有偶,正当东盛的并购脚步放缓之际,有媒体报道称,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也认为,在接连运作几笔大规模收购后,应该潜心整合内部资源,打造拳头品牌了。而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也曾公开表示,2004年为复星集团的"体检年",虽然他并没有宣称减缓购并,但是从其开始重视企业的内部自查可以看出,企业的内部运行质量已经代替了外部扩张速度,成为企业高层关注的重点。
收购高潮后的休止符,不知能否在下一个乐章到来之前,创造一个使人无限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