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罗冰露,胡天晓

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罗冰露,胡天晓

舟山市规划管理中心 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在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海绵城市”这个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海绵城市”理论让广大的城市建设者看到了希望。“海绵城市”是我国的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海绵城市规划方法,旨在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规划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的增加,更显现在城市规模的扩张。受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影响,我国位于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呈“同心圆式圈层结构”的发展模式。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在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通过绿色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 海绵城市的概述

1.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建设诸多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在气候的影响下,很多城市很容易出现内涝和干旱等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海绵城市理念是在遵循生态优先和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城市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备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干旱和洪涝时发挥出巨大作用,最大限度地使雨水能够在城市实现积存、渗透以及净化,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1.2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

建设具有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当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合理安排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2.1定量分析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规划设计前,详细调研和量化分析开发区域,识别风险区域位置和规模,划定蓝线、绿线和开发区域边界,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保护和修复湿地、洪泛区等水敏感区域。相较于定性分析,基于各种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虽比较客观,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较少使用,因为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料数据,其收集难度较大。

2.2用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脱节

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用地规划和道路、绿地等专项规划之间缺少高效快速的反馈机制。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时,对城市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的布局,缺少对城市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的分析评估,常使地块开发强度与周围道路、绿地、市政等基础设施配套之间产生脱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城市竖向规划重视不足

作为城市防止发生内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竖向规划与城市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对规划范围内的地质地貌等自然现状缺乏深入的调研和量化分析,再加上各种数据收集的困难,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常常偏离实际,造成未来城市各项用地在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冲突,以及用地与道路、排水、工程敷设及局部与整体等矛盾。

3 海绵城市规划方法

3.1水系湿地规划

水系湿地作为城市的净化器对城市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1)划定限建区和禁建区,通过法制等强制手段划分蓝线和绿线,让这些天然海绵体保持良好的调洪能力以及海绵吞吐能力。(2)修复自然生态,通过淤泥疏浚、生态砌岸、水植物培育等来修复绿色生态系统。但要注意重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与人工水系湿地的蓄水、补水、净水作用,建设海绵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造福城市居民。(3)生态走廊的构建,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通过生态走廊来加强多个生态板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海绵体;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环境形成必须的网络和通道,方便搜集和利用雨水。

3.2城市道路

现如今城市道路越建越宽广、越建越气派、越建越坚实,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道路并不渗水,甚至严重阻碍雨水的排泄,造成城市内涝。因此城市道路在建设中应该注意完善下水道系统,牢固井盖安全,充分利用透水透气材料建设城市交通道路,减少旱涝灾害,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近年来,深圳市开始大力提倡完善城市下水管道系统,建立完善的小水管道体系,减少城市内涝,充分利用雨水,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等问题。

3.3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中,除了通过保护或人工改造海绵体外,还可以通过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的形式来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储存能力,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仿生海绵体,能够通过净化作用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②可以通过在大型停车场试点建设再生水专用设施和通道,使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③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的洪涝情况进行分析,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3.4地块内部

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块内部的规划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块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每一部分用地。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注重绿化、园林、湿地、湖泊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在保证城市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础上,应把此部分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实现合理规划海绵城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方法,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保护城市水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浩.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2]金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

[3]周慧.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南宁市昆仑大道片区新区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2017.

论文作者:罗冰露,胡天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分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_罗冰露,胡天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