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精英竞争领域_自主招生论文

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招生论文,精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1)02-0056-08

“场域”这个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宏大的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布迪厄看来,所谓“场域”并非一种物理空间,也不止是通常所说的“领域”,而是行动者争夺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的空间场所。其中,教育领域是具有典型社会学意义的焦点场域,充满着资本的占有与转换以及权力的博弈与竞争。从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的广阔领域来审视,自主招生作为一种场域,呈现了一种典型的精英角逐的特征,并引发了关于教育的公平问题。

一、问题的缘起

自主招生是我国招生考试制度在高等教育大发展以后,面对新的形势与要求而在人才选拔方面进行的重大改革。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中明文指出,“自主选拔录取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主要招收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拔尖人才”,从而“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引导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因而,从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来看,自主招生的实施是通过高水平大学创新人才的多样化选拔方式的试点来推进统一高考制度的变革。目前,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是由教育部确定并公布的,且这些高校也明确规定“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人数不超过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因此,今天的自主招生资格仍是少数高校拥有的权利。基于这样的原则与基本条件,应认为目前自主招生是我国一种名符其实的精英式人才选拔。

从试点实施的情况来看,第一批试点改革学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已经实施了达八年之久,自主招生的规模也在逐年不断扩大,对于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影响日益显著。2010年我国实施自主招生的高校达到了80所,几乎囊括了我国“985”、“211”或教育部直属的大部分优质名校。目前,这个高校群体在全国近3000所高校的庞大体系中,从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到办学质量、办学条件,都是我国高等学校中名至实归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地。按照学者刘精明关于“地位取向的教育”与“生存取向的教育”的分类。①优质高校往往是与获取社会主流地位的“地位取向的教育”相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已经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不同的教育层次使劳动力市场分成相应层级的领域,劳动力市场的用人标准常依照学历制定”②。教育的层级日益作为一种符号资本在劳动力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天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中,随着精英主义和文凭主义的高涨和热捧,自主招生的人才选拔注定成为竞争的核心。

基于以上的问题背景,本研究关注的是:在选拔精英人才的场域中,作为人才选拔的受众呈现何种样态?这种样态或现象体现出自主招生制度设计怎样的偏好?它与教育公平原则的关系,等等。为此,研究者以北京某高校为个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主招生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泛“精英化”趋向,使该问题值得深层思考。

二、自主招生场域的精英选拔与“精英化”表征

(一)自主招生的受众群体:优势集中的精英考生群

在庞大的高考生队伍中,自主招生的考生群体是一个显性的优势集中群体,体现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良好教育经历传统、优秀文化积淀等各个方面,可称之为典型的精英群体。因此,自主招生场域的竞争是一种典型的优秀考生群体之间的竞争。

1.优良的学业成绩

精英的选拔往往由考试的技术选择与综合的社会选择两个方面组成。其中,考试的技术选择是最基础的成分,取决于考生的智力与努力。自主招生虽然加大了选择制度的空间,但由于自主招生本身建立在现行高考体系之上,考生的学业成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是人才选拔的基础。从自主招生考生群体来说,由于大多数自主招生的招考校是国家重点大学,因此参与这一层面竞争的考生群体属于考生大军的“优等生”系列。如果按照通常称谓的“一本”、“二本”和“三本”级差序列,自主招生考生高考成绩的底线一般不低于“一本分数线”,因此惟其如此才能获取自主招生的参与条件。如果以学业成绩的指标来考察,从整体水平来说,自主招生的考生群体是千千万万高考生中的优秀群体,这个群体成为角逐高等教育精英场域的主流群体。

以北京某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为例。2009年,参加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为602人,最后通过考试录取的为139人。图1、图2显示,调查样本考生所在的班级中成绩前三名的同学大多参加了自主招生的考试,占考生样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没有参加的考生,原因各异,而担心由于竞争激烈而浪费学习时间的占到一半以上。

2.良好的综合素质

以自主招生的改革方向去引导中学倡导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摒弃“一考定终身”的倾向,是自主招生人才选拔制度的初衷之一。从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文本分析来看,有近90%的高校将招考对象表述为“选拔具有政治思想品德合格,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应该说,自主招生的改革,以对学生纯粹学业“绩效主义”的超越而营造了一个制度空间,其最大特色在于,摒弃了以学业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转向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综合素质”是个模糊的概念,不能够准确地用技术路线来计量,但可以模糊地进行感知,可以认为它包含道德、思想、修养、能力、思维、特长等方面。对考生个体而言,“素质”,可以从可计量的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学业成绩、竞赛获奖等方面考察出来,也可以从个人的气质、谈吐、口才等方面表现出来。应该说,在这个方面,自主招生考生属于得天独厚的优势群体。

2009年5月,北京某高校举办了全国知名中学校长高峰论坛,本研究访谈了13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中学校长。在访谈中,90%的校长认为考生的“综合素质”是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成正比的,特别是强调“综合素质强的学生一般成绩都不会差,但单纯成绩好的学生综合素质却不一定好”。而且,大多数中学校长对他们推荐考生的“综合素质”给予肯定,并且认为,综合素质与家庭环境有极强的关系。

图1 602名考生班级前三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情况

图2 602名考生班级中没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情况

表1显示,经过学校审核而获取自主招生考试资格的考生,大多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其中以学科竞赛获奖占多数,占到60%以上;其余依次是成绩排名居年级前3%者以及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名牌中学出身

自主招生的考生群体是优势群体,还体现在这些考生往往在中学阶段就读于名校,重点中学的出身使他们从起跑线就步入精英群体的行列。学者刘精明认为,“生存—地位教育界限从初中向上位移,初中升高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分流就成为20世纪改革开始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最为重要的教育选择,从而构成改革后最为显著的教育竞争领域。”③“重点学校教育对后续阶段的地位取向教育产生明显的递进式影响……进一步,重点高中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时,又非常明显地显示了其优势作用。”④

一方面,从自主招生的文本上看,大多数拥有自主招生招考资格的高校都强调要选拔那些来自“省级以上示范中学”或经学校认定的“优质生源基地”推荐的优秀考生。另一方面,自主招生招考对象要求“综合素质”全面,来自于优质中学教育的学生也更多地具有多元文化滋养与培育的特色。

图3显示,自主招生考生毕业于省市重点中学或示范学校的比例较普通高考考生多12.45%。有90%以上的考生毕业于省市重点中学。

图3 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与统招生毕业中学的比较

(二)自主招生的生源角逐区间:显著的城市化现象

从近年来自主招生改革实施的情况来看,自主招生具有明显的城市化或发达地区倾向,自主招生招考的各个方面及环节,均带有浓郁的城市文化情结。

1.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与录取人数集中在大中城市

自主招生的学校试点是从发达城市或省份发起的,并始终延续在大城市区间。拥有自主招生招考资格的大多为我国具有雄厚办学实力的重点高校或具有较好社会声誉的名牌院校,这些院校往往集中在大城市或核心城市。由于自主招生的招考程序同时具有笔试与面试考察的环节,考生须在招考院校所在城市或指定城市赶考,农村或偏远地区由于信息、路途、考试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使之与自主招生有一种天然的阻隔与疏离。

以京津沪为例。表2显示了2009年、2010年全国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预录取的考生在这三个大城市中的人数及占全国预录取考生人数的比例。可见,2009年、2010年,仅这三个直辖市预录取的考生数分别占全国自主招生预录取总数的37.16%与34.68%,呈现了显著优势。

在本研究对13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中学校长的访谈中,谈起对自主招生问题的认识,多数来自偏远地区或县城的中学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参加自主招生的比例很小,感觉“自主招生是省城名校的事,与自己无关”、“我们的学生还得靠拼命复习、靠苦干去备战高考”,表明了对自主招生的认同感方面仍具有较大的距离。

2.自主招生的生源地集中在城镇地区

从参加自主招生的生源地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自主招生成了城镇考生的角逐领域。由于信息来源、报考条件、选择成本、考试成本等方面的多种因素限制,使来自城镇(大中城市、县级城市或城镇)和来自农村的考生比例相差极大。

以北京样本高校2009年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并被最终录取的139名新生为例,与同年录取的2801名统招生相比较,在户籍和家庭所在地两项指标上,显示出较大差异,充分显示了自主招生考生群体中,城镇考生占有绝对的优势,城乡比例严重失调。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曾对全国十一个省市的2465个大学生样本作了关于大学新生全面情况的统计,形成了大学新生基本状况的可信数据库。本研究以厦大高等教育数据库的样本作为参考依据,对样本高校自主招生及统招生家庭所在地情况进行了比较。图4显示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的城乡户籍比例为92.09%∶7.91%,而统招生的城乡户籍比例为63.13%∶36.87%,表明自主招生新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城市。图5以男女大学生的家庭所在地为观测点,以大中城市与农村的比例为例,厦大样本男生比例为:24.10%∶50.30%,女生比例为:30.40%∶41.00%;北京样本高校统招生男生比例为:29.19%∶32.08%,女生比例为39.37%∶21.05%,而自主招生新生男生比例为:72.53%∶5.49%,女生比例为79.17%∶8.33%。数据显示:该高校的学生在城乡比例上,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还有大量来自于县城与乡镇的学生;而自主招生群体则绝大部分来自于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男女学生比例接近于80%,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充分证明了在自主招生这个人才选拔场域中,大中城市的考生成为绝对的竞争主体,而出身农村的学生很少参加这个场域的竞争,也就意味着他们与自主招生的路径选拔方式有着天然的距离。

3.自主招生考试内容倾向于城市化

从自主招生考试的内容来说,偏向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那么,生长于多元文化交融的现代化城市中的孩子更加适应这一考察趋向。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笔试题目往往超过学业大纲的范畴,偏向于测试知识面及创新思维,而面试过程注重对考生形象气质、语言谈吐、应变思维等方面的直接考察,这些内容综合起来明显对城市考生特别是大城市考生有利。

2010年2月3日,北京某大学开始了自主招生的面试工作。根据考生的回忆,整理部分面试题目如下:

国际社会先后签订了《京都协议书》和《哥本哈根协议》,其中涉及“碳汇”,请问何为碳汇,谈谈对碳排放交易权的看法。

语言文字能否充分表达思想?

南方人性格柔弱,北方人性格粗犷,你如何评价?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你怎么看?

“我是一个克隆人/我有血和骨/把Y染色体换成X染色体/我的小克隆就是一个异性”,请解读这首诗。

从价值观上说,什么是幸福?精神生活可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农民的孩子会种田放牧,请问这能不能跟城里的孩子会绘画唱歌一样,视为一种能力和技能?

我们的政府应该是领导型政府还应该是服务型政府?

有人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哥本哈根峰会会是一场政治博弈,你怎么看?

……

当日参加面试的一位评委表示,这些题目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技能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但这些题目还是对农村考生明显不利,而城市考生特别是大城市考生因为阅读过广泛的学术文化著作,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显然更加突出。

(三)自主招生考生家庭:优势阶层的集合

“个人教育地位的获得除了受后致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很多先赋因素的影响,这些先赋因素赋予了教育地位获得的特殊性。”⑤很多社会学者都通过研究印证了这个现象,即精英群体优势的代际传递,是无论西方社会或是我国都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个具有典型社会学意义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之后的一个现象就已引起了很多教育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即优质教育资源(重点高校)招收的学生中,低阶层子代的比例逐渐减少,这个现象在自主招生考生群体中表现出了更为显著的特征。

在此,以父亲的职业、教育经历、家庭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关系等指标为观测点,对北京样本高校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与统招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自主招生新生父代职业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特征

图6显示,从父亲职业来看,自主招生新生与统招生差异较大的主要集中两个方面:自主招生新生父亲职业为国家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中层管理人员的占总自主招生人数的28.76%,而统招生中这个比例只占15.81%;自主招生新生中父亲职业为农业从业人员的占总自主招生考生的12.22%,而统考生中占到22.01%。

图6 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与统招生父亲职业分布对比

图7 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统招生及厦大样本父亲教育程度比较

图8 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与统招生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比较

2.自主招生新生父代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以厦大样本为参考图线,如图7显示。与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的样本比较,北京样本高校的统招生在父亲的学历层次在高职高专与大学本科两个学历方面已分别高出了6.27%与8.8%,说明在这种以优势行业为主要学科的重点院校,生源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出国家重点高校的平均水平;但从自主招生新生的情况来看,这种优势程度更是显著增高:其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比平均水平高出27%,比普招生高出18.18%;而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上,比平均水平高出26.3%,比统招生高出22.96%。

3.自主招生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丰厚

图8显示,自主招生新生高收入家庭比例普遍大于统招生。在人均年收入5-10万之间的家庭比例,自主招生新生比统招生高出了6.93%,而人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比例,自主招生新生比统招生高出了12.16%,显示出显著差异。表明自主招生学生的家庭在经济水平方面普遍呈优势状态。

4.自主招生新生家庭拥有更多的社会关系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高校是个具有浓重行业特点的高校,报考这所学校的许多考生家庭都来自于该行业系统或该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特点是本研究在对自主招生考生群体实证考察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图9显示,考生父亲在该行业系统的比例,自主招生新生超出统招生30.15%,母亲在这个系统的,自主招生新生超出统招生16.46%;另外,其他社会关系也更多地显示出自主招生的新生家庭与行业系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曾在2009年、2010年三次对自主招生考生及家长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发现,几乎有80%以上的被访家庭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该行业系统,对报考的行业高校有着较为详尽的了解。不少家长表示,由于家庭及社会关系都在这个行业系统,让孩子选择报考这个高校,将来就业有保证;而在少部分非行业系统家庭的访谈中,家长也表示了有朋友或熟人从事该行业工作,收入较高,因此就希望孩子将来能从事这一行。

图9 2009级自主招生新生与统招生家庭与行业系统的关系

三、结语与讨论:精英选拔与自主招生制度的“精英化”偏好

以上以北京某高校的实证考察,呈现了一个自主招生人才选拔的基本事实,即作为选拔创新人才的招生改革制度,自主招生在精英人才选拔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高考招生制度。选拔了一批学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但是与此同时,自主招生在实施过程中,其受众群体的层面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单一化趋势,即城市化区间就势阶层传递等考生群体的“精英化”趋向,显示出自主招生制度或模式带有鲜明的先赋性“精英”偏好,而广大农村偏远地区或劣势家庭出身的考生与之有着天然的疏离。这使得自主招生场域的“精英”选拔出现了异化。

这个基本事实并非只是某高校偶然的现象,据2009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数据显示,全国自主招生录取学生城乡比例为9∶1,而同年全国普通高考录取学生城乡比为4.1∶5.9。这个数据不能不引人关注。

以此为问题的切入点,研究者不能不对自主选拔录取制度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的担心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自主选拔录取制度作为一种制度上的探索与改革,其面向大众的受众面实际上是存在典型限制的,而由地域、阶层、家庭、中学分级等因素导致的问题比较明显地凸显了出来,使自主招生在实事上成为一种名符其实的“精英角逐的场域”,而使很多考生从一开始就隔离在这个场域之外。从制度设计上看来,自主招生制度实施的初衷主要体现为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引导中学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以及高校能够主动选拔需要的特色人才等,但在事实上,城乡差异、成本偏高、信息及文化隔离等因素,使自主招生自我封闭在一个特定的圈子中,具有浓厚的城市文化乃至权贵文化的气息。对于自主招生,甚至有人发出了是“有钱人玩的游戏”的叹息。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高教领导部门及主办学校的高度重视。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公平提为一个核心的发展目标,而高教管理部门也表示将继续进行自主招生的试点,探索更加有利于公平选拔的改革模式。有部分高校也在尝试探索新的测量技术、手段,使得考试更加科学、公平。如清华大学已经深入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其招办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一些区域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这些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中所需克服的困难,远远超过发达地区的考生。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可能不会弹钢琴,在中学也没有国际交流的机会,但是他们远大的志向、阳光的心态、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并不输给任何学生”⑥。为此,清华大学2011年将积极探索“多元评价、公平录取”的选拔体制,并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秀学生试点自主招生。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自主招生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将会在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中趋于合理与完善,使高校能够在面向全体考生中真正选拔出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的优秀人才。

收稿日期:2010-09-13

注释:

①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3):162.

②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7.

③刘精明.国家、社会阶层与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73.

④同上,275.

⑤董云川,张建新.高等教育机会与社会阶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3.

⑥清华自主招生推出A计划与B计划:关注拔尖与公平[EB/OL].http://www.tianjinwc.com/rollnews/kj/201011/t20101103_2352955.html,2010-11-03.

标签:;  ;  ;  ;  ;  

自主招生:精英竞争领域_自主招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