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毒明显不足,使高血压、酮尿、电解质紊乱、脱水等症候群出现,系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1]。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我院施予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对其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0岁-80岁;入院后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静脉补液、胰岛素治疗及降糖消酮对症治疗,给予碳酸氢钠纠酸治疗,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严密监测血糖、尿糖、血钾,注意酸碱平衡、吸氧等治疗,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较理想,复查酮体消失,血气分析正常,无恶心呕吐症状, 9-10天后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 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进入到医院之后,对其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定时测量,尤其是注重皮肤、神志等,若有呼吸、心律加快等情况,说明此病症状尚未得到改善,此时,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整。同时,需注重患者呼吸道通畅性的保持,施予氧气吸入措施,若有呕吐,及时将分泌物清除干净,把患者头向一侧篇,对窒息进行预防。
2.2 药物护理
(1)输液与治疗。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而言,输液及其中的护理干预是关键措施,一般而言,输注液体为生理盐水,对于没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将补液速度加快。1000至2000ml于2小时内输入,以便于使血容量得到迅速补充,使肾功能、周围循环得以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后再以心率、末梢循环等情况对输注液体的剂量、速度进行调整,第2至6小时的输入量控制为1000至2000ml,首个24小时输入量控制为4000至5000ml,对于存在失水严重的患者,可输入6000至8000ml。如果治疗前患者已经有休克、低血压存在,快速输液后血压未得到改善,则可对胶体溶液进行输入,或者施予其他抗休克治疗。开始治疗时因血糖已高,不能给予葡萄糖液,血糖下降到约为13.9mmol/L时,可输入葡萄糖液(5%),并将速效胰岛素加入到其中。如轻症病人经输液和注射胰岛素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
(2)胰岛素滴注的护理静脉、皮下注射胰岛素时注意准确无误,胰岛素滴注的速度是否与医嘱相同,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血糖监测并记录,1次/ h,避免滴注过快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如患者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汗等要及时处理,以防影响治疗效果。并减少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的发生。
2.3 感染预防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一个主要原因即感染,需以致病菌为依据,对相应抗生素进行应用,减药、停药不可随意进行,并注重劳动、饮食指导,对过度劳累、不合理饮食进行避免。
2.4 心理护理
大多病人平时生活上不注意饮食控制、有饮酒史,不按时注射胰岛素及口服药物,导致病情反复,住院后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预后进行宣教,使患方明确,虽然糖尿根治难以实现,但经饮食方面的控制、积极接受治疗、对良好生活与运动习惯进行培养可使并发症的出现得到避免,使其悲观、恐惧情绪缓解,进而促进其抗疾病信心的提升。
2.5 健康指导
将胰岛素的应用知识告知患者,如注射的部位、方法、剂量等,并告知对尿量进行坚持的方法,若有恶心呕吐、神志恍惚、口渴严重等出现,及时就医。此外,嘱咐患者对胰岛素进行正确应用,并定期对病情进行复查,使情绪保持稳定,生活保持规律,适当进行运动,注重过度劳累的避免。
3.小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血酮升高,超过机体处理能力时,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发病急,是危重患者,常危及生命,如救护不及时会造成不良后果。
良好的护理是抢救DKA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密切观察及记录生命体征、神志、血糖的变化,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2]。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使其生活质量提升。此外,对饮食、运动方面的治疗进行强调,并告知对病情进行监测的必要性,对药物应用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自主对血糖进行监测。并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定期接受复查,实现慢性并发症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陈连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5例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01,17(9):9-10
[2]陈知,甘振雄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代医学,2001, 17(1):98-99
论文作者:赵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酸中毒论文; 酮症论文; 胰岛素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体征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