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的现状与思考_社会改革论文

团的现状与思考_社会改革论文

目前团的形势与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参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暑期工作会议的同志都是学院的骨干,大家希望了解全团的形势,这很好。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思路,供参考。

关于全团的形势,就整体而言,我认为是相当好的。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共青团工作最好的时期之一。大好形势表现在我们搞的两项跨世纪工程和一个行动(即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社会的普遍赞同,也为广大青年所欢迎。

共青团的工作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我想对它作一点理性思考是十分有益的。

第一,把“跨世纪”作为我们的工作方针。在93年召开团代会的时候,距离2000年还有7年的时间。当时我们研究了一个问题, 即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夜,以什么样的口号来凝聚青年、带领青年、组织青年、号召青年?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1949年春天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毛泽东同志向青年提出加强学习,发展生产。可以说,这就是召唤青年的一面旗帜,也是青年团的主要任务。50年代共青团提出过向科学进军的口号;60年代初期由团中央首先倡导,在青年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可以说教育了一代青年,影响至今;80年代初期,我们推出了张海迪的典型,进而唤起了亿万青年的觉悟,“把耽误了的青春夺回来”成为当时青年的时尚口号。我们还肯定并宣传了清华大学学生“实现四化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北京大学学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因为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主题。这实际上都是一个旗帜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确定什么样的工作方针,举什么样的旗帜?

经过全团上下讨论,觉得应该把着力点打在“跨世纪”的问题上,决定举起“跨世纪”的旗帜。举起“跨世纪”的旗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明确地告诉青年,既要立足现在,更应该面向未来。告诉全团,应该按照“跨世纪”的要求来设计我们共青团的全部工作。这就包括从政治的、道德的、精神的、文化的、科技的等方面来塑造青年的素质。

我们提出的“跨世纪”的问题,这既是对工作的前瞻性把握,也是获得了工作的主动权。从青年的角度来讲,确实觉得共青团是面向未来的;从党和政府要求的角度认识,共青团应当在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上有所作为,成为得力的助手。实践的结果表明,以“跨世纪”为工作方针和旗帜,不仅凝聚了青年,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带动了社会。

第二,以信任青年为基点。如何评价和对待青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80年代初期有过种种的议论,有过诸如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等悲观论调,这表明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就是说,对一代青年没有一个实事求是地评价和把握,就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也难以科学地确定我们工作的基点。

共青团对待青年的态度是鲜明的。我们认为,青年从整体上讲主流是好的,是以积极方面为主导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青年的伟大生力军作用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对待青年首先以信任作为基点。既然以信任青年为基点开始工作,我们就不能以教师爷的姿态出现在青年面前,而是以平等的、真正信任的姿态来对待青年。这实际上是一个青年工作的立足点的问题。你信任他们,你就会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多地注重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就会从正面引导,就会因势利导。当然,我们也不要否认青年身上存在的问题。但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问题呢?是成长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他们年轻,缺少社会生活经历,这正是需要引导和帮助的。今年初,团中央组织的青年思想、道德、文化状况调研,证明我们坚持信任青年的观点是正确的。

调查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状况在总体上发生了积极变化,呈现出平稳发展、积极向上的趋势。表现在思想上,广大青年爱国情感十分强烈,普遍希望祖国强盛,调查中将近90%的青年十分关注祖国的未来,希望中华民族振兴,祖国更加强盛;普遍拥护党的现行政策,90%的青年高度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认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对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抱有信心;在大学生中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情和认识评价不断提高。在道德上,广大青年崇尚美德,追求高尚,反对邪恶,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多数青年认为个人应对社会有所奉献。青年在道德行为上呈积极的状态,青年中涌现出不少一心为公,乐于奉献,见义勇为的典型。一些地方调查表明,为希望工程捐过款的青年在65%以上。不久前在云南丽江地震救灾中,最早出现的是一面鲜艳的团旗。在文化上,广大青年普遍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求知”是当代青年文化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广大青年在时代的进程中对自立的观念、效率的观念、平等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的崇尚。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当前青年思想道德文化的主流和本质是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道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道德素养亟待提高,一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还信心不足,不少青年文化生活审美情趣有待提高等,都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加以解决的。

第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全局,在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突破点、结合点和新的生长点。在以往的共青团工作中形成了一种看法,认为共青团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其它方面的作用。这种看法显然与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不相一致的。即使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共青团同样离不开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局。所以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团的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在新形势下必须、而且应该解决好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共青团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进入其中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真正的位置,才能担负起助手的职责。

具体来讲,我们在企业提出成才建功或叫成才立业。只讲成才不行,还要讲建功立业。对青年工人,在帮助他们成才的同时,还要推动、引导他们建功立业,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如果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就会自觉而又主动地把青年的成才过程与建功的过程一致起来,把建功的过程作为成才的实践过程,把成才的过程作为建功的积极外化。这不仅与青年的要求一致,也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之中。同样的思路,在农村中学,我们倡导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不仅使学习上拔尖的学生榜上有名,也使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脚下有路。过去只注意榜上有名,但是榜上有名的是少数,脚下没有路需要自强自立的是多数。实践教育活动,就是帮助中学生在中学期间通过实践和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这就和国家教委提出的农村普通中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一致起来了。在大学,我们团的工作就是要解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的问题。我们团的工作在为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中提供的素质要求力度越大,大学团的工作就越有价值。在农村,我们明确提出团的工作就是要带领青年脱贫致富。以上这些都是围绕大局来找切入点,找结合点,也可以说是一些新的生长点。

第四,共青团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从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特点,从青年学习接受的程度、青年的思想实际状况、青年的素质的实际情况等出发。这一点,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或多或少存在的大而无形,大而不当的问题、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一刀切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我们提出用爱国主义来构建青年的思想支柱,并以公民素质教育为起点,实施青少年教育。在企业,我们以青年职工敬业爱岗提高技能为基点,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农村,强调热爱和建设家乡,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实践,推动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在少先队组织,把学会生存,自强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作为对少先队员面向21世纪的要求。

第五,从服务青年入手。共青团承担着教育青年、组织青年、带领青年的使命。如何实现教育、组织、带领的目的?这里有一个切入点的问题。我们以服务青年作为切入点,这是因为这既是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遇到了新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共青团组织的帮助,也是共青团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行密切联系群众使然。我理解,服务青年,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青年身上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把教育青年寓于服务青年之中,就是要为青年的成长创造机会,为其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关心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满足他们正当合理的要求。简言之,叫创造机会,提供舞台,关心利益,满足需求。正是由于这么一种指导思想,所以才可能形成一种思想上的认同,才能更好地贴近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

第六,以办事业的办法和精神,开展新时期的共青团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观点,是一个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共青团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

我们可以研究这样的现象,过去在企业中共青团要搞个活动,先向主管领导写报告,批时间,批经费,可以停工停产让团员青年去参加活动。这是在计划经济状况下的搞法。现在这个办法不行了。比如邯钢,实行成本核算,模拟市场,你共青团组织活动能停工搞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要按市场的办法运行。按市场的办法,实际上是解决我们共青团工作长期以来缺少依托,缺少法律支撑,缺少一种运行的良性机制的问题。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虚功实做。

正是有这么一种思想观念、有这么一个观点,我们改变了农村团的工作的形式,通过找项目来为共青团的农村支部找到一个有力的工作支撑,活动的支撑,以及经费来源的支撑。一个团支部有几亩基地田,种果、栽树、养殖,既可以作为一个培训点,又可以作为一个经济的来源,一系列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农村这就叫做项目带动,这就是办事业的办法。

在企业,明确提出共青团工作要进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去。我们提出,共青团在企业要搞企业行为,比如共青团对青年职工的评比要以企业岗位的标准为基本依据;对青年职工的要求要按企业的规范而科学制定;对青年职工的奖励要纳入企业的奖励体系。同时我们还提出要建立党政领导挂帅,其他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青年工作委员会,要建立青年职工的培训阵地,要设立青年职工的奖励基金等等。这些都已得到了实际的效果,使企业团的工作开始走上了与企业转换机制相适应的轨道。

这种思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出现过去共青团的活动中,因为人员变动所出现的“人一走茶就凉”的局面,也避免了短期行为。过去经常是走一个人就换一个“调”,后面来的人与前面的人衔接不上,经常是“新打锣重开张”这么一种非良性循环。这种情况使共青团长期难以形成长效的积累,工作资源往往随着人的离开、变动而流失。总之,以办事业的方式开展团的工作,可以形成团的工作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行机制;可以建立起可靠的组织依托、物质保障,保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共青团的工作要走社会化的路子。过去我们有一个观念,总是觉得共青团做什么事情独挑好,实际是难以办到的。在社会化大生产,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观念更变得局限和狭隘。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加上组织体系完备的优势,只有走社会化的路子,才能调动起各方面的资源,把青年工作变为一个社会工程。从这个认识出发,就应该是“上下左右同唱一支青年曲,党、政、工、团共育一代人”。要牵动所有的资源都来关心青年,服务青年,帮助青年,教育青年。比如在企业开展的青年岗位能手活动,20个部委分别和团中央联合下文,这不仅解决了领导问题,也解决了相关政策问题,共青团的任务主要是具体组织协调,开展相关活动,免去了后顾之忧。如希望工程,是由共青团组织倡导和具体实施的,但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为全社会所关心,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性工程,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这就叫走社会化的路子。这就是优势互补。发挥共青团的优势,依靠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这就是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第八,工作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这是这几年总结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我们的思想工作、青年工作、其他工作都有这个问题,都有一个使其具体化,找到一个实际可操作的载体或手段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有突破。比如少先队教育,我们搞了个手拉手的活动。手拉手,既形象又具体。它是指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健康的与身体有残疾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之间互相交友,互相帮助,互相受益的一项活动。她的具体和可操作性表现在一对手拉手小朋友之间开展“四个一”的活动,即交一个朋友,写一封交友信,寄一本书,看一次朋友。1993年推出这项活动后,94年就有100 万对少先队员手拉手交友,95年快速发展到1000万对。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孩子们中间,但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它的思想内涵是团结互助,是集体主义,是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我曾用“构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灵与肉的新长城”来形容。这件事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孩子们的欢迎,就在于她具体,可操作,自然大家都可参与,可以变为青少年的行为。

第九,突出重点,有所作为。应该说共青团长期以来做的工作不少,一天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但一年到头,在社会上能造成影响的事,在青年中留下印迹的事不多,总结起来是多而全,零而散,不集中,分散了精力,没有形成名牌和整体优势。团的十三大以后,我们十分明确,就是攥紧拳头,突出重点,打响名牌,有所作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坚持搞好二项工程一个行动。即使是两项工程也有重点,文明工程突出青年志愿者活动,人才工程在企业中就是培养岗位能手,农村抓星火带头人。所以,使精力、目标集中,成果也就集中反映出来。

我认为,共青团工作在新的情况下能有新的发展,能有新的思考,第一,是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这个伟大的理论使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靠中央的领导和关心。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年,重视青年工作,鼓舞和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第三,是靠改革。改革为共青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改革为共青团提供了新的机遇。第四,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大胆探索。要按照邓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去试验。第五,是要在新的形势下,努力挖掘、发挥共青团的优势。改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机遇,对共青团来说,尤其是如此。改革、搞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要择优,而在社会的人群中,青年是最优的,他们精力最旺盛,富于热情,最少保守,最积极,最活跃。共青团是青年的组织,共青团和青年联系在一起,自然会获得强大的活力和力量源泉。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标签:;  ;  ;  ;  ;  

团的现状与思考_社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