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应用复方甲氧那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比较两组咳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咳嗽评分为(2.1±0.6)分、对照组评分为(2.0±0.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为(0.3±0.1)分、对照组评分为(1.2±0.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甲氧那明;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093-01
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受细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所引起,临床治疗多以控制感染,消除症状为主,但治疗后咳嗽仍不消失,甚至加重,这种情况称为感染后咳嗽[1]。患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同时在有刺激性气味或鱼运动后加重,常规治疗效果不够显著,同时在停药后易出现复发。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采取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感染后咳嗽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咽痒等症状,患者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史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1~67岁之间,平均(39.7±2.8)岁;病程10~35d,平均(20.4±3.5)d;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2~65岁之间,平均(38.9±2.6)岁;病程10~33d,平均(20.1±3.2)d;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片0.5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患者复方甲氧那明治疗,甲氧那明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周;两组在治疗期间禁止服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止咳药物及抗生素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根据《镇咳平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分为0分,1分,2分,3分;0分代表患者咳嗽症状完全消失;1分代表患者有轻微咳嗽,对正常生活和工作不造成影响;2分代表咳嗽较为严重,持续性咳嗽,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影响;3分代表咳嗽剧烈,对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本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咳嗽评分为(2.1±0.6)分、对照组评分为(2.0±0.4)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为(0.3±0.1)分、对照组评分为(1.2±0.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部、喉部等出现炎性疾病,该病可在一年四季发病,其中春季、秋季发病率较高,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当患者病症较轻时,主要症状为流涕、打喷嚏等,多数不会引起咳嗽;而引起咳嗽的主要因素为病毒感染出现的炎性介质对感觉神经末梢进行作用,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咳嗽敏感性增强,从而使多数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急性咳嗽,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阿奇霉素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该药物对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敏感性较高,同时对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显著效果,但该药物易引起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不利于康复。复方甲氧那明是一种复方制剂,包含盐酸甲氧那明、氨茶碱、那可丁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甲氧那明能够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起到抑制效果,使气道高反应性降低[2],从而达到效果;氨茶碱则能够解除支气管黏膜水肿,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咳嗽,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那可丁是一种镇咳药,该药物对痉挛性咳嗽、过敏性咳嗽、发作性咳嗽均有一定的价值;而马来酸氯苯那敏为一种抗组胺药,该药物能够阻断H1受体,拮抗组胺,减少气道上皮细胞的活性,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3]。四种药物合一,互相协同,达到镇咳、平喘、祛痰的效果。
本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为(0.3±0.1)分、对照组评分为(1.2±0.2)分,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3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云.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旬刊),2012,10(6):801-802.
[2]曾一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5):450-451.
[3]周新,包婺平,翟介明,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6):407-411.
论文作者:张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患者论文; 明治论文; 复方论文; 上呼吸道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