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_甘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_甘俊

甘俊 四川省内江市实验小学 641000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尤其是小学阶段,如果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就很难得到培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013-01

一、改变传统观念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合理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自觉主动。这样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彻底改变观念,学习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做好四个转化和树立四种理念。

教师可以做好四个转化:从应试教育学习转化为素质教育学习,从封闭性教学转化为开放性教学,从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化为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从统一方法转化为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应树立四种理念:全面观,现代的教学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发展;发展观,课堂教学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基础;快乐观,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主人观,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为主人的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表现,是课堂教学的始点也是终点,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是指挥棒,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依赖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目标,不仅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也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如果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就会在课堂上有意识地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努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方向就会明确,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具体化、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小数的初步认识,知道小数的(以元和米为单位)现实含义,能认、会读、会写小数;2.知道一位小数代表十分之几,两位小数代表百分之几;3.对小数的初步学习,使学生明白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等能力,以及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当然,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的制定,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显地区分开来,分别实现。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或达到教学目标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该将这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才是完整的高效的课堂。

三、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中,教师就应该考虑多种手段,使课堂教学最优化。现代媒体的进步和发展,使得教师们选择的机会增多,如果能够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合理利用,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功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小黑板、卡片等,现代的多媒体非常丰富,有幻灯、投影、录音、电脑、网络、光盘、视频、动画等,我们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有效教学。教师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方便、实用价值,也不要滥用现代媒体,过分放大多媒体的作用,造成课堂太花哨。现代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传统媒体也可以在重要处突出重点,如可以将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用红色笔表示强调,让学生能印象深刻,并便于记录。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多动脑筋,就一定会选择并利用好各种手段,为教学服务,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能坐在位置上听讲,记笔记,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将课堂教学中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起辅助作用,学生的学才是主体。学生真正做主体,是指课堂由学生做主,而不是形式上的主体,或者口头上的主体,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做主。从时间上讲,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活动,由学生安排,可以讨论、交流、辩论、实验等,教师只是帮助引导,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提示,进行一些激励性评价。当然,不同类型的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即使是同一课型的课,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人而异,只要能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好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一个高效的课堂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容量、多快的节奏,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具体讲,如果能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学得主动,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课堂练习有数量和质量,课堂反馈及时处理和调节,这就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五、常态基础训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常态基础训练。要强化双基教学训练,使训练常态化。常态基础训练并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课时,进行题海战术,回到传统的灌输教学的老路子上,而是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方法、合适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常态基础训练,也应该提高其质量,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常态思维训练应该充分做准备。

总之,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方面,教师对自身教学要进行定期审视,在发现问题中提升教学水平,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创新。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于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甘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论文_甘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