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江山市贺村第二小学 324109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8-061-01
“随文练笔”,是通过练笔活动促进语言与写作方法的迁移,加深课文内容与思想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种练笔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又能以文本阅读为依托,我们的学生容易学,而且颇有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的最佳途径。
然而,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随文练笔设计大都处于自由发挥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随文练笔教学的普及推广。本文将从“随文练笔练什么、随文练笔怎样练”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随文练笔练什么
随文练笔可以练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块内容:
1.仿写言语形式
言语形式的仿写包括句式仿写与段式仿写。句式仿写对象为拟人句式、反问句式、比喻句式、排比句式等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段式仿写对象为承接句段、排比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通过大量的形式仿写帮助学生把握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
2.仿用言语材料
所谓“仿用言语材料”就是一种“移植”,即将课文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提取出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这种言语“移植”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移植”过程是两种情境叠加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理解与判别;其次,“移植”过程也是两种情境比较状态下,对言语材料的调适与重组。这是学生对课文言语的内化过程、建构过程,其积累意义远大于传统的死记硬背。
3.重构文本内容
所谓“重构文本内容”,就是提取文本信息进行概述,变换叙述方式进行改写,对后续事件进行续写,对行文简略处进行扩写,对文本未尽之意进行补写,还有对文本内容进行评述以及对文本主题进行多角度的内容重构。通过种种言语实践,深化文本理解,训练语文思维,满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燃起的表达欲望。
4.迁移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包括段法和篇法。段法分按时间顺序构段、按方位顺序构段、总分结构构段等;篇法与段法具有对应性,是在其基础上的扩展,旨在习得文章作法。
二、随文练笔怎样练
1.规范言语形式仿写
首先,所仿言语形式具有典型性。选择仿写的言语形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是文本中的典型语言现象;(2)虽然在文本中是孤例,但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对学生语言具有规范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形式仿写应具有情境性。言语形式之所以具有表现力是因为它与语境相适切,如果将其与语境相剥离,训练很枯燥学生难以接受不说,也失去了体味语言,积淀语感的意义。因而,初仿尽可能不脱离课文语境,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以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二仿迁移到课外,以所仿句式表现生活情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课标本第9册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未注明的都选自第9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是一个由“带着”引导的“复说”句式,读来很有气势,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对丰富学生相对贫乏的抒情语言范式具有一定价值。我安排了如下仿句练习:
①战士们昂首挺胸,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带着__________________,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②圆明园遗址上那些石柱,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带着__________________,矗立在乱草丛中。(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③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带着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穿插进行,既是语言训练,又为学生表达阅读感悟提供平台。
2.规范言语材料仿用
首先,言语材料应具有典范性。言语材料表达细腻、传神,表现某一事物(主题)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
其次,言语材料应具有现实性。言语材料所表达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迁移价值。其所传达的情,展示的境,学生也曾经历、体验,但又往往表达不出,表达不好,有必要进行学习积累。
最后,言语材料应相对集中。某一主题的语料在文本中相对比较集中(丰富),零星的语料难以进行实际操作。
3.规范文本内容的重构
文本内容的重构应遵循以下两点:(1)遵循课文的语境系统、意义逻辑。那些流离于课文语境、课文意义逻辑之外的练笔是毫无意义的。(2)遵循学生的经验系统、思维逻辑。那些超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的练笔,只会令学生厌倦,结果适得其反。
4.写作方法的迁移规范
写作方法似乎是一种表达方法,而实质却体现为一种思维方法。操作时,应特别强调读对写的指导作用。在阅读中理清层次,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潜心会文在头脑中“建模”。只有建立了“模型”,练笔时才不至于走样,方法迁移才能成功。
第26课《开国大典》中有一段话介绍会场情况:“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一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作者以抓住中心辐射周围之法介绍会场,景物关系一目了然,语言表达条理清晰,非常值得学习。我是这样进行方法迁移的:读:从语段中找出景物,绘制会场示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先写天安门广场,明确顺序;通过引读、对着图读等多种形式地读,完成“建模”。
写:运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的教室或校园。
朱作仁先生说,读写结合是一座“富矿”,随文练笔更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措施。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开掘,它定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言语论文; 带着论文; 句式论文; 文本论文; 学生论文; 形式论文; 材料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