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猪病的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秋季论文,对策论文,猪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秋季猪病流行特点
猪瘟时有发生,非典型性占据主流,成为混合感染的重要疫病
有些猪场缺乏规范化的猪瘟净化技术和手段,猪瘟隐性带毒猪,特别是带毒母猪的普遍存在,使猪瘟疫原难以清除,而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以及饲料霉菌毒素的持续危害,使免疫抑制现象无处不在,又大大地影响了猪瘟疫苗的接种效果,导致免疫失败。不少中小猪场发生高热综合征等疫病时,几乎都少不了慢性猪瘟的共同危害,成为混合感染的重要疫病。散养户对猪瘟疫苗的接种密度和注射质量更是大打折扣,加上多年来普遍使用猪瘟弱毒疫苗等因素,使猪瘟病毒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发生了改变,致使猪瘟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出现非典型性变化。
猪蓝耳病虽有所缓和,但仍不容忽视
近两年来,我国局部地区的高热病依然断断续续发生,从未停止过。不同的猪场发病情况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均以发烧、皮肤发红、耳朵发绀、咳喘、呼吸急促、腹泻、出现神经症状以及母猪繁殖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近期某些猪场发生的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通过临床观察及对病死猪剖检,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继发感染了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非典型性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或附红细胞体病等双重或多重混合感染,与那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同出一辙,只是流行规模和传播速度比较缓和罢了。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主要的细菌性疾病
近年来由于受饲养管理、环境条件、霉菌毒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普遍存在,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而不少猪场发生了该病,又常被忽视或误诊误治,令其得以流行。
霉菌毒素危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
由于霉菌的无处不在,而一般猪场仓储条件有限、检测手段缺乏,加上技术人员缺少防范意识,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已经极为普遍,蒙受惨重经济损失的个案屡见不鲜。不少专家学者曾为此多次发出警告,但很多猪场却未引起应有关注,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仍然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
免疫抑制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免疫效果下降
一般说来,免疫失败不排斥疫苗质量因素(特别是疫苗的运输和管理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但目前由于各种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存在,普遍造成猪体免疫系统组织器官的缺损和破坏,使免疫细胞减少、凋亡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形成,无法完成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出现免疫干扰或免疫缺陷,这才是目前免疫失败的真正原因。
多重感染依然是疾病流行的主要形式,病毒病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病原的多重感染是近几年来猪病流行的主要形式,其中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继发或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促使病情复杂化。临床上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出现,剖检变化错综复杂,以蓝耳病、猪喘气病为主的呼吸道症状及呼吸器官的典型变化和广泛性损害,几乎见于所有病猪群中,导致了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呼吸道病综合征几乎遍及所有猪场且常年不息
近年来,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普遍发生,对猪群造成了严重危害,许多猪场为防控该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结果是疫病不但没能有效控制,而且还导致了生产上的恶性循环。由于该病病因多、病原复杂,防控难度较大,当前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几乎遍及所有猪场,无时不在,常年不息,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顽固性疾病。
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科学配比的预混料或全价饲料,注意圈舍通风换气和防寒保暖。加强猪场的消毒防范工作,猪场要设多道消毒防线,消毒防范制度要执行到位。除常规消毒外,大风过后要及时消毒,要防止人为造成消毒药药效降低,确保消毒效果。灭蝇、灭蚊、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
控制猪摄入霉菌毒素,因为霉菌毒素可导致肌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使猪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较低,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而目前猪场使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大部分只能吸附黄曲霉毒素,而对玉米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的吸收效果较差,因此一些猪场虽然已使用了霉菌毒素吸附剂,但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科学免疫 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免疫程序,保证疫苗确实有效,并免疫到位。尤其是猪瘟疫苗、细小病毒病疫苗、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要切实抓好,两胎以后的母猪可停止细小病毒病疫苗的免疫,但产第一胎前一定要免疫。
要做好猪群药物保健,无传染病时不要用抗生素保健,倡导用益生素、中药保健。有传染病发生时,在隔离病猪的同时,要结合消毒对同群及全场猪进行药物保健,但用抗生素保健不可时间长。
加强监督管理 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和农业部提出的重大动物疫病“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一律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一处理”要求,坚决制止有病就卖、散发疫原现象的发生。
定期做好驱虫工作 每3个月全场驱虫一次,可有效提高饲料报酬率,避免因寄生虫引起的肌体抗病力下降。另外,还可以定期投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清瘟败毒散等,配合西药,如氟苯尼考,效果更好。
做好药物预防
方案一 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用任意一种组合(每吨饲料和饮水用量)分别于5~6周龄、8~9周龄、11~12周龄、16~17周龄各用1周。采用脉冲式给药,可有效防止细菌或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增强猪的抵病力并防止疫病传入,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
方案二 每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100克、10%的氟苯尼考600克、10%的多西环素1000~1500克、清瘟败毒散2000克、70%的黄芪多糖500克,保健用药7~10天,每月2次;如有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再添加适量的脱霉剂,可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
方案三 每吨饲料中加入500克10%多西环素、600克黄连解毒散,连用5天;间隔15天后,在每吨饲料中加入300克泰妙菌素和500克10%的氟苯尼考,连用5天。
3 治疗原则与措施
提高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
可溶性黄芪多糖、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等、目的是提升免疫力,补充体液,防止瘫痪,电解多维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应激反应。
增强免疫机能的药物可选用黄芪多糖、维生素C、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抗病毒的中草药可选用金银花、千里光、蛇舌草、大黄、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黄连、黄檗、蒲公英、水灯芯等,凡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对治疗和稳定病情都有较好的作用。
方案一 注射猪免疫球蛋白,每公斤体重用0.2毫克,每天1次;20%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公斤体重用0.1~0.3毫升,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2次,分点分别肌注,视病情轻重,连用3~5天。
方案二 注射复合免疫球蛋白,每公斤体重用2毫克,每天1次;每公斤体重用林可霉素0.2毫升+黄芪多糖0.2毫升,每天1次,分点分别肌注,连用3~5天。
方案三 对混合感染严重猪群的治疗。当有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时,病猪皮肤发红比较明显,可用长效土霉素,每50公斤体重10毫升、体重地塞米松磷酸钠5~10毫升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一次肌肉注射。
当有链球菌混合感染时,表现为关节肿大、积水,建议使用头孢噻呋0.5克+阿莫西林1.0克+硫酸小诺-庆大霉素1.0克,以上用量为100公斤体重猪的治疗量,同时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
呼吸道症状明显的病例往往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咳嗽和腹式呼吸,鼻镜干燥,喜俯卧,此时可用酒石酸泰乐菌素625万国际单位+左旋氧氟沙星2.0克+阿莫西林1.0克,结合10%板蓝根注射液1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以上为100公斤体重猪的治疗量。
当消化系统紊乱时,病猪表现为排酱油色粪便,有恶臭,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有的猪有呕吐现象,病猪尿黄量少,颜色加深、浑浊时,可使用10%板蓝根注射液10毫升+10%氟苯尼考注射剂10毫升+10%强力霉素10毫升,进行肌肉注射,以上为100公斤体重猪的治疗量。
方案四 中药治疗。可用生石膏40克(先煎)、肥知母20克、生山栀10克、板蓝根20克、黑玄参20克、金银花10克、川大黄30克(后下)、炒枳壳20克、生甘草10克、鲜竹叶30克,水煎、去渣、候温,用胃管投服,每天1剂,连服2~3剂,对发病较慢的猪可采用此方,治愈率在70%以上。
分阶段辩证防治
对于刚开始发病的猪,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核糖核酸一侧注射,另一侧注射清热解毒类的中药稀释头孢类药物,连用3天,一般即可控制;若病猪出现呕吐现象,嘴边有黏液,嘴频繁地拱地,有的猪屁股不停蹭圈、转圈时,可使用伪狂犬病疫苗加倍量紧急注射;若发病猪经过治疗后,体温正常,精神尚可,但食欲废绝、爱喝脏水,可注射猪瘟高免血清三联抗或者用猪瘟疫苗大剂量紧急注射;当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病猪皮肤发红、背部有针尖样的出血点,尿呈茶叶水样,后肢走路无力时,可用黄色素注射液或土霉素类药物进行注射,每天1次,治疗两次即可,注射时注意更换针头(一猪一针头),不可乱用所谓的治疗血虫病的复方磺胺类药物。
发病中后期,要实施对症治疗。可进行强心(注射樟脑磺酸钠或安钠咖),输液补充营养和能量(ATP、COA、肌苷)。病重猪静脉输液(50公斤体重猪):50%葡萄糖20毫升×2支,生理盐水300毫升,维生素毫升,维生素C4毫升,肌苷4毫升,20%安钠咖3毫升,混合一次静注,隔天重复一次,一般两次以后病重猪即可恢复精神,慢慢恢复采食量。
不要滥用药物,禁止盲目大剂量使用药物
对于体温升高的猪,如不超过41℃,建议不使用退热药,并且退热药物要尽量选择使用柴胡等中药制剂。退热药和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不能频繁使用,并且要严格控制剂量,否则病猪治愈率会更低。对病猪可采用注射长效头孢类等抗生素,不建议频繁给猪注射或者更换药物。禁止盲目大剂量使用抗菌和退热药,以免出现用药越多、注射次数越多,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的情况。对病情严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要及时淘汰。注射时做到一猪一针,防止造成交叉感染。对重症病例,还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调节电解质平衡,可静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