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中心卫生院 262100
【摘 要】 实施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手段。如何安全.有效.全面开展小儿预防接种,不仅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有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以保证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减少接种的不良反应,创造最佳接种状态。
【关键词】 预防接种 家长沟通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护士与幼儿家长及幼儿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既帮助婴幼儿家长,也需要取得婴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一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1 对辖区内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对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开展预防接种的必要性.重要性.打预防针后有何好处。对家长的疑问,耐心解释,提高家长重视小儿打预防针的自觉性。
2 好的环境可诱发出好的心情。整洁.明亮.布局合理的办公环境,有序的工作流程,卡通图片的设置,都会为工作人员和接种儿童及家长创造出好的心情,有利于有效的沟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 充分发挥亲和力
1 热情诚恳的态度
热情诚恳的态度是做好沟通的前提,医务人员在进行计划免疫工作时应采用热情.诚恳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儿童和家长,向家长介绍免疫程序和疫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时,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理解能力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使家长尽快地理解和接受医务人员讲解的内容,家长提出问题时,医务人员应仔细倾听,耐心解答,直到家长满意为止。
2 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孩子及其家长
在接种儿童及监护人走进我们接种环境的时候,都会处于一种恐惧.拒绝的心理状态,以苦闹表示反抗,监护人此时的情绪也会因为孩子的反应而变的焦虑和无奈。在接种开始前关切问候孩子的最近身体健康状况,轻松交谈接种需要注意问题,有利于拉近相互关系,缓解焦虑情绪。对于儿童来说,打针是最可怕的,挣扎.苦闹也是很自然的表现,所以护士要善于抓住小孩子的心理,减轻和消除孩子紧张怕痛的心理。根据儿童不同年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一岁以内的以逗引为主,应用现有的玩具.图片及儿童喜欢的动物名称等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转移目标达到减少苦闹。两岁以上儿童夸其勇敢.坚强.漂亮.聪明等,反应强烈的儿童采用鼓励与态度严肃相结合等,大多都会由不配合到配合注射。这样有利于和监护人建立亲情关系。同时交代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及疫苗一般反应的处理方法及接种门诊电话,有异常随时询问,让孩子的父母充分体会到你对孩子的关心,避免孩子接种后出现一般反应所造成的恐慌。
三 负责任的态度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
负责任的态度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是维系沟通的细节。护士在接种前认真核对接种证及通知单,坚持“三查七对”,坚持安全注射原则,认真仔细。实施接种操作时熟练掌握无痛技术操作,操作中做到轻柔等,这些都是取得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接种者与家长儿童沟通的重要环节。
通过良好的沟通.高超的护理技术,家长对预防接种有了新的.正确的认识,并积极的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通过有效的沟通,极大的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与家长.儿童良好的沟通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黄珍强. 小儿预防接种与家长的沟通体会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5期
{2}郑素平. 预防接种过程中影响医务人员与儿童家长沟通的因素与应对措施首席医学网 2011年 04月03日
[3]免疫规划培训教材 2008年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家长论文; 儿童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态度论文; 孩子论文; 小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