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思考论文_陈建军

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思考论文_陈建军

广西德保百矿铝业有限公司 广西百色 533700

摘要: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很长时间一直由行政部门主导。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撤销后,工作转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负责,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有色金属分会具体承担,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用户满意工程、名牌战略和实物质量认定等工作。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展开了全面质量管理、用户满意工程、名牌战略和实物质量认定等工作。本文对有色金属工业产品质量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品质量提高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

由于受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质量发展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基础差,创新能力不强,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等。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多年居世界首位。产品质量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提升质量水平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变强不可逾越的现实基础。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做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是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有色金属工业产品质量影响原因分析

1、基础研究和基础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有色金属工业公益性研究机构撤销后,产品工艺技术,可靠性试验等基础性质量保证能力建设和技术研究完全依靠企业自主开展,缺乏政府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二是质量基础性投入与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规模的增长不相适应,一些有色金属中小企业聚集区、产业园区没有建成协调配套的计量、检测、试验等公共性质量保证设施和公益性的质量技术培训、咨询和服务平台,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

2、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一是产品标准体系的结构不合理。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体系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标准,其次是协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而在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占了绝大多数,企业标准的数量明显偏少。二是现有产品标准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只有不到50%的产品标准的技术水平稍微超前和符合国内现有科技、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更是少之又少。

3、质量监管奖惩工作有待改进。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更多地集中于产成品的质量监督,而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重欠缺,“有监无管”或“只监不管”问题日趋突出。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管牵涉多个部门。由于不同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接口不清,加之监管手段单一且组织协调不力,监管重叠和监管缺位在工业产品质量监管中同时并存,造成监管效率低下,对质量违法企业或个人的处罚惩治力度十分有限。由于工作机制体制不完善,我国部分企业质量责任意识薄弱,为了获得短期利益随意降低质量要求。如一些铝型材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建筑商的不正当需求,低于规格要求组织生产,造成不少产品质量不达标。

4、对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引导、帮扶不够。我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数占到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99%左右,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工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大量中小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检验、检测设备不全,技改投入不足,导致产品质量的保证能力严重不足。

二、推进产品质量提高对策和措施

1、加强政策引导。一要健全质量发展政策与规章制度。在修订完善已有产业政策、部门规章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形成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内容协调、措施配套的工业产品质量发展政策与规章体系。二要加大已有质量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发挥质量在市场准入、违规处罚中的否决权和支配权,增强质量政策措施对企业良好行为的鼓励作用和对不良行为的制约作用。三要推进品牌培育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品牌、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新形象。优先安排与品牌建设有关的技术改造、质量攻关、标准制修订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企业是质量主体,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是抓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要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覆盖研发、采购、制造、运输、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加强班组建设和现场质量知识培训,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鼓励企业依靠信息化手段,推进质量技术与质量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对产品供应链和全寿命期的质量控制。要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

3、完善工业产品标准体系。适应有色金属工业行业稳定发展和两化融合的需要,密切跟踪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动态,及时修订过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扶持,鼓励企业瞄准高端市场或技术前沿,制定实施达到国际水准的企业标准或技术水平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推行标准符合性认定,促进工业产品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消除工业企业无标生产、降标生产和违标生产。

4、加大基础性投入。加强计量、检测和试验能力及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适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需要的产品质量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开展对制约工业行业质量发展的共性技术质量问题的基础研究和集智攻关,切实攻克一批制约工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计划中,加大对产品品种开发和质量提升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新产品开发、共性技术质量问题攻关等项目。集中建立一批产品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和网络平台,为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圈和中小企业聚集区中的各类企业提供全面的计量、检测和试验支撑以及质量技术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5、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一要建立质量信誉社会评价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探索应用第三方信用评估服务,建立工业企业质量信誉社会评价机制。二要发挥社会性组织的自律作用。支持区域性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企业联盟等社会性组织建立健全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承诺为基础、面向组织内全体成员单位的自律性规范或公约,约束企业质量经营行为。三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奖励诚实经营、守信用、信誉好的优秀企业,及时曝光、制约和惩戒虚假经营、不讲诚信、信誉差的不良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文化氛围。四要加强质量理念、知识的培训与普及教育,积极推进先进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质量监督机制。

通过对引进的先进加工装备消化吸收再创新,有色金属加工产品质量水平也迅速提高,附加值较高的铝箔、铝工业型材、内螺纹铜管已大量出口,彰显了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的质量实力。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质量不仅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能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能够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质量水平相媲美,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中华,褚洪志. 浅谈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管理[U].世界有色金属,2013,(6).

[2] 欧阳森,李奇.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的质量服务体系研究[U].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

[3] 孙旺,秦立军.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与质量控制[U].电力设备,2013,9(7).

[4] 韦荷.基于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

[5] 陶顺,肖湘宁.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估的研究Ⅲ.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5(2).

[6] 何禹清,彭建春.考虑用户不同需求的有色金属质量综合评估[U].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4(12).

论文作者:陈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工作思考论文_陈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