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次领导_政治论文

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次领导_政治论文

试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理想信念论文,高层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1)04-0010-04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是人们精神的依托和行动的指南。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重合之中,理想信念体现了人类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一种努力。依据对“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分析,本文试提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理念,与同行讨论。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高层引领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第一,人的思维结构的特点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高层引领的理论依据。人的思维结构是将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思维结构即人的认知结构,它是复杂的、多层次、多方向的。一般来说,人的思维结构具有高层导向性,人总要不断地尝试从现象的杂多性中寻求世界的齐一性,不断地在“多中求一”,追求最高、最本质的东西。同时,它又是多向的,但多向的拉力不是一个平衡状态,总有一向拉力占主导地位,正是这个占主导地位的一向拉力,决定了人的主流思想。

人的思维结构特点的高层导向性和一向主流性提示我们: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顺应人的思维结构特点,进行深层的理论教育,是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大学生的思维结构中已经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知识系统,为了实现思想向更高级阶段的飞跃,需要进行走向未来的精神品质教育。精神品质教育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自觉的实践活动,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视界,它既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又要具有未来的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精神生命的发展。

第二,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理想信念的高层引领。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需要思想、意识等主观条件的成熟。(1)当一个人的人生需要由自然需要发展为社会需要时,才可能去追求一个较为广阔和深刻的人生目的,并以此思考人生;(2)当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抽象思维水平时,才能概括地认识社会,评价人生的价值,提出确定的人生设想;(3)当自我意识发展到能经常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提出明确目标来调整自己行动的水平时,才可能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实践提出可行的人生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上述主观条件。他们的思维素质得到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形成并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逐步增强;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更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意义,特别是能认识自己承担的社会历史任务。大学阶段是人生各种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及确立的时期,对大学生人生意识的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的高层引导教育非常重要。

第三,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对国家强盛意义重大。理想信念既是一种个体意识,又是一种社会意识。作为个体意识,理想信念集中体现了个人对生活目的和人生意义的看法和态度,理想信念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价值导向、动机激发的功能。作为社会意识,理想信念对民族的发展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功能,是一个社会聚集力量、促进社会进步(或使社会停滞倒退)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民族主体精神的维系与弘扬,离不开对一代代国民人生理想信念的塑造。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没有对新生一代进行科学的、进步的人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影响,就难以成为强盛的国家和优秀的民族。理想信念的高层引领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信念,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的指导思想,一代新人的人生理想将孕育出一个社会。

第四,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略带矛盾性的发展特点需要理论上的高层引领教育。每一代人都是被所处时代塑造的,每一代人都具有属于他们自身不可替代的、不可复制的特点。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是不争的趋势。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90后”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长大,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承受谋生、就业的风险压力。他们的思想意识在“讲理想、讲奉献、讲集体”的父辈文化的教育培养和时代环境熏陶的双重塑造中,形成了略带矛盾性的发展特点。他们具有崇尚独立自由、健康向上的理论认知,务实又略显功利的自我发展目标,积极并带有鲜明个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执行力趋弱趋缓的行动方式。“90后”大学生对“我平庸,我快乐”有较多的认同,他们对个人近期的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有设计、有追求,他们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呈现出成功愿望强烈、政治需求淡漠、理想信念短期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对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疏远,没有远大目标的追求。他们思想深处的迷茫、脆弱、无意义感和使命感、责任感时常冲撞。这些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即:当代大学生要更好地承担起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需要加强理想信念的高层引领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应是学生之缺和教育之需的结合,以下两方面是理想信念教育高层引领的主要内容。

1.确立为社会理想的奉献意识。理想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两大类。个人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都有对将来恋爱、婚姻、家庭、衣食住行等生活内容的美好设计与憧憬。职业是人在社会上生存、谋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在社会中获得一定地位并有所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人们也有自己的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理想目标。个人理想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奋斗的直接动力。如何使个人的奋斗和社会理想相结合,使个人发展的现实性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相契合,这既是个人的选择,也需要社会的引导。

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就是要使大学生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此,需要明确以下四点。第一,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个人的成长条件、发展的机会、肩负的责任都是同社会发展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更美好的。人不是在社会之外奏响自我生命的乐章,人的现实的生活环境只是人生理想萌芽的土壤。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与它的时代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目标与共同理想,个人的人生理想应该与自己时代的价值目标、社会理想相一致,个人理想升华到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第二,明确大学生的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更是一种神圣责任的象征。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他们肩上。第三,社会的共同理想需要全体公民的努力。社会理想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任何一个社会所提出的任何远大的理想必须成为社会成员行为的内在要素,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现在的社会理想,即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必须通过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任何建树,实现这个目标就是一句空话。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提出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结果。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知识群体,要确立为社会理想的奉献意识。第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共产主义理想的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当我们为共同理想奋斗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所从事事业的未来,当我们运用现实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完成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时,就会使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逐步地从一种现实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确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努力工作、积极奋斗是我们应该对人类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2.明确政治信念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政治信念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群体或个人,对理想社会模式及其社会政治理论坚定不移的相信和追求。政治信念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使教育对象接受相应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掌握相应政治知识,形成相应的政治素质。在西方,主要通过政治社会化使社会的政治信念得以传播和延续。它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在中国,主要通过政治理论课和相关活动得以普及和确立。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政治信念的教育内容是不能缺少和淡化的。政治信念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政治理想的笃信和奉行,是人们道德人格的升华和自觉。人们对政治生活的看法一旦内化为政治信念,便内在地决定着他的政治生活态度,决定着他的思想、道德,甚至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决定着他的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和基本特征。

从整个社会来看,政治信念对社会的有效整合、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政治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纽带,它能把人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使人们的热情发生汇聚。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多元,一定程度上表示出政治信仰体系遭到分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主导的政治文化、政府的合法性等就会产生怀疑,当一个政党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时,社会的动荡将有可能发生。所以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培育人民的政治信念认同,加强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引领,成为维持构建社会和谐、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稳定的关键。保持社会成员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的协调一致,对保持政治系统的稳定有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理想信念高层引领的教育方式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讨论,本文择要两点。

1.联系实际,融入生活。正确而高远的社会理想、政治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是现实生活的指引,没有它,生活理想很难高雅清新,从容淡定;职业理想很难竭尽全力、高瞻远瞩;道德理想也难以尽善尽美,领悟真谛。但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引领决不是彼岸世界的理论悬壶。在引领大学生建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要让理论立足、观照、渗透生活实际,而不是脱离、空泛、僵硬地凌驾其上,这是理论具有亲和力的关键。要努力使高深理论观照人们的生活世界,是这一引领教育成功的关键之点。因为个体真正精神世界的建构与超越,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而是来自内在的认同与觉醒。没有充盈而坚定的生活信念的支撑,道德信念会失去载体,无所依附;社会政治信仰可能如海市蜃楼,倏忽即逝①。针对“90后”大学生理性务实、关注自我发展的特点,理想信念教育联系实际要采取符合“90后”大学生接受特点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思考、增长才干;同时,要遵循“先贴人,再贴心”的原则,从关注“90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生活入手,从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步,把大道理转化为他们乐于接受的小道理,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立大志、蓄德能、报家国。[1]

2.引导阅读,体悟真谛。时代的快节奏,使人们做事情尽量省略和简化,直奔目的。“缩略”的过程并没有使我们减低对物质的依赖,却把精神的涵育挤掉了。读书人无暇为心灵阅读,那些哲学、史学、文学的书籍太过学术,太过源远流长,太费时费力;那些通俗读物、白话今译、生意入门等小册子更为快捷实用。然而,没有汲取智慧的阅读人才无法成长为栋梁,社会无法摆脱浮躁与浅薄。

马克思对信仰的选择过程对我们不无启发。青年马克思与一般青年一样经历了对不同理论从迷恋、崇拜到思考、批判和挣脱、超越的过程,他由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革命民主主义者,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的过程,是一个听起来并不陌生的故事。对于未来面临着的种种选择,他也有着美好的憧憬,也经历过彷徨、苦恼和探索。所不同的是,马克思具有罕见的智慧和从中学开始、长期训练有素的锐利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他有极为广博的书籍涉猎、极为严密的理论思考,马克思在对理论信仰的选择上,一次次思想清理都经历了痛苦的思考过程。譬如,在向黑格尔哲学转变时,他要求自己深刻地了解这一理论学说,他从头至尾地阅读了黑格尔的全部著作和黑格尔大部分弟子的著作,“象狂人一样在冲洗灵魂”。马克思一生写下几十卷鸿篇巨著,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众多领域都有独创性贡献。马克思在认真查证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提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信仰的选择过程告诉我们,科学信仰的确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从1835年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到1845年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青年马克思信仰的确立用了10年的时间。期间,不仅有阶级立场的转变,有变革旧制度的坚强意志,有实践运动做理论的归宿,更有严格的理论认同、论证和升华,最后才有科学思想的凝聚。

让我们通过读书借鉴经验,通过读书与古今一切伟大的心灵沟通、融合。让我们的社会因阅读而和谐,让我们的生活因阅读而充实,使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注释:

①参阅冯培:《探究思想教育新趋势,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课堂传播力》,2011年1月8日在北京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年会上的讲座。

标签:;  ;  ;  ;  ;  ;  

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层次领导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