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奶业的低谷_牛奶论文

如何走出奶业的低谷_牛奶论文

奶业如何走出底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但我国年人均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6,不到发达国家的2%,产量也仅为世界产量的1%

牛奶多了还是少了

走出商品短缺时代的中国,再也看不到昔日为等奶、取奶而排成的壮观“长龙”了。商场里,各种奶制品供应充足,应有尽有。记者看到,各种品牌的250毫升袋装牛奶只售0.8元-1元,500毫升牛奶竟还抵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去年,我国奶粉积压达5万吨,占当年奶粉总产量的12%左右,甘肃一些奶农甚至因奶贱而纷纷卖牛、杀牛、倒奶。种种景象,使一些人惊呼:中国牛奶已经多得喝不完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1998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为845万吨,年人均消费牛奶6.4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5公斤。我国人均喝奶量不到发达国家的1%,甚至不足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5。世界头号牛奶消费大国丹麦年人均喝奶达770公斤,与中国相比,这无异于天文数字。细算下来,我国每人每天的喝奶量仅18毫升。

面对看似矛盾的牛奶过剩现象,中国乳业协会负责人分析,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结构性过剩,是由于牛奶的品种、价格、宣传、服务等还不能适应广大消费者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假象。与世界各国的消费水平相比,我们的牛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造成我国牛奶消费量不大、牛奶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源是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形成喝奶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一个稳定的奶品需求市场。

据湖南南山奶粉销售公司王孝银总经理分析,中国人不喜欢喝奶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饮食习惯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以谷类为主食,食物讲究色香味,牛奶在膳食中显得无足轻重。二是消费观念还未改变。过去,牛奶被视为补品,只有老弱病残及婴幼儿才能享受,改革开放后,虽然可以随处购买,但由于宣传不够,这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三是少数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喝多了消化不了,容易产生上火、腹泻等不适感。对这点,许多厂家已经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在工艺上作了改进,如南山奶粉采用先进工艺对乳糖进行钝化处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四是嫌热奶麻烦。很多人早晨起床后没时间弄早点,就到外面随便吃点米粉、油条什么的,图省事。

引导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饮食习惯等原因固然制约了奶业的发展,但我们也得承认,过去政府对行业扶持力度的不大以及企业本身对牛奶功用宣传的不足也是奶业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饮食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关键是如何加大力度引导牛奶消费,正如麦当劳、肯德基,虽然来自美国,却以新颖的营销宣传让无数习惯于吃中国菜的人逐步习惯了汉堡包与炸薯条的口味。

去年,国务院把奶业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并提出《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1995年5月,首届牛奶科学论坛向全国人民发出倡议:每人每天喝杯牛奶,以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今年3月31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幼儿教育和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了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向中小学生供应一杯牛奶的要求。一些企业也加大了对牛奶营养的宣传力度,去年全国奶业产值只有150亿元,但投入的宣传费用就超过了10亿元。

政府与企业的引导已初见成效。去年我国的牛奶产量首次超过白酒。一些大城市如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鲜奶的销量就比往年增加了一至三成。

牛奶企业还需卧薪尝胆

我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5,却只有世界1%的牛奶产量,奶业市场潜力不可限量。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外品牌的乳制品已经纷纷抢滩中国,不少实力雄厚的著名公司如瑞士雀巢、日本森远、美国卡夫等,甚至抢先一步兼并了我国北方一些有奶源基地、设备好的牛奶企业。面对抵御国外品牌与启动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尚处于襁褓之中的民族奶业应该怎么办

业内人士认为,首先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是生产质量,还包括包装、口味、服务等。近几年,许多企业都加大了投入,从国外进口最先进的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使国产奶品质量有了大幅提高。据国家质监部门检测,国产优质奶品在质量、营养、新鲜度方面都已接近甚至超过进口奶,但在包装档次与口味上,国产奶仍有待提高。

其次,要针对我国人民消费心理和饮食习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奶制品。

第三,牛奶企业在市场营销手段上要不断翻新。在这点上,进口奶显然技高一筹。他们的做法,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

标签:;  

如何走出奶业的低谷_牛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