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论文_肖玉红

怀化市辰溪县中医医院妇科 湖南怀化 4195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盆腔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情绪干预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盆腔炎 心理障碍 护理措施

盆腔炎病症在临床妇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以及输卵管卵巢脓肿[1]。疼痛为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原体感染为引发盆腔炎的主要原因,且盆腔炎患者多为育龄期妇女。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不健康性生活的增加,近年来盆腔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当患者发生盆腔炎后,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本次研究就选取急性盆腔炎患者88例,探讨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27.3±4.6)岁,其中18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20例初中及高中文化后程度患者,6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观察组年龄19~44岁,平均(28.1±4.9)岁,其中17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9例初中及高中文化后程度患者,8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盆腔炎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显示伴心理障碍(焦虑,恐惧,多疑,躯体化,抑郁,失眠多梦等)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并应用盆腔炎治疗仪对患者的疾病开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干预的具体措施为:(1)护理人员需与患者之间将彼此信赖的关系进行建立。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热情接待,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若患者的发病原因为不洁性性接触所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严格保密,从而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便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2)对患者开展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懂得急性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如何进行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对治疗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消除患者心中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感,同时护理人员需将正确的体位,饮食,休息时间,活动时间,用药方法等告知给患者,从而促使患者的疾病康复。(3)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因为疾病带来的剧烈疼痛感,以及对疾病发展的担忧,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儿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告诉患者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坚持按照医师的治疗方案实行治疗,急性盆腔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同时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4)对患者开展情绪干预。在对患者开展治疗前,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音乐,从而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也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5)对患者开展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养成,比如在饮食上,不可长期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同时禁烟禁酒。在进行性生活时,需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饮水需适量,不可进行憋尿。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不可熬夜等。(6)为患者开展家庭支持系统。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在对患者开展疾病治疗时,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从而有效疏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提升其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健康行为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QDL-90量表进行评价,总分范围为0~12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越大,生活质量越低。健康行为评分采用自制评分表进行评价,共分为两个方面:危险行为和健康行为。总共包括10个问题,得分越高,则患者的健康行为越明显[3]。临床疗效判定: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盆腔炎症状全部消失,且4周内未复发,则为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盆腔炎症状得以改善,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盆腔炎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来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观察组治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7,P<0.05)。

3 讨论

急性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当急性盆腔炎发病后,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发展为慢性盆腔炎,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引发月经量和白带增多,下腹坠痛,甚至引发不孕,因此急性盆腔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针对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特点,为其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疏解了患者心中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加其疾病治疗信心,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疾病得以有效康复,养成了更为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5]。

综上所述,急性盆腔炎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华,陈淑艳. 急性盆腔炎患者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02(3):639.

[2]黄莉. 护理干预在急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8(33):17-18.

[3]祁丽艳. 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8(23):219-220.

[4]冯雄文,朱彩屏,吴碧青. 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附66例报道)[J]. 中国医药指南,2013,05(7):344-345.

[5]郑菲菲,娄海静. 急性盆腔炎中医护理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6(20):149-150.

论文作者:肖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急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论文_肖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