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肝胆胰外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讨并发胰腺感染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原因。观察引起胰腺感染的各种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患者中,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糖尿病史的差异导致感染率不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胰腺感染的病原菌中,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率最高(20.45%),各种细菌感染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主要与患者的性别、血氧、糖尿病史、机械呼气、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合理使用抗菌药、提高患者呼吸功能、合理饮食可有效预防胰腺感染。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胰腺感染 相关病史 细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03-02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病情发作迅速、对身体机能影响大且并发症多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抽血化验可检测到血胰酶升高。其并发症主要为腹膜炎、胰腺感染,严重者可导致休克[1]。现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继发感染情况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作出如下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1名,女性患者39名,患者年龄28~88周岁,平均(55.35±5.02)周岁。100例患者均用CT检查确诊,患者入院时均无胰腺感染的情况。患者入院两周后,观察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情况,确诊有44例患者并发胰腺感染。
1.2 方法
通过CT与B超检查,时刻掌握患者胰腺及其周围病变,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平衡的紊乱[2]。让患者禁食禁水,以减小胃肠的压力。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采用饮食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使用抗菌药预防胰腺感染的发生。合理饮食,使患者营养均衡,从而使肠功能得到改善;使用胰酶抑制剂抑制胰腺对胰酶的分泌,阻断胰酶活性,使胰腺的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3]。
对患者坏死的胰腺组织或腹腔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别导致胰腺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导致感染的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有无低氧血症、有无机械通气、有无糖尿病史;观察导致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各种病原菌感染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块大小的比较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的患者性别差异导致感染率不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糖尿病史的差异导致感染率不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感染率(%)
相关因素总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P值
性别(男)612540.980.4473
性别(女)391948.72
低氧血症(有)423378.570.0000
低氧血症(无)581118.97
机械通气(有)633555.560.0027
机械通气(无)37 924.32
糖尿病史(有)201575.000.0018
糖尿病史(无)802936.2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导致胰腺感染的病原菌中,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率最高(20.45%),各种细菌感染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由于近年来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多数患者可度过炎症阶段并可能痊愈。其继发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发病后3周左右,发生继发感染的表现为胰腺与胰腺周围组织感染坏死,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4]。有报道显示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1个月后,有75%的患者已继发胰腺感染,有点甚至有局部脓肿形成,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5]。
本次研究发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继发胰腺感染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而有低氧血症的患者继发感染率高达78.97%,无低氧血症的患者继发感染率仅为18.97%;有糖尿病史的患者继发感染率远远高于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有低氧血症的患者也远远高于无低氧血症的患者。导致继发感染的病原菌中,阴沟肠杆菌感染率最高(20.4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8.18%)。感染细菌的种类多为革兰阳性菌,因此针对易感细菌,在并发胰腺感染之前合理使用抗菌药,对预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兴茂,吉凯强,汪海源,李国福,臧彬.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胰腺坏死性感染的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04):101-104.
[2]吴新军,王雷,秦玉刚,王煜霞,金建云,闫争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919-3921.
[3]王巍,刘晓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腺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63-4164.
[4]陈修涛,邹德平,何铁英,林海,韩玮,陈启龙.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03):257-261.
[5]李智琳,马立辉.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20-5022.
表2 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比率(%)
感染病原菌株数比率P值
阴沟肠杆菌 9 20.450.0001
铜绿假单胞菌 8 18.180.0000
金葡菌 7 15.910.0000
产气肠杆菌 6 13.640.0000
D群链球菌 4 9.090.0000
其他10 22.730.0003
总计441000.0000
论文作者:张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胰腺论文; 患者论文; 胰腺炎论文; 重症论文; 低氧论文; 糖尿论文; 病史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