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经验交流论文_邹凤海

初中数学经验交流论文_邹凤海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五中 邹凤海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明确了数学课堂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数学有效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下面我就本人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给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好多学生家长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文化程序普遍不高等因素而导致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观念,重教育而不会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正确的学习观就更无从谈起。由此不难看出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呢?首先,应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家长对教育的看法,从中分析问题找出学生厌学的症结所在;其次,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进行家访,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对教育的扶持和认识程度。对那些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问题的家长结合实际讲解受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给他们讲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带他们去接触一些与

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和学生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注意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例子、数学趣事和蕴含着数学道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将数学知识赋予实践中,赋予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设置奇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以奇激趣。如在讲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我问“三根木棒肯定会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感到奇怪,三根木棒肯定会组成三角形,老师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然而我演示的结果居然是用三条木棒做不出一个三角形,学生感到无比惊讶。这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三条木棒之间什么情况下能组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这样来引入新课,学生觉得十分有趣,也记得特别牢。

3.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

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如:金字塔,即将发射的火箭,天坛等图片。文具盒、魔方、笔筒、足球、漏斗等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

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中应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练习题时一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量力性原则。二是差异性原则。三是练习要精而有效原则。为了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把练习设计成“自主型”,既将练习分为a、b、c三种层次,以满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如a题型灵活多样,注重理解、想象、运用。b题型再降一个层次。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我们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们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操作、演示、观察、讨论、合作学习、游戏、猜想、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都是数学实践活动。如何将数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呢?一是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努力探索。二是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三步骤

1、教学前反思:

⑴这一课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⑵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⑶这一课到底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服务?

⑷这节课要达成哪些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吗?

⑸怎样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地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每节课后,我们可以这样反思:

教师上完课后,应立即与学生谈话:有什么问题吗?你有什么地方不懂?你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你最喜欢的方法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你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吗?

这节课学生表现出色的在何处?我最感到得意的是什么?哪些环节处理得不够理想,为什么?怎样看待学生的"插嘴"?如何培养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对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怎样培养?新课程理念在哪些地方落实了?哪些地方没有兑现?哪些教法对学生不适应?

为什么我的课堂气氛不好?为什么学生对我的上课兴趣不大?为什么我任教的班级成绩不理想?

当然,有效课堂的建立还有好多方面,但首先要了解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接受、佩服你,愿意被你引导和教育,才能带领他们在数学的殿堂中登堂入室。以上几点我是以点概面做了一个总结,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论文作者:邹凤海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经验交流论文_邹凤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