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必须加强商业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几点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几点论文,全会论文,决议论文,十四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纲领性文件。《决议》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表达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非常必要,十分及时。它对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形成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保证,两个文明建设好,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商业道德水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这是因为,思想道德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同政治、法制关系十分密切,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要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来为它服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其自身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商业企业的职业活动,一方面要能体现社会主义经营思想作风,另一方面又要能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取向。用这些尺度规范出来的现代商业职业道德,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且对商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议》提出,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按照这些要求来搞好商业道德建设,就必然会大大提高商业企业的美好形象和竞争活力。一些传统老店之所以历百年而不衰,就是因为他们长期在同行的优胜劣汰竞争中,形成一套比别人做得更多、质量更好的店德店风。有了这块“金招牌”,企业经营就能积货聚财,兴旺发达。即使一时遇上困难挫折,只要“金招牌”不倒,也会战胜困难,重振雄风,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商业职业道德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永恒的动力,是市场激烈竞争情况下制胜的有力武器。我们应当把加强商业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到商业经营发展战略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的高度来认识。
二
职业道德是宏观现实的反映,由于人们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既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作为商业这个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应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其内涵应包括:
(一)职业道德是受人生观、价值观支配的,加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提高商业职业道德水平的枢纽。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讲奉献不讲索取”、“一切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等为标准,是没有疑义的。不管人们的职业道德是否符合这样的标准,但应当用这样的标准来激励自己,是取得共识的。但是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社会上特别是天天接触钱物的商业队伍中,有的人迷惘,对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标准,界线模糊,有的则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错位,认为市场经济是钱银经济,金钱万能,钱能通神,“有机会不捞一把是傻瓜,与其辛苦一辈子,不如抓住机会享受一阵子”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抬头,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天经地义的,这是严重的扭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建设两个文明才是目的,任何时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精神都不能丢,并且要发扬光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努力使商业人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正确的定位而不发生偏移。
(二)从商业行业的特点出发,正确处理与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商商关系,使之符合商业职业道德的标准。
商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商业之间也互有卖买,从而完成从生产转化为消费的不断循环过程。商业的职业道德潜在商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之中,是抽象的,但必然反映到商业行为、商业活动中来,因而又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的商业职业道德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标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以“为生产者、消费者服务”为标准,即批发商业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零售商业为消费服务。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流通领域的职业道德也要适应新的变化,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要重合同,守信用。不管期货、现货,稍为大宗一点的买卖,都先订合同后成交。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很突出,官司不断,不仅社会商业存在大量的以合同为幌子的欺骗行为,国有商业也存在随意毁约的不道德行为。因此重合同、守信用是商业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二是不贩假售假、不弄虚作假。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作为流通部门,特别是国有商业,要从职业道德,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要求出发,坚决严格把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对其他弄虚作假行为,也要严格自律。
三是要两个效益并重,并以此作为商业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指导原则。在一般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商业利润说明了创造了价值或体现价值,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商业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又可能与社会效益相矛盾,有的甚至有损社会,如抬高物价,拿流动资金炒股、炒地皮、炒楼等等。因此,必须在追求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衡量的标准应看是否符合政策法规的规定。
(三)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可操作性,要搞好制度建设和道德规范。
商业职业道德是通过店风店貌反映出来的,要形成好的店风店貌就要有好的店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及服务规范),使之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可操作性,促使商业人员从不自觉逐步转变为自觉,遵守各项职业道德的标准,这是至关重要的,不能靠君子协定,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
由于行业、企业性质(批发、零售)、工种岗位的不同,其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应当因地因时因人制宜,按照文明经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搞好制度建设,如公约、守则、规程、条例、制度等等。
商业职业道德涵盖的范围很广,以上仅是概括性的三个方面。由于商业是社会的窗口,商业职业道德对全社会的职业道德影响较大,必须重视抓好,而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企业的文明经商,讲究职业道德,又必然赢得商业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
我们现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探索之中,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从商业企业来看,存在问题不少。
——以包代管的问题很突出。完成承包任务的为能人、强人、评为先进,而不问其思想品德、行为操守。思想政治工作没人管,企业党委除管些党务工作以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真正起到政治核心作用的不多。企业的制衡机制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和健全起来,“老总”权力无边,导致腐败。有的企业承包制发生变异,在承包额的订定及分配方面,从照顾大小老总的“积极性”和“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出发搞承包,有的甚至是老总从私利出发定的,结果是国家吃苦头,经营者拿大头,问题很多。
——贪污受贿、大案要案增多。省属商、供、粮企业都暴露了严重的问题。一个老总贪污受贿及挪用公款就往往使企业陷于破产,而对选拔企业领导又往往忽视思想道德品质、行为操守。物先腐而后虫生,近来接二连三发生企业领导贪污受贿的严重事件,说明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建立和健全起来,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揭发和纠正,有的在人跑了后才如梦初醒。这表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教育和管理是何等的重要。
——违法经营事件时有发生。在完成任务可得重奖的利益驱动下,开假发票或代开假发票、假报关单以逃税获利就时有发生,并非个别现象,有的被查处补税就达数千万元。
——出现企业亏损、经营者发财的畸形现象。企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企业必须完成原始资本的增殖和积累,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在利润的分配上,必须兼顾国家、企业、职工(包括经营者)三者利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私有化企业,积累和奖金分配有个不成文的五倍率。即利润为100,奖金为20,利润等于奖金的五倍,而现行的承包制则各行其是,死包、活包,经营者(指老总不包括职工)得大头等各种各样,有的企业风险承包只是个形式,其结果是,企业今年赚了分配完了,明年亏了就挂在帐上,一个集团成立多个公司,部分公司盈利分光了,另一部分公司亏损又挂在帐上,这样,亏损挂帐就越来越多,有的企业亏损很严重,但里面有些小单位的经营者得了重奖,发了财,有的企业即使几年总体亏损,碰上某一年盈利较多,经营者得了重奖发了财。奖金的分配以送红包形成互相分发,没有透明度,是灰色收入。当然,亏损的原因很多,但私欲膨胀分配不当也是亏损加大的重要原因。
——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观念薄弱,铺张浪费严重。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近年来商业企业多数不景气,可是出国风、吃喝风屡禁不止而是越演越烈,不管企业盈亏也不问是否迫切需要,办公室搞高级装修,企业内部的会议,也假座旅游胜地或宾馆举行。“花钱是亚爷的,享受是自己的”,人的价值取向走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误区。
道德危机会引发社会危机,一个企业的领导从道德堕落开始走上贪污受贿的道路,招致企业破产,职工失业,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以上几个方面,都说明在转型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性,特别是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更为迫切。只要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明辨是非,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企业就会出现文明经商的新风新貌。否则,总会有人私欲膨胀,以身试法,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使企业走上困境。
滋生以上种种问题,尽管不是普遍现象,但其严重性也够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既有转型体制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完善,企业未能有序运作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相当一个时期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薄弱,没有很好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导致队伍思想混乱,企业管理无序。因此当务之急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指导体改和规范商业行为和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会克服种种消极因素,使企业走上健全发展的轨道。
四
加强国有商业企业队伍的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企业的职业道德水平,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克服那些认为商业职业道德已是积重难返的片面观点,坚持人是可以教育、可以塑造的,社会风气是可以净化的观点,坚定信心,以积累的方式,从量变开始,小步起步,达到质变的飞跃,跨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台阶。
加强商业企业职工道德教育,首先要解决企业领导干部的认识。通过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在学习中要着重解决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领导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观念淡薄,甚至出现用物质文明建设代替精神文明建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思想上对两个文明的关系,缺乏全面的理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领导正确掌握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这个根本。牢牢掌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国有商业企业的领导也必须时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在提高职工素质上下功夫。这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加强商业职工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从企业党委抓起。从严治党,管好干部,搞好党风。只要领导干部党风好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企业的风气也随之好转。对领导干部来说,一是政治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而奉献为宗旨;二是思想道德要纯洁,树立坚定的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以身作则为职工树立榜样;三是敢于抓管理、抓教育、抓监督。因为企业党委是政治领导核心,只要党委一班人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企业整体人员。
要大力开展创建精神文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动。精神文明是群众性的事业,全社会的事业,不能停留在被动教育,而是要发动群众参与实践,要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群策群力订定一些行动守则、文明标准,自查、互查、互相鼓励、互相鞭策。共青团中央开创青年文明号建设活动,在全国获得广大青年的响应,很有成果,主管部门和企业也可以开展文明企业、文明班组、文明科室、文明仓库之类的活动,放手让广大职工群众共创文明。
要积极开展一些职业道德的研讨活动。如研讨会、论坛之类的活动,联系实际,划清是非界限。由于转型期体制的变化,人的思想认识模糊之处是比较多的,道德标准也有很多盲点,要通过研讨或论坛的辩论中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让群众提高认识,明辨是非界限,自己教育自己,自觉行动。
抓精神文明、职业道德,要重视抓好制度建设。社会靠法治,企业要靠制度。两个文明建设都得靠制度。思想道德准则和制度是相辅相成的。要使思想和行动得到一致,建立和健全好的制度包括守则、公约、规定、规程、条例等等,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好的制度,还要加强民主监督,严格执行,日积月累,就会逐步形成人人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
充分运用正反面典型,对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商业职业道德水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先进典型,打破近年来全省商业系统评先进,树榜样的沉寂局面,培育树先进、学先进的新风尚。对先进人物的要求符合两个文明、两个效益并重的标准,使之用先进人物的高尚精神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在运用正面典型教育的工作中,特别要重点选好先进的企业领导,带头人的榜样树好了,就会带动一大片。其次,抓好反面典型的剖析,用反面典型教育广大职工,同样可以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促使广大商业职工自觉提高警惕,防微杜渐,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这样也就可以把坏事变为好事。
最后,要着重强调的是,加强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各级企业领导的重视。而领导的重视,关键又在于领导在商业职业道德建设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事事处处起好的表率作用,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去组织带领职工群众投入职业道德建设中去。这样,国有商业企业将会是效率高、作风正的企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