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4435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鼻咽癌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共62例,按照1:1抽样调查法进行分组,其中行CT检查诊断患者为对照组,共31例患者;行MRI检查诊断的患者为研究组,共31例患者,比较两种不同影像手段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鼻咽部位检出率为74.19%(23/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8%(11/31),研究组颅底部位检出率为67.74%(21/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3%(10/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鼻咽癌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率更高,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分析;CT;MRI;鼻咽癌
本研究对62例鼻咽癌患者均予以CT与MRI诊断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共62例,按照1:1抽样调查法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31例,男女比15:16,年龄38-66岁,平均(45.33±5.60)岁;研究组31例,男女比16:15,年龄38-67岁,平均(45.88±5.44)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行MRI诊断:采取飞利浦双梯度Achieia1.5TMRI进行诊断,增强参数为0.35T,设定头颅线圈以自旋回波为序列,扫描选择冠状面、矢切面和横切面,选择颅底到舌骨平面作为扫描的范围,设定合理的仪器参数,即T1WI参数为1500/15ms、T2WI为14400/119ms、层厚度5mm、层距参数5mm。CT诊断: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28层螺旋CT机进行CT扫描,取仰卧位,将扫描的强度提升,设置定层距值为5mm,厚度值5mm,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剂型碘伏醇(80-100ml),采取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控制在3-5ml/秒,合理地控制注射时间间隔和扫描时间间隔为45秒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情况,并观察颅底部位影像学诊断结果。诊断依据:CT检查患者鼻咽部粘膜局部增厚、软组织肿块影,骨窗显示骨质破坏呈虫蚀样溶骨性破坏,骨边缘模糊补齐;MRI检查可清晰显示粘膜病灶和深层浸润病变,良好分辨鼻咽腔周围软组织,病灶T1WI呈中高信号而T2WI为高信号,扫描增强后会有强化迹象出现,患者的骨皮质和骨纹出现破坏或缺损,颅底骨髓的黄骨髓被肿瘤取代的信号改变 [1-2]。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影像学诊断结果情况
经鼻咽部影像学检查,研究组检出口腔部位5(16.13%)例,海绵窦5(16.13%)例,颞下窝6(19.35%)例,翼腭窝7(22.58%)例;对照组分别为2(6.67%)例、3(9.68%)例、3(9.68%)例、3(9.68%)例;研究组鼻咽部位检出率为74.19%(23/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8%(1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颅底部位影像学诊断结果情况
研究组颅底部位检出率为67.74%(21/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1。
表1 两组颅底部位影像学诊断结果情况[n(%),n=31]
注:与CT检查相比,*P<0.05。
3.讨论
鼻咽癌属于恶性肿瘤中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该病症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进而导致多数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进而影响鼻咽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CT以及MRI均能够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检测和诊断,由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2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MRI和CT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MRI在诊断鼻咽癌患者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鼻咽部位的位置相对较深,故临床上对于鼻咽癌内部病变诊断的过程中多采用影像学进行辅助性检查,以便于更好地评估鼻咽部位的实际病变情况,由于鼻咽癌存在浸润型生长这一特点,因此能够对患者颅底进行直接性的侵犯[4]。CT诊断扫描后能够对鼻咽癌患者病变的部位高密度情况进行区分,以便于更好地展示深层软组织病变的辨别和鼻咽腔解剖部位的充分展示。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鼻咽部位检出率为74.19%(23/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8%(11/31),研究组颅底部位检出率为67.74%(21/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3%(10/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T诊断,MRI诊断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上述研究结果的产生可能与MRI检查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更高有关,MRI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参数的成像,故不仅能够充分展现鼻咽部位的结构,而且能够充分展现颅底部位的结构,进而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中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即CT、MRI均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并结合医学影像等进行临床诊断[5]。关于CT及核共振成像检测方案在鼻咽癌中的深入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鼻咽癌病情诊断采用MRI检查的临床准确率较高,相对于CT诊断更具优势,故可为鼻咽癌疾病临床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楠.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CT鼻咽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6(7):1080-1081.
[2]贾芳.CT与MRI检查对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7,12(09):63-64.
[3]张建华.用MRI检查与CT检查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 ,2017,06(7):543-544.
[4]梁永.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6(33):152-153.
[5]祁辉.CT与MRI技术用于临床鼻咽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1):67-68.
论文作者: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鼻咽癌论文; 患者论文; 鼻咽论文; 检出论文; 统计学论文; 部位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