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纵观当前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受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小学课堂提问效益与预期提问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故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数学课堂,针对提问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不足;艺术探微
引言:
课堂提问从某方面而言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切实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一、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
简单来讲,所谓的“有效提问”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提问,指的是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提问,从某方面而言有效提问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有效回答提问主要概念来源于任课教师,是指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全体学生的生理认知能力水平、身心功能发展的一般生理规律用一种口头禅或语言向全体学生进行表述,以主动引发其积极回应或作出回答。
2、有效解决提问中的外显艺术形式问题表现可分为:一种封闭性艺术问题和一种开放性艺术问题两种,问题内容富有艺术层次感,开放性强,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多,学生能够获得的科学思维与知识创造的发展空间将有机会变得更大。
3、有效答案提问的问题内容往往具有一定随机性,实践中,教师虽然可以随时预设许多有效问题提问,但也可能有许多有效问题内容是在教师课堂里经过动态处理生成的,无法完全在教师备课中及时预知。
4、有效率的提问还是答应兼备具有较强挑战性与深入思考的内在价值性,能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可以促进到一起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深层次的深入思考。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不足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首先提出的,这仍然是一个以谁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重要问题。在学校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各个环节中,提问由谁负责主导,反馈由谁负责进行,直接就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地位的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教学就是倡导者以学生的主体自主参与学习,问题的具体提出当然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可怕的事实如何呢?我发现自己的数学课堂每个提问都由一个教师严格、有序的进行主导来直接控制着一个问题,教师早先在数学教案上精心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学生提出,而现在学生只知道等待着的是教师的一个提问,并用一种新的标准答案方式来进行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做法教师没有问责于学生,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属于变相的只由教师自己主导一切的错误做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得到落实。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当提问学生"无疑"时,教师则"须教有疑",提出重要问题,引导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主动参与具体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和突出自己的教学创造性,好的教师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有的时候我为学生提问而急于提问,脱离不了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问题主次不分,或问题针对性明显不强。正如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的那样,"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问得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看似热闹,气氛活跃,却又毫无实际应用价值;"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像猜谜语";"问题太笼统,不着边际,学生可以随便回答两句,很难说他对,也很难说他不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像这样一种缺乏教学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提问方式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门大忌,它不能不促使广大学生独立思维与课堂教学产生共鸣,相反地也挫伤了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三)面对问题的正确解答,缺乏理论引导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遇到问题一旦被提出,就赶紧忙着上课请其他学生一一回答。对那个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一个答非所问者,送之以微微摇头。对一个回答得说不出或自己回答还记得不完整的学生问题,迫不及待地会邀请另外的一个学生亲自出马,直到学生答对问题为止,更有甚者,老师亲自为你说出正确的的答案。在教学问题的分析解答处理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每个学生的自我激励、引导和自我启发。没有上课展示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术主导性,这样只有的学问没有被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教育大门可能是永远无法顺利开户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
(一)驾驭问题,以学习钻研为基础
教师在答提问前切实深入钻研课文功课,积极而又认真地"磨刀",这是非常十分必要的,更是十分值得我们讲究的,教师及其个体的思想业务道德修养和其对课文深入的教学钻研,是教师善于回答提问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科学设计主体问题,以培养学生主体思维方式为问题中心
了解一个学生的各种主体思维需求及他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在学生提问时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的重要关键。因此在在设计这个问题上需要特别注意两个"符合"。一个就是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主体思维意识层次。二十一是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整体思维活动规律。因此,设计数学问题时需要充分符合每个学生的数理思维逻辑认识发展规律,像我们攀登上的阶梯一样,步步向上升高,逐渐向前推进,以利于引导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也随之步步攀登,并向纵深处不断发展。
(三)积极解答数学问题,以增强启发性和引导为主要途径
首先,对进入答问时段的学生具体可能将会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和具体回答方式有充分的合理估计和分析了解,并事先设计想好各种应对它的措施。其次,教师应适当加强对广大学生问题启发、点拔问题技能的训练掌握,教师在广大学生面前回答他的问题出现卡壳时,应当着重在问题疏导,不能当即拒绝提供学生参考答案,否则也就不利于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这种问题疏导方法即着意于给广大学生学习搭桥铺路,创设学习条件,指导学生方法,开拓学生思路,也可说就是着意于学生启发性。
(四)评价答案,以具体恰当为标准
为了"争分抢秒",有的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内容不断地进行教学评价,或者是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教学评语一评了之。这都不妥当。正确的教学做法也就是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回答及所区别情况一并给予及时、准确的科学评价。全对的,要充分肯定其解题成绩,并及时引导广大学生的解题思维向上从纵深和浅层向广泛发展;至于全错时,要尽量让广大学生把错的话全部说完,并及时设计好学生解错的正确方法,及时让他更正还要及时鼓励他以后积极争取解题机会,加强解题训练;错中对没有对的,既要充分肯定其问题答案整理中的正确合理性与学生思考中的收获,又要使之明确尚未完全了解的问题是什么,但又要使他奋发向上;至于对不全对的,应重点要求引导广大学生如何将一个问题整理思考得全面些,培养广大学生解题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
四、结语
总之,对待有效课堂的提问,要求一个教师心中永远有学生、有教育目标、有教学策略,只有心中有所有的广大学生,才能努力创设广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育学习的课堂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动力,最终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志明.基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冷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05,12(23):111-112.
[2]骆玲芳.数学学教学新视角[J].学院学报,2013,15(23):166-169.
[3]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J].教育校刊,2016,15(23):111-112.
[6]王晓东.数学有效提问:本真课堂教学的深层追问[J].教学与管理,2019,4(15):111-112.
论文作者:黄春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思维论文; 艺术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