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城市河道管理养护面临的困难和改进措施研究论文_张莉

闵行区城市河道管理养护面临的困难和改进措施研究论文_张莉

闵行区水利管理所 上海市 2011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河道的功能要求,从单纯的通航、灌溉、行洪逐步向有优美水景观、良好水生态、正常水循环和安全水环境等多位一体转变。本文结合闵行区城市河道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整理出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实事工程项目的同时,通过合理规划科学治理、河道治理突出生态、提升河道引清调水能力、推进河道养护市场化运作等方法,推动城市河道管理养护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城市河道;管理养护;改进措施

1区内河道实际情况

根据2016年名录外水体调查,闵行区内共有河湖1866条段,总长度1171.75公里。其中市管河道9条段,68.826公里;区管河道39条段,217.125公里;镇管河道194条段,340.967公里;村级河道1561条段,544.828公里;湖泊4个,其他河湖59个,小微水体833个。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内城市河道经过多年的综合建设整治和保护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但目前城区景观河道水体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以下问题。

2.1河道成片成网整治的计划统筹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河道整治按照点面结合、水系成网的要求推进。但部分河道的综合整治计划受到周边市政配套建设、城中村改造、地块启动等计划影响,按要求同步治理存在一定困难,致使已整治的城市河道水质提升不明显。

2.2河道水质现状仍不容乐观

近年来,虽经雨污分流、河道清淤、引水补水、生物治理等多种手段改善城市河道水质。从现有情况看,水质改善主要面临以下形势:首先,企业偷排污水,造成河道水质和环境污染严重;其次,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生活污染和农业种养业污染影响河道水质;再次,随着河道整治范围的扩大,城郊结合部地块管网不发达;最后,雨污分流工程尚未完成,部分地区污水截流管入河口改造不彻底,造成部分污水下河,影响河道水质。

2.3河道引补水水源不足水质较差

河道引补水对于加速水体流动、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城市引水设施不够完善,引水格局不尽合理,水源不足,水质较差,部分河段引水不能覆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水质的改善。

2.4未整治河道周边环境函待改善

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涉及的基本是主要河道的综合整治。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未整治河道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河道保护范围内倾倒垃圾、渣土,堆放杂物,毁绿种菜现象众多,周边居民对于河道建设整治的期盼日益迫切。

2.5河道养护模式单一

目前,河道养护主要包括河道保洁、绿化和设施养护等内容,受历史因素影响,目前镇管河道设施已实施市场化养护,养护管理模式还是存在相对单一,村级河道市场化培育缓慢,造成了养护企业竞争意识差,积极性不高,养护质量一般,行业管理模式急需调整。

3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措施

3.1合理规划科学治理

以规划为先导,区水务局进一步健全河湖管理规划约束机制,先后完成了《闵行区水务“十三五”规划》、《闵行区骨干河道蓝线方案》、《闵行区支级河湖蓝线方案》、《闵行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等多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现有规划梳理主干、次干以及支级河道,扩大支级河道蓝线的覆盖面,将全区规划河道蓝线纳入全市规划控制平台统一管控,确保河道蓝线划示的准确性和延续性,使规划控制的水域面积得到有效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源头管控,控污截污

一是加大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启动新一轮雨污点混接改造、小区阳台立管改造,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的修缮维护和提标改造,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从2017年的91.5%提升至92%。

二是落实入河排放口监管。将在全面排摸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闵行区入河排放口监管实施方案,一是入河排污口,根据环保局颁发的排污口许可严加管理。二是入河排水口(包括一般入河排水口和市政泵站排水口)。对于这部分排水口,将整合力量重点排查存在晴天出水和雨天出水伴有黑臭或者异色2种现象的相关河道,即疑似存在雨污水混接现象的排水口。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排口,将加强对地埋或者大小三格等沉淀处理设置的监管,避免将污水直接流入河道。逐步理清每条河道管理养护的风险点、薄弱点和困难点,分类采取措施实施管理。

三是加强排水许可和涉河工程项目审批。2017年,根据区府办文件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再次梳理,明确同一审批事项在市、区层级间行使的标准及审批权限,所有审批事项按照国务院要求在区网上政务大厅规范发布。同时按照《闵行区水务局监督检查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暂行规定》要求,切实履行批后监管职能,形成事前介入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调处理机制、重点项目长效监管机制四项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排水行为。

3.3河道治理突出生态

一是推进水质提升项目。启动“苏四期”工程,重点推进淀北片5条段水系沟通、70条段中小河道整治、17.5万平方米水系生态修复。按照“通航河道保安全、农田河道呈自然、人居密集河道突人文”的原则,采取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综合治理河道,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景观。制定落实“消除劣V类”工作措施,推进大横泾等3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建设,20个市考断面达标率从2017年的60%提高至80%。

二是提升水域面积。按照“集中连片、分期实施,先易后难、滚动推进”的原则,继续开展断头河整治,计划实施拆坝建桥(涵)109处,完成华漕镇、莘庄镇、吴泾镇、江川路街道等4个街镇的水系沟通工作。推进《闵行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落地见效,推进淡水河等4条段规划河道建设,建设生态护岸,亲水平台,河坡绿化,打造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3.4提升河道引清调水能力

为使引排水方案更科学、有效,今年重新修编和细化了调水方案,将街镇调水措施统一纳入区级调水方案,形成综合统一的调水机制,针对局部区域,搭建桥梁,实现“区与区联动、区与街镇联动、水闸与泵站联动”。借“苏四期”整治契机,全力推进淀北片水闸改泵闸的进展,一是正在建设的龙尖嘴泵闸,计划将许浦港、纪王、华漕3座泵闸由单向排涝水泵改为双向引排水水泵,二是将南新泾、南横沥、中横沥南闸、周泾水闸改造成双向引排水泵闸,提升闵行区河道水质。

3.5推进河道养护市场化运作

2014年底,我区市、区管河道已全面实行河道养护市场化运行,先后编制了《闵行区河道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办法》、《闵行区河道养护考核标准》、《闵行区河道管理养护考核评分细则》等制度规范。目前,在市、区管河道市场化工作的示范引领下,我们积极推进镇村级河道的市场化培养,发挥养护单位专业技术及资金保障优势,实现专业队伍专业管理。建立河道养护监理,引入河道养护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各街镇及市区管河道养护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建立养护单位财务监理,实现对养护单位财务资料的规范,逐步形成“企业运作市场化、市场竞争有序化、资金使用高效化、设施维护全面化、监督管理科学化”的养护作业管理新模式。

4结语

加强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水平,需多部门齐心协力,多措并举,着力改善河道水质,立足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惠芳.上海市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2]国延恒,毛春梅,方国华.实现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09):623-625.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闵行区城市河道管理养护面临的困难和改进措施研究论文_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