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多元化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同体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利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企业包括农户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有存在利益共同体,并使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农业产业化的不同产业组织的联结才有可能,利益机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纽带。利益机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产业化经营获得比较利益,如何在各主体之间合理分配;二是市场风险由谁来承担。农业产业化参与者主要有农户、加工企业、中介组织、营销企业、科技机构和政府。农民和企业是经营者主体,是生产者;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的利益共同体是实现“双赢”的基础;政府是农业产业化的策划与支持者,不是主体,在农业产业化中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和服务作用;而是市场实现产业化的纽带和“龙头”,只有通过市场,才能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把竞争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我国农业产业化各经营主体利益关系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律,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按市场化运作的利益机制;联结方式逐步由以买断、合同式等半紧密型联接为主向以合作化、企业化、股份式等紧密型连接为主转化,形成多种形式并存、渐进式推进的格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各利益主体实现产业链管理,逐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利益共同体。
促进农业产业化利益共同体形成的对策有:(1)创新有效的农业产业组织,培育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组织体系;(2)培植区域主导产业,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化农产品基地;(3)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建立多元化农业产业化资本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投资新体制;(5)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共同发展。
摘自《软科学》(成都),2005.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