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临床观察论文_蒋锐平

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自体髂骨松骨质移植联合口腔修复膜,观察术后效果,并分别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与6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正常愈合19例(82.6%),另4例(17.4%)术后7d近牙龈边缘局部存在小裂缝,但在之后1周愈合;术后3个月行X线片,患者牙间高度均达到I级或II级;阻萌牙均在2~3周内开始萌出,发育正常。结论: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成骨效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牙槽嵴裂;口腔修复膜;自体髂骨;移植

牙槽嵴裂的修复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大部分的牙槽嵴裂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临床上通常采用取自体松质髂骨,制成骨块后游离移植在牙槽嵴裂骨缺失部位。该手术能够很大程度的解决牙槽嵴形态的不完整、唇鼻外形塌陷畸形,以及恒牙正常萌出困难等问题,并为后续的修复治疗奠定基础[1]。本研究对23例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患者实施了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术,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牙槽嵴裂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男10例,女13例,年龄8~12岁,平均(10.3±1.1)岁。右侧唇腭裂牙槽嵴裂8例,左侧唇腭裂牙槽嵴裂15例。口腔修复膜厚度在0.3~0.7mm,修复膜的大小规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及牙片与颌骨曲面体层片,了解裂隙周骨的缺损情况与阻萌芽情况。切口:沿牙槽嵴裂唇侧面裂隙与口鼻腔瘘边缘行切口,患侧延至第一磨牙近中转折向上,健侧则延伸到侧切牙。形成骨床:将唇颊侧粘骨膜瓣、上颌骨前内以及鼻中隔粘骨膜采用骨膜剥离器分离开,然后采用尖刀松解分离口腔前庭瘘,以及裂隙内的腭黏膜与鼻腔黏膜,上推上部粘骨膜,缝合形成植骨床顶(鼻底)。准备好自体髂骨,选择患者大腿运动非用力侧髂骨髂前上嵴松质骨,剪碎。联合植入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将口腔修复膜进行修剪,使其宽度略宽于植骨床5mm,然后沿着植骨床顶、植骨床唇颊侧与腭侧骨裂隙进行修复,然后将松质骨从里到外依次加入,轻压,确保松质骨与两侧骨壁结合紧密,骨量根据健侧丰满程度与患侧鼻底塌陷程度来确定,确保患侧与健侧鼻底处于同一水平。缝合各粘骨膜瓣。在术后使用7d全身抗生素,术后1d使用漱口液漱口,2周后拆线。

1.3疗效观察

观察术后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患者术后7d、1个月、3个月与6个月行X线检查,以了解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膜引导骨再生情况,以及骨结构变化和阻萌牙发育情况[2]。植入骨牙间高度分级:牙槽高度基本正常I级;牙槽高度≥3/4正常II级;牙槽高度<3/4正常III级;裂隙间未形成骨桥IV级。

2 结果

2.1手术效果观察

23例单侧唇腭裂牙槽嵴裂患者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鼻底增高明显。正常愈合19例(82.6%),另4例(17.4%)术后7d近牙龈边缘局部存在小裂缝,但在之后1周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植骨暴露或者植骨区感染,以及复发口鼻瘘的情况。

2.2X线检查结果

术后7d行X线检查,植入骨与牙槽骨之间的联系不明显;术后1个月行X线检查,植入骨与牙槽骨之间形成骨小梁;术后3个月行X线检查,植入骨结构与上颌骨接近。术后3个月行X线,植入骨的牙间高度不同程度生长,见表1。而所有患者的阻萌牙均在2~3周内开始萌出,经X线片显示均发育正常。

3 讨论

在唇腭裂的治疗中,已经由序列治疗替代了单纯关闭裂隙治疗,而对牙槽嵴裂重建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由于牙槽嵴裂畸形对上颌牙弓连续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牙齿萌出,导致萌出牙齿的错位、扭转,以及鼻底塌陷和口鼻瘘。现阶段度牙槽嵴裂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骨移植[3],通过骨移植能够提高上颌骨稳定性,上颌骨前部宽度发育在11岁左右基本会停止,而国内外则均采用二期植骨进行牙槽嵴裂植骨,年龄约在10岁左右,恒牙萌出前[4]。在牙槽嵴裂植骨中自体骨移植修复为首选的方式,所选自体骨通常为肋骨、颅骨、胫骨、下颌骨和髂骨等,这类松质骨的吸收率较高,高达50%~100%。本研究中选择自体髂骨松质骨作为移植骨源,选择自体髂骨松质骨一方面是因为取骨手术操作方便、骨源丰富,另一方面不会对发育期青少年造成其他功能上的影响,同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有利于形成与牙槽骨相似的骨结构,实现受移植区的骨融合。

牙周及种植手术中主要采用的是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该技术在牙周损伤、骨量不足,以及即刻种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研究也证实将GTR应用于腭裂将钛钉加聚四氟乙烯置于骨缺损处,术后1年的骨桥形成齿、槽突裂关闭。为此本研究将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以获得良好的成骨效应,并且操作简单,能够为植骨提供初步的固定。另一方面口腔修复膜能够起到屏障的作用,阻止上皮组织、结缔组织长入,起到对植入骨阻止的保护,促进骨组织生长[3,4]。本研究对患者术后3个月行X线片,患者牙间高度均达到I级或II级;阻萌牙均在2~3周内开始萌出,发育正常。结果提示,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成骨效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龙.自体髂骨复合PRF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

[2]林俊生,钟真珍,蒋昊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6):20-21.

[3]李铁军.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河北医学,2012,18(9):1223-1226.

[4]陆斌,周龙.牙槽突裂植骨的术后评价[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6):336-340.

论文作者:蒋锐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临床观察论文_蒋锐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