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中间地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中学生论文,地带论文,生活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说:“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的人在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所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的和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这说明人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人,是由多种因素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而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强烈性与隐蔽性的统一。中学生易于振奋、激动,但又容易泄气和绝望。某些情绪出现后,有一定的持续性,不象儿童那样容易变化。同时,却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自己的情绪。这表明中学生可以自己调控情绪,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也即抽象思维的能力。其二,对成人的“闭锁性”和对同伴的“开放性”的统一。中学生与成人的交往渐渐少了,很难对成人说心里话。一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弱,父母只是他的物质保障的基地,仅要回家吃饭睡觉而已。除此之外,他有自己活动的舞台。父母再也走不进他的心灵世界,不知他一天在想什么和要干什么。这就是俗话说“养人养不到心”了,表明中学生有强烈的成人意识,虽然有时不免显得幼稚,孩子气。另一方面,中学生不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而注重同学间的交往,渴望伙伴的承认,希望得到同伴的好感和接纳,结果容易导致小团伙,讲“哥们义气”。因此,在考察一个中学生的成长过程时,决不可忽视他们内因的潜变,同时,也要看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因的影响。中学生是中国二十一世纪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栋梁和中坚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的确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一派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消极的不利因素,影响着甚至制约着一代人的成长。笔者就中学生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中间地带”出现的种种问题,谈点看法,以引起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深思,使中学生的成长少走弯路。
第一,中学生进“三室一厅”。
所谓“三室一厅”,是指游戏室、台球室和录相室以及营业性舞厅。虽然学校明文规定了不准进,但学生一走出校门,校规就显得苍白无力、鞭长莫及了。进游戏室,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皆有;进台球室,偏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录相室,初中生少,高中生多;进营业性舞厅,主要是高中生了。当今的录相室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多放映的是淫秽的和暴力的,这对正在生理心理方面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强烈的刺激;而营业性舞厅,舞风不正,多是贴面舞,对中学生更是直接的感官刺激。中学生本身的理智和自控能力不强,这样一来,他们大脑装的不再是知识了,而是享乐,甚至腐化和堕落,该长知识的时候却误入歧途了。
第二,中学生读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
男生偏重武侠,女生偏重言情。本来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该多读健康的书籍如名著,但他们对言情和武侠情有独钟。书的主要来源,一是到书摊租借,二是到书店购买。限于经济原因,租书者较多。而书摊的书,淫秽书刊也不少。所以,其副作用是很明显的了。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学业,另一方面就以摹仿为时髦。比如,女生开始注重梳妆打扮,象小说的女主人公试着恋爱,写求爱信;男生就充当侠客,拉帮结派,在同学间“纵横江湖”。
第三,中学生追星热。
十之八九的中学生卧室,张贴满了港台歌星影星的艺术照,成为他们的青春偶像,如刘德华、张学友、林志颖、郭富成、林青霞、张曼玉、叶倩文等等。男生多女像,女生多男像。甚至有的中学生,课本封面、日记本、文具盒都张贴着。据报载,有的大城市女中学生离家出走,去寻找心目中的偶像,仅仅是为了见一面说一句话,更有甚者,愿意献出少女宝贵的贞操和生命。这是一种病态的畸型的表现,令人困惑和忧虑。
第四,中学生早恋。
由于影视录相书刊等媒介的传播和影响,中学生普遍早熟,对异性有强烈的好奇,一走出校门,就相约于花前月下,开始早恋,甚至偷尝“禁果”,以致未婚先孕的现象已不成其为新闻了。
第五,中学生吸烟,甚至吸毒。
一些男生三五成群,走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地你一支我一支地抽烟,很是神气。他们以为嘴上叼一支烟,就很有派头,很时髦。烟的来源,一是搭伙买,多是外烟,如“三五”,“万宝路”,最差的至少也是“黑猫”,“皮尔卡丹”等等;二是偷父亲的烟。中学生过早地加入烟民队伍,又怎么不会走上吸毒之路呢?看似耸人听闻,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中学生走在社会上虽然想学一身“街气”,但并未脱身上的“学生气”,而社会渣滓如贩毒者一看即知。采用的手段也很简单。一是拉拢,哥们义气,引诱上钩,然后上瘾;二是威逼,逼“良”为“娼”,然后同流合污。吸毒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中学生不但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相反,成为社会的一大不安定因素,偷、抢、杀,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出了长知识的中学校门,却进了少管所。
第六,中学生赌博、酗酒。
随着社会的物质财富日益丰盛,人们的娱乐生活也日益多样,但赌博之风最盛,且花样翻新。川牌、麻将,已属常规的传统的赌博范畴;而单谈扑克作赌具,可谓花样百出,诸如“扯马”、“铺底”、“跑得快”、“红桃3”等等。中学生们一看即会,先是小赌菜票,后是赌生活费,再就是大赌,整天不上课,泡在茶馆里。晚上就干偷鸡摸狗的营生。在家,骗家长;在校,骗老师。然后,聚众大吃特吃,酗酒,酩酊大醉,有的甚至回到教室里呕吐,不醒人事。
第七,中学生打群架,成立帮会组织。
有的中学生哥们义气浓厚,肇事、打架,更严重者,象看的暴力录相和武侠小说那样,成立帮会组织,歃血为盟,纹身,甚至与黑社会挂钩,为非作歹,诸如“青龙帮”、“虎头帮”、“菜刀帮”等,法制观念淡薄,危害社会,祸及人身安全。近来,一些中学生夜晚蒙面拦路抢劫在某些城市时有发生。
第八,中学生出走。
原因有二:一是家长教育无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二是老师方法不当,导致离校出走。其后果是加入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行列。
综上所述,足以令人触目惊心的了。提出问题,就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学生的成长特别是这个“中间地带”,希望中学生能安全的健康的长大成人。笔者谈几点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第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为中学生是人,一个发展中的人,有独立人格的人,就必须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
第二,家长多与学校老师联系。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发展的轨迹,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第三,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他们自觉地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家长切忌棍棒教育,相信“黄荆条子出好人”;老师切忌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否则,就扭曲了他们的灵魂,使他们向反面发展。
第四,多发现中学生的优点,以表扬为主,利用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向上的心理,鼓励他们不断前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切忌讲大话、套话,多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事实胜于雄辩。
第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如不正确引导,就会将旺盛的精力用到不正当的活动中去,造成不良的后果。家长可以利用学生的寒暑假,带他们出去看看祖国的名川大山,古迹文物,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老师多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丰富知识。
第六,对学生要坚持“严是爱,宽是害”的思想。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偏多,常言道“独木难烧,独子难教”,更说明任重道远和教育的艰巨性。
标签:中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