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国家教委“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项目实施情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教育论文,宁夏回族自治区论文,国家教委论文,项目实施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受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承担了“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项目的试验。项目选择了宁夏、黑龙江、四川、安徽、广西、贵州六个省的15个县进行。为了试验的顺利开展,项目组织了以陈云英为组长的九人专家小组。小组成员有华国栋、徐白仑、王书荃、沈云裳、叶立言、钱丽霞、彭霞光、纳新。在本刊一九九四年第三、四期上已发表了专家组部分文章,但项目名称和专家组名称的说法没有统一,请以此按语中说法为准。
1994年8月中旬、11月中旬笔者针对宁夏“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教育”项目的执行情况及特殊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宁夏有灵武、盐池和固原三个县参加了此项目。灵武位于宁夏中部,属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盐池位于东部,是革命老区;固原位于南部,是全国贫困的山区。调查总的感觉是宁夏的经济基础教育和特殊教育基本情况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或贫困地区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整体经济不发达,基础教育落后,特殊教育起步晚,但干部、教师热情较高,项目工作无论是组织落实、宣传发动、师资培训,还是摸底调查等都迅速到位。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和教育残疾儿童经验的制约和影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搞好宁夏的特殊教育,无论是对宁夏,还是今后向其他少数民族或贫困地区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多给一点政策倾斜,提供长期有效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宁夏就可以改变特教落后的面貌,从而树立“普通教育要搞好,必须和特殊教育一起搞”的新态度、新认识,为本区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新格局。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宁夏的基本情况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地带,是全国五个以省建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全区回族人口159.3万,占全区人口的33.6%,占全国回族人口18.49%。宁夏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平均收入在全国的30个省区中排名在第26位。目前仍有15%左右的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此外,宁夏的教育、科学、文化基础比较差,全区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30%左右。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为95.18%,残疾儿童入学率仅有9%。(1993年统计数字)。
宁夏的基础教育发展缓慢除受经济发展落后、地理资源缺乏的制约外,以下几个因素也是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
1.学龄儿童基数大。每万人中的学龄儿童(7~11岁)比全国平均高35.6%(884.8人对1200.2人)
2.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全区0~14岁儿童的母亲文盲、半文盲占62.2%。
3.人口居位分散,学校布点分散。平均每所小学仅招生104人,规模效益极低。而且交通不便,致使许多学生上学困难。
4.教师素质差,人数少。全区代课教师、临时工占教职工总数17.8%。另外,教师数量不足,缺乏骨干。
二、特殊教育的基础情况
宁夏的整个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是相对落后的,而特殊教育又是宁夏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宁夏的特殊教育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底子薄,起步晚。
(一)起步晚
宁夏的特殊教育起步比较晚,直到1985年全区才开始有第一所盲聋哑学校和第一个普小附设弱智班,1992年才开始在青铜峡市进行随班就读试验。到目前为止,全区也总共才有五所特殊学校。截止到1993年,盲、聋、弱智在校生也不过370人,入学率平均不足9%。其中盲的入学率3.7%,聋的入学率8.5%,弱智的入学率仅有1.2%,而根据1988年宁夏对全区0-15周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目前全区有7000多适龄残疾儿童(7-15周岁)。
表一 0-15周岁残疾儿童统计表
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 智力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病 合计
人数 423 2113 3185 1748 8438942
入学率3.7% 8.5% 1.2%
// 9%
(二)底子薄
宁夏的区盲聋哑学校是目前全区最好的学校,也是全区特殊教育培训、指导中心,然而就从这所学校现有的情况看,设备简陋,图书缺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无法适应全区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此外,五所特殊学校都集中在北部与中部,而居住着全区三分之二回族人口且是全区最贫困的南部地区却没有任何特殊教育机构,这种特殊学校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对全区特殊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不仅如此,全区目前没有一所特教师资培训中心或特殊教育的研究机构,培训特教教师仅能依靠西安和南京特师代培或参加全国特教的短期培训班,而这对特教经费短缺的宁夏来说,可谓是车水杯薪,因此从总体来讲特教师资质量不高。特教师资数量不足也是另外一个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
三、宁夏的特殊教育项目实施
尽管宁夏的特殊教育底子薄,起步晚,但由于地方小,人口少,“船小好掉头”,通过制定与落实一些有效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宁夏的特殊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措施包括:
(一)摸底调查实事求是,有利于制定规划
1988年,宁夏教育厅联合宁夏残疾人联合会、宁夏民政部等几家单位对全区0~15周岁视力、听力、智力、肢体、精神五类残疾儿童人数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区0~15周岁各类残疾儿童8942人,其中有适龄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5000多人,是发展特殊教育的首要对象。这次摸底调查为制定全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自治区教育厅根据全区残疾儿童的人数、类别、分布情况,再参考宁夏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区特殊教育的意见》。
(二)广泛宣传,加强认识
宁夏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人们观念上的问题是推行特殊教育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宁夏教育厅充分利用1994年5月的助残日开展残疾人联谊活动的机会,大力宣传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在助残日活动联谊会上,安排了特殊学生的汇报演出,突出了残疾儿童受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引起了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对全区进行了一次全面而且深刻的特殊教育的宣传与发动。
(三)借用优势选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1992年,青铜峡市开展了随班就读的试验。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为了推动全区其他地区随班就读工作的更好的开展,1994年宁夏区教育厅在青铜峡市召开自治区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座谈和研讨会,具体布置推广有关随班就读的经验。同时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开展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并决定在10个市开展随班就读试点工作。大力做好随班就读的班级管理规范化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两项工作。迅速抓好随班就读工作,争取让60%以上的残疾儿童受到初等义务教育。
1994年区教育厅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灵武县、盐池县、固原县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项目县。这些项目县都具有基础教育较好,距县城较近,交通相对比较方便的条件,便于管理,有利于试验的研究、总结和未来经验的推广。对灵武县的杜木桥乡重点指导,又在杜木桥乡选定海子学校为培养典型。海子学校领导有能力,教师队伍较强,建立了资源教室,充实大量教具、学具,成为一个教研中心,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全乡的随班就读工作。
(四)制定了较好的管理措施
为了加强对随班就读管理,宁夏区教育厅制定颁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手册”。手册主要起到了三个作用:
1.手册对教育教学有要求,便于管理。
2.手册登记学生本人、家庭基本情况、鉴定结果、致残原因、残疾程度等,有利于制定个别教学计划。手册记录学生入学到毕业,每学期的受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教学效果,包括学习成绩、生活自理能力等项内容,可以进行全程监控。
3.手册既是学生个人档案,又是上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宁夏采用“一杆子插到底”的管理方法,成立了区、县、乡各级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选拔了区一级的巡回辅导教师,并指定为每一个乡重点强化培养一个特殊骨干教师业务干部,以便对特殊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
(五)重视师资的培养与使用
全区在1994年8月份举行的培训班共培训骨干教师、干部、校领导84名。此外利用每次专家组在区内工作的机会,用讲座和研讨会的方式一次一次的对参加试验的干部、校长、教师进行临场指导与培训。
为了提高培训效益,对培训班的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学员培训后的工作情况发给结业证。除此之外,发动教师写教案汇编成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对稳定队伍、勇于钻研的风气起到推动作用。
(六)重视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使用
宁夏很注重与项目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资料的归类、统计都做到数据翔实。此外还为每一位随班就读教师印发常用手语500句、《随班就读教育手册》,为各试验的项目学校购置了有关的图书、杂志,收集了大量的随班就读个案,并拟精选其中优秀的之作汇编成册,下发给各项目学校,供随班就读教师使用。
(七)采取以项目带发展的作法
宁夏除了3个项目县参加外,另挑选12个县加入随班就读试验的行列,为今后在全区推广随班就读的工作打好基础,创出一条适合宁夏地区特点的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宁夏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宁夏对项目有效的落实做了大量工作,但通过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考察、发放问卷和调查表的调查发现,在项目实施一年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随班就读刚起步,出现大龄学生上小班或小龄学生为了跟教师而到与他年龄不相适应的大班就学的情况。
2.教师编制紧(每个教学班配1.3名教职工)。
3.有些教师未经培训匆忙上阵,面对残疾儿童束手无策。
4.智残儿童的鉴定筛查普遍存在困难,一般采取从严掌握的态度,因此确定为随班就读对象的儿童一般已为中度智残,从而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跟班学习带来更大困难。
五、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对宁夏随班就读的进一步发展有如下几条建议:
(一)充分发挥区盲聋哑学校中心校的作用
区盲聋哑校是宁夏目前师资力量最雄厚、教学设备最好、特教经费最多的一所特殊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随班就读的核心骨干作用。除了教好在校盲、聋学生以外,可考虑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负责培训随班就读的教师、县、乡级的巡回教师及有关的教育行政领导;
2.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教学咨询服务;
3.成为租借各类教材、参考资料、阅读教材及各类教具的中心;
4.在假期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开办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班。一来可帮助残疾儿童学一些特殊技能,如帮助盲生学一些定向与行走的技能,教授聋生一些唇读的方法,为弱智学生开设语言训练课等;二来可为随班就读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结交朋友的机会;
5.招收学龄前的残疾儿童入学,为他们将来随班就读打好基础;
6.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和评估;
7.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毕业后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巡回教师应在区、县、乡、村(镇)各级形成不同层次,承担不同的任务。由于区、县级巡回教师多为兼职,不能全身心投入随班就读指导工作,因此有必要在各项目乡内也培训一名巡回教师。乡级巡回教师宜既亲自做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又兼任巡回指导,使其成为该乡随班就读的“带头羊”。
(三)继续在带队伍、摸经验上下工夫
1994年宁夏项目工作呈现出以组建师资队伍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要任务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形势。下一步不仅要解决“招得来”,而且要“留得住、学得好”将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有一支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需要创造性地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带队伍、摸经验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四)完善“宁夏自治区随班就读教育手册”
“手册”对规范随班就读的管理,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好的作用。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形成宁夏随班就读教育的个别教学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N PLAN,IEP),为我国随班就读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五)教师个案汇编成册
宁夏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也刚刚步入正轨,加之宁夏特别是贫困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随班就读教师教育残疾儿童的经验缺乏。及时总结本省随班就读成功的经验,汇编成册,对丰富教师的经验,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夏的项目开始实施仅仅两年,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何逐步完善,加强总结,以便为西北地区或西南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是宁夏今后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