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明1 张景岳2 牛会颖2 于君平2
(1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平王乡卫生院 河北保定 071703)
(2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中医院 河北保定 07170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8.68,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加味补阳还五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66-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当今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它是因为心肌病、心肌梗死、炎症、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它会造成心肌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现阶段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40~72岁,平均年龄为(62.5±6.2)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9.1±3.2)年;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63.2±1.5)岁,病程为1~14个月,平均病程为(9.2±3.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四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治疗药方为:炙甘草6g,地龙10g,当归10g,红花6g,桃仁6g,川芎15g,茯苓10g,白术10g,党参20g,黄芪30g。每剂药都由我院药室统一煎成200毫升的药液,分别装入100毫升的真空袋中,患者每次服用一袋,每天服用两次,治疗时间为四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将治疗的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为零或者积分减少量小于7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幅度在30%~70%之间。无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幅度小于30%。加重: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增加。其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气虚与血瘀两证进行评分,重度记4分,中度记3分,轻度记2分,不明显记1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7例(34%),有效16例(32%),无效17例(34%),没有加重病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显效35例(70%),有效13例(26%),无效仅2例(4%),没有加重病例。分析可知,观察组显效比对照组多18例,无效比对照组少15例。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多30%。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χ?=18.6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四君子汤(甘草、茯苓、白术、党参)制作而成的药方,该药方具有健脾补气的功效[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胃纳欠佳,主要由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导致的,因此在补心气的同时要注重对患者进行补脾胃治疗[4]。加味补阳还五汤的具体药方为炙甘草6g,地龙10g,当归10g,红花6g,桃仁6g,川芎15g,茯苓10g,白术10g,党参20g,黄芪30g。方中党参与黄芪联用具有益气温阳的功效,桃仁、红花、川芎具有祛瘀活血的功效,茯苓与白术能够有效益气健脾,地龙具有活络通经的功效,甘草能够有效的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
本研究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8.68,P<0.05)。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景岳,杨杰,安洪泽.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5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1(01):53-54.
[2]温淑端,石丽飞.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4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33-34.
[3]彭仲祥,温淑端,张保国.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T3综合征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4,15(12):15-16+21.
[4]杨小兰,张保国,石丽飞.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5,18(02):6-7.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范新发主任治疗心衰病经验探讨(项目编号:2014337)
作者简介:刘玉明(1970—),男,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刘玉明1,张景岳2,牛会颖2,于君平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加味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地龙论文; 病程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论文;